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旗币鑄造于民國時期,1910年12月29日,經辛亥革命後,已光複的17省代表在南京推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3日,中華民國政府宣告成立,清朝滅亡,孫中山頒令鑄造雙旗币,以十文面值的為主,在全國大量發行以取代清朝銅元。

近日,衆凱國際有幸征得“雙旗币當十銅元”一枚,該錢币直徑2.8厘米。錢币正面珠圈内镌交叉五色旗與鐵血十八星旗,珠圈外上環書楷體“中華民國”,下環書“當十銅元”四字,左右兩端長之花飾之。背面珠圈内圖案為稻穗組成的嘉禾紋,上下邊緣環英文。
此币乃采用優質銅材料精制而成,錢币儲存完整,有自然磨損痕迹,曆史沉澱豐富。其字型筆法流暢,紋飾刻制工細,邊齒分明排列規則,深淺适度,頗有藝術造詣。該雙旗币工藝純熟精湛,包漿自然醇厚,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投資收藏價值。
不僅如此,古代錢币還是一個國家曆史文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其産生的特定曆史背景,也顯示了近代中國貨币文化的發展脈絡,從側面反映出大陸近代社會中曆史、經濟和金融行業的興衰和發展,具有很高的文物觀賞價值和市場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