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詩六首:滿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紅梅兩樹花

宋朝人日古詩六首:剪彩更為人,顔貌一時新

“人日”是正月初七。

它的來源是上古神話女娲造人。在先秦時代,就已經流傳女娲造人的傳說,她依次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第七天造出人,第八天造出谷物。

西漢漢武帝笃信神仙長生之說,重用東方朔,正月初七,就稱為人日,東漢的班固《史記》記錄了漢朝的律曆,“ 七者,天地四時,人之始也。”也就是正月七日為“人日”,是正式寫進了漢朝的曆書的。

唐朝以道教立國,發展道教事業,這正月初七的人日,在唐朝是盛大的節日,皇帝親自帶領群臣踏青登高,舉行宴會,民俗和官方同慶。

到了宋朝,儒家占主導地位,不再宣揚“人日”,至少皇帝不會在這樣的節日進行鋪排,但是民間的仍舊廣泛流行。人日在宋朝回歸民間,是一個踏青迎春,感受自然,抒發自我的美麗民間節日。官方雖然沒有大型慶典,但是會給官員放假。

也就是人日成為早春立春之後,第一個踏青遊玩的節日。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詩六首:滿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紅梅兩樹花

“唐人重人日,往往見于詩。

孰謂風流遠,聊須著語追。

憑高縱無地,念遠得忘思。

欲寄江東弟,斷腸梅滿枝。”南宋 · 趙蕃《人日感懷因寄玉山親舊并以示當塗溧陽諸表弟 》

宋朝官方在人日這天活動減少,當然和時代的主旋律有關。唐玄宗以及唐朝幾個皇帝重道教,思慕長生,為史家和正統的儒家所诟病。唐朝李商隐雖然做過道士,但是他是否認長生之說的。

經曆了唐朝滅亡,五代十國而建立的宋朝,自然不會仿照唐朝皇帝,是以連帶“人日”也低調起來。

高端的宴會不舉行,自然這天的高端詩作也少,像唐朝那樣以皇帝帶領遊玩,翰林以及大臣賦詩的盛況就沒有了,是以趙蕃說,唐朝人比宋朝人重視人日,往往有好詩流傳。

在唐詩裡,有高适杜甫的人日名詩,還有各位重臣的詠春佳句。好句子,春天大氣清新歡快的詩句比比皆是,這不能不讓趙蕃感到有所失落。

同樣是人日,氛圍怎麼差别就那麼大呢?

但是人日這天自唐朝就有的慶祝節日,思念家人朋友的情懷卻保留下來。

比如他這天就思念自己的弟弟們。要是大家團聚在一起,也可以作詩相聚,何等熱鬧。

但宋朝的人日,因為官方的低調,反而在民間更加真實,濾去了神話的色彩,大家賞春遊春,感恩春天,有着自己早春遊玩的感受和思念,分外清新。

宋朝的人日多以踏青,描寫初春的美景美主,小而清新,更加真實。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詩六首:滿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紅梅兩樹花

“初日輕煙溪上橋,遠峰積雪未全消。

東君也是多情思,先遣春光到柳條。”宋 · 喻良能《人日道中口占 其一 》

踏青感受早春之美,成為宋朝人日的重要内容。

那早上的太陽升起,微煙流蕩,早上甯靜的小溪和小橋。

要知道這是在過年期間,三十的守夜,初一的熱鬧,初二初三的走親戚,到了初七,有個小小安甯,是可以真正休閑下來,感受最清新的春天,而且理所當然,今天就是人在初春的美好日子。

讓我們放空心情,慢慢感受。

看那遠山的積雪,還像帽子一樣蓋在山頭,而我已經出來溜達溜達,上橋過溪。

春天在哪裡,春天就在身邊,比如這身邊的柳樹抽出柔韌的青條,上面有即将膨大的柳芽,淡淡青色,卻是飽滿青意,如同孩子少年的成長,此時會一天一個樣子啊。

人日,最美的初春,太陽照在人身上,有種重生的活力呀。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詩六首:滿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紅梅兩樹花

