E連是在佐治亞州的托科阿營地組建的。全連140名士兵和7名軍官盡管來自四面八方,但有幾點是共同的:都是一戰以後出生的,很年輕;全連都是白人,因為美軍在二戰時期實行的種族隔離制;除3人外,均未結婚;大多數人在中學時打過獵,當過運動員。
他們的價值觀與衆不同。他們都注重健康的體魄和嚴格的逐級服從,都很看中自己作為精英團隊一員的身份。他們是理想主義者,渴望投身于一個為某種目标而奮鬥的集體之中,成為其中的一員,積極努力,真誠相待,親如一家。
他們說自己是沖着傘兵生活的刺激性和傘兵的特殊津貼(士兵每月50美元,軍官每月100美元)而自願當傘兵的。但其實,他們之是以自願從飛機上往下跳,完全是出于兩大原因。一是——用羅伯特·雷德的話來說——“想要比别人強”。他們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獲得了和理查德·溫特斯一樣的體驗;不是像有些人,就如他們在征兵站和訓練營看到的那樣,常常找些借口在軍隊裡混日子,那沒意思;而是豁出力氣幹,感覺好得多。他們希望自己不辜負在軍隊裡的日子,把它變成一種學習的過程、成熟的過程、不斷挑戰自我的過程。
二是,他們知道自己是要去打仗的,他們不願和那些疏于訓練、害怕吃苦、缺乏鬥志的應征入伍者為伍。他們情願去當傘兵,在進攻中擔任突擊隊而不願當普通步兵,因為普通步兵中有一些人連身邊的人都不能信任。真正打起仗來,他們希望身邊的戰友個個都是英雄好漢,而不是膽小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