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首批中國冰壺裁判!她是來自上海高校的副教授

海報設計 白浪

【編者按】

冬奧會的主角從來不隻是賽場之上的運動員,冬奧,屬于中國每一個普通人。

從申辦冬奧成功至今,7年時間,冬奧和冰雪運動改變了許多人的人生。他們是冬奧裁判、技術官員,是冬奧志願者,是城市服務者,是千千萬萬個熱愛冰雪運動的你和我。

聆聽他們的故事,聆聽真正的冰雪“好聲音”。

曆史首批中國冰壺裁判!她是來自上海高校的副教授

李淩姝。

2020年6月,世界冰壺聯合會公布了北京2022年冬奧會國際技術官員名單,來自上海的李淩姝作為中國裁判代表入選,成為了冬奧曆史上首批中國冰壺裁判(僅兩位)。

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李淩姝是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副教授,她以教練的身份結緣冰壺這個項目,最終以裁判(副計時長)的身份登上了冬奧會舞台。

1月29日,她就前往北京報到,在“冰立方”上演中國副計時長的冬奧首秀。在出發前,她也接受了澎湃新聞記者的專訪,暢談她的冰壺和體育教育人生。

曆史首批中國冰壺裁判!她是來自上海高校的副教授

李淩姝(前排右一)和冬奧執裁團隊。

測試賽的小bug

冰壺運動被喻為“冰上國際象棋”,對陣雙方在冰面上展開頭腦風暴的同時,身後的計時器也在一秒一秒地流失。

北京冬奧會期間,這個用來顯示運動員“思考時間”的計時器由現場計時組負責,李淩姝就是這個團隊的負責人之一。

作為中國首位冬奧冰壺副計時長,李淩姝将與來自德國的計時長合作,管理好全部四個計時台和所有計時員。

在技術上確定冬奧會冰壺比賽的順利進行,是李淩姝團隊必須完成的任務,就在不久前的相約北京測試賽上,他們就遇到了一件麻煩事:

測試賽換了新的計時系統,當時她和計時長都需要重新接觸,包括其他技術人員也一樣。比賽進行中出現了一個小bug,有球隊的暫停被取消了,後來團隊經過分析得出結論,很可能是計時員手無意間碰到紅壺或者黃壺的鍵,這也會導緻暫停的取消。

曆史首批中國冰壺裁判!她是來自上海高校的副教授

李淩姝工作照。

“當時運動員就會很生氣,為什麼我的暫停沒了?我們要盡可能保證比賽很好進行,一定不能有失誤的。”李淩姝對澎湃新聞記者說,測試賽總結過程中,整個團隊又進行了溝通。

“等到了北京後還要對這個系統做一次全面的測試,然後大家一起配合好,到了冬奧會的時候要避免測試賽那樣的情況發生。”

對于北京冬奧會,李淩姝有很高的期待,“對于我們來說這是一個非常難得的國際性賽事,希望通過冬奧會可以讓我自己的執裁水準有更加大的飛躍,希望管好所有賽道,把失誤降到最低。”

“第二點就是說在跟國際交流方面,無論是在冰壺裁判這個圈子,還是未來自己的一個專業領域都會有很好的提升。”

曆史首批中國冰壺裁判!她是來自上海高校的副教授

做裁判,溝通很重要

溝通,是李淩姝和澎湃新聞記者聊天過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關鍵詞。

她說了幾個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一次亞太冰壺錦标賽她是賽道上的執場裁判,比賽發生了一個小的插曲——有一個國家的一壘隊員投擲完後,總會習慣性把左腳的鞋套放在賽道上,這會影響下一個投壺的隊員。

“剛開始我會把鞋套拿走,中場休息我就和他說了,然後他還是忘記,結束完我就和他們國家的裁判說能不能帶個話給那個隊員,友善的話注意點,不要影響其他隊員比賽。後面比賽那個隊員又見到我了,特别熱情來謝我。”

