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有人拿銀元當高檔禮品送人,錢币收藏越來越好了嗎?

新年就這麼過去了,大家過得好嗎?反正我瞎忙一通,盡是人情往來,年味沒怎麼感受到,錢倒是花得心疼......

不過值得欣慰的是,我竟看到有人拿銀元當高檔禮品送人,看來錢币收藏的認可度越來越高了。

有人拿銀元當高檔禮品送人,錢币收藏越來越好了嗎?

類似這種銀元禮盒

新的一年,不說那些冠冕堂皇的套話,什麼“錢币圈子越來越大,行情越來越好”之類的。現實一點,對于小玩家來說,環境确實越來越艱難。

依托于過去幾年新媒體流量帶來的風口,從古錢币到機制币,大部分都達到了史上最高點,連最普通的開元通寶、宋代錢币都開始以百元起價。

然而市場一旦冷靜下來,錢币不再暴漲,評級公司受到質疑,很多普通小錢開始被“打回原型”,不少精品也開始有少許回落。當然,古錢名譽品崩盤、銀元崩盤之類的話,有人已經喊了好幾年了,結果不但沒崩還越來越貴。

兩極分化不出意外将是之後的主流,對于小玩家,後面主要面臨的有兩件事:還債和沉澱。

有人拿銀元當高檔禮品送人,錢币收藏越來越好了嗎?

普通小錢

所謂“還債”,是之前那些過度追漲追熱的玩家,在面臨行情泡沫之時,不得不面對的窘境。

有人敢花1000元就為了買一枚“網紅開元”;有人花上萬元,買了數百枚“主播力薦”的熙甯、紹聖、崇祯、道光等小錢,結果發現買進來容易賣出去難。有人盲目信任評級公司,結果修補包邊、改刀上色甚至大大方方的假币入盒,給了廣大玩家一次沉重的心理打擊。

這時候大家才明白,原來玩錢币不是閉着眼睛買買買就行了,咀嚼收藏的門道、鑒賞的經驗以及個人的獨到了解,遠比看網上的營銷炒作更重要。

給自己之前的不理性還債,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亡羊補牢,同樣在之後也會有好收獲。

有人拿銀元當高檔禮品送人,錢币收藏越來越好了嗎?

泰昌通寶

我們都隻是錢币玩家,不是币商,就算本着賺錢的目的,那也必須自己沉澱知識,别被商人牽着鼻子走。

舉個例子,過去兩年有三枚錢币堪稱大黑馬:大順通寶、泰昌通寶以及大觀折十。以前的嚴評時代,大順和泰昌達到82分就是上限了,90分的大觀就已經堪稱“最美”了。

然而當這三種錢币暴漲之後,評級盒子突然冒出來一大批85分的大順和泰昌,92分的大觀,分數是上去了,品相卻看不出什麼差別,甚至人工改色的情況屢見不鮮。

顯而易見,急功近利的後果就是,這三種錢币現在又普遍暴跌,但真正原味狀态的極美品還是高價。能自己分辨品相,不被評級忽悠,才是最重要的。

有人拿銀元當高檔禮品送人,錢币收藏越來越好了嗎?

大元通寶

玩錢币想要有高收益,先得做個純粹的玩家。有知識才能了解行業存在某種問題或陰謀,懂行情才能明白價格到底是虛高還是穩健。

我們把太多精力放在宋錢好版、明清熱錢上去了,但中國幾千年的古錢币,不能隻被幾個朝代所代表。先秦刀布、三國兩晉南北朝、五代十國、遼金西夏元、太平天國等等,可玩性都很高,多研究一些冷門小錢,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方法。

在提升自己的同時,不要忘了也要存幾枚好錢,不管是大綱目、小綱目,前者在于提高精神價值,後者在于提高物質價值。

當然,大錢既然已經成為熱門主流,偶爾追個熱門也是正常的,大觀、大元、洪武、天啟到鹹豐,弄幾枚大錢心裡有底。

至于銀元嘛,最穩妥的還是大頭、小頭,你看北洋最近那股漲勢,有資本可以進去玩玩,沒錢還是别冒險了,還不如多玩玩銅元名譽品。

有人拿銀元當高檔禮品送人,錢币收藏越來越好了嗎?

2022年,我給自己定的目标依然穩健:買幾枚小錢,存幾枚好錢,弄幾枚大錢。學習和收藏是永無止境的,收收心,雖然錢币收藏再也回不到以前的純粹,但自己能做到一個純粹的人。

比起行情暴漲,我更願意看到更多的新人進來,是抱着真正“玩”的心态,也希望諸位看官們今年都有個好收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