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年 根在什邡】神奇的寶藏——化機廠宋代瓷器窖藏發現紀實

章山洛水,鐘靈毓秀。五千年的文化積澱成就什邡這座曆史文化名城,其瑰麗的文物藝術承載着什邡曆史之魂,璀璨耀眼,熠熠生輝。自桂圓橋新石器時代遺址開始,這方靈土孕育的衆多商周遺迹便與三星堆文明同根共源,交織出一幅多彩多姿縱貫千年的曆史畫卷。這個新春佳節,讓我們一起走進什邡曆史,尋根什邡年味。

1972年2月,乍暖還寒。兩路口(今馬祖鎮)境内四川省化工機械廠基建工地上機聲隆隆,勞工們幹得熱火朝天。

忽然,有人驚呼,有東西,其他人迅速圍攏過來觀看,眼前的一幕讓大家驚呆了,隻見距地表一米多深的地方,一個巨型的陶制缸呈現在衆人眼中,裡面重重疊疊堆放了很多青、白色瓷器。見此情形,衆人不敢再動,工地負責人吩咐大家保護好現場,随即停工,向縣文化部門報告。一個小時後,相關人員趕到現場,他們小心翼翼清理開周邊的泥土,對瓷器進行仔細清查,有碗、盤、杯、碟、瓶、盞、洗、盂等,其中碗、盤、碟居多,杯、瓶、盞、洗、盂數量較少。

宋·龍泉窯瓷碗

口徑8.8厘米,底徑4厘米,高3.4厘米

1972年什邡化機廠出土

【年 根在什邡】神奇的寶藏——化機廠宋代瓷器窖藏發現紀實

這批瓷器在地下沉睡數百年,曆經朝代更疊,躲過戰亂兵燹,于20世紀重見天日,令人大飽眼福。

化機廠一窖藏出土了280餘件宋代瓷器的消息瞬間傳遍大街小巷,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與熱議,多家媒體采訪報道。大家讨論的焦點集中在瓷器的來源、年代、窯口、器型等方面。省文物專家為攻克這些難題,進行了艱苦細緻的研究工作。

宋·龍泉窯盤口竹節長頸瓷瓶

【年 根在什邡】神奇的寶藏——化機廠宋代瓷器窖藏發現紀實

口徑10.3厘米,底徑10.5厘米,高31.2厘米

這批瓷器儲存完好、堆放齊整,,顯然是有意窖藏于地下。其中影青劃花碗、影青劃花大碗、青釉蓮瓣紋碗、青釉玄紋盤口瓶等瓷器造型獨特,釉色瑩潤光潔,不失為瓷器中的精品。翻閱文獻資料,結合這批瓷器的造型、花紋、釉色、裝飾方法,專家推斷這不是一個窯口的東西,影青劃花碗、影青瓷盤等具有景德鎮窯的特點;其中一部分瓷器又和北方定窯的風格相似,有可能是因戰亂,北方定窯遭破壞,燒制定窯的勞工南遷景德鎮,仿定窯的燒造技術,燒成的影青瓷器。故它既有景德鎮影青瓷的特征,又和定窯的瓷器相仿。

此外,青釉刻花蓮瓣紋瓷碗、青釉瓷碟等瓷器胎骨厚重,釉厚而瑩潤,具有明顯的龍泉窯特征;蝦青釉瓷盞,色澤青中泛黃,造型簡樸,推測為耀州窯瓷器。

宋·龍泉窯瓷瓶

【年 根在什邡】神奇的寶藏——化機廠宋代瓷器窖藏發現紀實

口徑6.7厘米,底徑5厘米,高16.3厘米

這麼多瓷器為何會在什邡出土?文物專家通過查閱史料,深入細緻的研究,揭開了這個謎。

據宋史記載,漢州德陽郡領縣四,雒、什、綿、德。什邡屬漢州,為當時的富庶地。兩路口(今馬祖鎮)位于縣城西北,為當時的交通要道。

唐末五代時,四川經濟相當發達,當時就有“揚一益二”之稱。至南宋,商品經濟發達,蜀商在當時的商業中非常活躍,由于蜀商的往返販運,在商品中占重要地位的瓷器,無疑也會被大量帶入四川,進入什邡。

南宋後期,蒙古族南侵,四川地區是宋軍和蒙古軍争奪的主要戰場之一,專家推測,這批瓷器有可能是戰亂時,貴族地主來不及帶走,為儲存這批珍貴瓷器,便挖地窖埋藏于此。

這批瓷器作為宋瓷中的精品,能夠如此完好的儲存下來,彌足珍貴,為我們研究宋代的社會經濟和制瓷工藝提供了實物資料。

END

來源: 什邡市博物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删除

編輯:許欣雨(實習)

責編:彭俊生 張曉玲 牟娟 王燕

監制:彭曉英

總監制:蔣軍洪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