“我們的任務就是確定比賽順利進行,是以溝通保障很重要。”

而在和冰壺專業人士的合作中,李淩姝也是經曆了溝通後才達到了彼此信任。

那是2018年蘇州站世界杯,李淩姝剛剛被邀請擔任國際技術官員,她還需要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恰巧當時冰壺比賽賽制進行了改變,過往10局比賽有38分鐘思考時間,現在是每局比賽有單獨的計時,如果用完了就會被判負,是以很多參賽球隊還是比較緊張的,所有的壓力也都在計時台這裡。

後來就有教練找到了裁判長質疑計時的結果,裁判長也過來和計時台進行了溝通,“我就和他說絕對沒有掐錯,我們都是非常仔細看着的。後來為了讓工作更細緻,我就自己做表,把每個壺用多少時間都紀錄下來,比賽後交給裁判長。”

這樣細緻的工作也得到了裁判長的認可,李淩姝從此開始得到了更多國際比賽執裁機會。

曆史首批中國冰壺裁判!她是來自上海高校的副教授

李淩姝的證件。

從冰壺教練轉型冰壺裁判

和冰壺結緣,李淩姝說要感謝“北冰南展”——剛開始她的專項是健美操,後來被選拔進入上海冰壺人才的培養計劃。

國家體育總局派來三位專業教練,給學員開課,冰壺從此滑上李淩姝的人生賽道。2012年起,李淩姝帶教上海外國語大學冰壺隊,還開設了冰壺選修課。

之後因為參加上海市高校比賽的關系,李淩姝在帶隊的同時還要做裁判,她發現規則不是特别深奧,同時更了解規則也可以幫助自己帶隊,她就利用業餘時間在國際壺聯網站上查找英語原文,學習冰壺規則。

之後2014年李淩姝參加了冰壺裁判考試,拿到國家一級裁判員的資格。2015年,她作為上海唯一的裁判員代表,去新疆烏魯木齊擔任第13屆全國冬運會測試賽裁判,與國内最高水準的冰壺裁判員一起工作,向他們學習取經,執裁水準得到了一次飛躍。

2016年,李淩姝作為青年骨幹教師,獲得公費留學機會。在美國猶他州,住地不到15分鐘車程正好是猶他奧林匹克中心,她就在那裡參加當地聯賽。

冰壺館經理之前是飛行員,後來因為對冰壺的熱愛辭掉了飛行員工作,每天都來到冰壺館為賽道灑水制冰,知道李淩姝是冰壺裁判與教練,他還特地送了兩本自己從加拿大帶回來的冰壺書籍。

這份對冰壺熱情感染了李淩姝,2017年3月她從美國回來決定繼續走冰壺裁判道路,中國冰壺協會也非常重視像李淩姝這樣有經驗的專業人才。

恰巧2017年女子冰壺世錦賽在北京舉行,李淩姝又做裁判又做翻譯,和各類國際技術官員、國内執裁水準最高的裁判接觸很多,從2018年開始,她就正式開始執裁國際賽事了。

曆史首批中國冰壺裁判!她是來自上海高校的副教授

高校開課,普及冰雪知識

期間,作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副教授的李淩姝,也一直在高校推廣冰壺運動。

最近她開了“冰雪運動雙語”課程,課程對全校開放,這學期有80多名學生選了這門課,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冰雪運動新的知識。

此外,每個學期李淩姝還要抽出時間來到上海的冰雪特色學校,教授陸地冰壺。同時李淩姝還申請到了國内慕課平台,線上傳授冰雪知識。

“上海開展冰壺最大的問題還是場地,現在就是徐彙、黃浦體校和青浦這三個地方有冰壺道,我們學校也沒有場地,現在我在特色學校上課,他們那邊有一個造價不高但是仿真度比較高的道。解決場地問題還是比較關鍵。”

對于上海冰壺的未來發展,李淩姝也給出了建議——相信,北京冬奧之後,冰雪運動已經插上翅膀,在更多人心中生根發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