“竹籬茆舍水邊家,窗牖虛明小徑斜。

草色未多春意好,疏梅映竹兩三花。·” 喻良能《人日道中口占 其二 》

繼續順着喻良能的踏春去感受早春村莊的美景。

那竹籬茅舍,坐落在水邊的人家,門窗幹淨半掩,一條小路通往門口。

還在年節當中的主人們早已經将庭院收拾整齊幹淨,迎接春天和客人的到來。

你看看這幹淨的地方,足以見得主人的勤快。

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春之計在于晨。

雖然此時地上的草還是零星長出綠色,沒有結成片,但是農家的院落邊是竹林和梅花。

梅花粉紅竹林翠綠,這已經是春在人間啊。

雖然這裡沒有寫人,但是這家人的精神面貌,可以從這庭院的幹淨齊整,和梅花竹林的掩映開放看得出來。

這是以飽滿心氣迎接春天的小康人家。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詩六首:滿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紅梅兩樹花

“滿地茸茸百草芽,青青知已到山家。

東風一夜吹窗雨,又得紅梅兩樹花。” 南宋 · 韓淲《人日》

立春之後,明顯會感到陰天和雨水天氣增多。這是因為海洋氣團逐漸深入内陸,帶來了春天,也帶來了濕潤豐沛的雨水。

這是滋潤草木生長的春雨,在零度以上的溫度中,迅速催發草木的發芽。

雖然此時隻是萬物生芽,隻是萌萌茸茸,但是那成長的力量,卻讓人歡喜。

滿地都是一夜春雨後的小草芽,春天這麼貼心,已經到了山裡人家啊。

你看,隻一夜綿綿打窗的細雨,早上一看,何止地上是草芽,那梅花沐浴春雨而開,兩樹紅梅,雨中滋潤而清麗。

這不是風雪中的梅花,這是春雨中的春梅,比冬天舒展,你看看那雨中繁盛的花朵,就知道梅花有多麼喜歡這樣的春雨。

這是苦盡甘來的甜美的雨露,讓飽經風雪的花樹,如同滋潤,如同明麗,如此動人。

那麼人不也在這樣的雨中,這樣的空氣中得到最好的舒展嗎?

是梅花的春天,也是人之春啊,讓我們也在今日,拾掇成一樹梅花吧。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詩六首:滿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紅梅兩樹花

“元正作佳天,涉七弄春氣。

好雨亦知時,綠波行何濟。

新詩如蜀州,句有梅柳味。

七升年定豐,一石公當醉。”南宋 · 王十朋《人日雨次何憲韻 》

新年正月初一是個好天,不過到了正月初七,老天就開始散播春氣,翻雲覆雨了。

不過這也對,春天該上班了,首要的任務就是播撒春雨,滋潤土地。

盼了一個冬天,寒冷苦澀,不就是等着春風化雨嗎?

好雨真是下得是時候,春耕在即,就是等着春雨讓土地松弛。我簡直懷疑杜甫的春雨,也是也在這個時候,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顯然王十朋這年人日正月初七的雨,下得不小,因為河流上的春水已經可以行船。

我的詩裡有着高适在四川人日那種思念杜甫的情誼,朋友,你可能感受到?

我願意和你做成杜甫和高适那樣的患難朋友,如同經曆寒冷後的梅花柳樹。

如果今年按照我的期望和預測,是個好雨豐年的時節,讓我們年尾相慶,一醉方休。

這裡用了唐朝杜甫和高适寫在人日的詩,一是表達情誼,二是,認可對方和自己都是憂國憂民的好官,看着春雨,想的是五谷豐登,國家太平,人民富裕。

這也是人日深刻的内涵,做人做官,當有一種家國情懷。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詩六首:滿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紅梅兩樹花

“花勝已宜春,剪彩更為人。

風光今日好,顔貌一時新。” 北宋 · 劉攽《人日立春》

這裡寫的是唐宋民間人日的裝飾風俗。

立春和人日節日往往都在過年期間,前後相隔不遠,有時候會重疊。

迎接立春,會在頭上插戴花朵春幡等頭飾,表示迎接春天。

而人日,則會在頭上另外裝點人形的飾物。

這滿頭可愛的花朵蟲鳥加上人形的頭飾,讓人更覺得富麗繁華。

宋朝在人日,官方會放假一天,那麼也就是說,過完這天,就開始進入正常的工作了。

人們在人日重新梳理打理自己,為第二天投入社會工作,準備好新人新貌新氣象。

宋朝早春人日清新古詩六首:滿地茸茸百草芽,又得紅梅兩樹花

實際這和當代的年節作息也比較貼合,因為初七左右,也正是各行各業上班開市之時,面對新年新人,大家新裝相見,總是好的開端。

祝你嶄新的面貌,新人新春新氣象,面對工作和生活!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