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圖檔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鋅财經,作者 | 胡語彤,編輯 | 大風

能否登上年夜飯的“大舞台”,成了驗證飲料品牌國民度的最直覺方法。

今年春節,氣泡水、奶茶等充滿年輕朝氣的新式飲品初露鋒芒,而老牌可樂雪碧碳酸類汽水和果汁仍就是大多數消費者的經典必選。

娃哈哈創始人宗慶後曾說:飲料行業不過時,永遠是朝陽産業。據中金企信預測,2019年至2024年中國軟飲料市場年均複合增長率能保持5.94%,預計在2024年總市場規模達到1.3萬億元。千億級跨向萬億級,龐大的市場注定吸引着更多參賽者,而兵家之争必有勝負。

過去一年内,在飲料行業中見證了“同行不同命”兩極分化的場景。曾經家喻戶曉的彙源果汁宣告破産重組,負債累計超出114億元,30年老品牌的現狀令人唏噓;“黑馬”元氣森林,憑借氣泡水、乳茶等零卡糖概念的飲品“殺”出重圍,狂攬多家電商平台飲品類第一。

有正在謝幕的,有迎頭直上的,還有經久不衰的,這場無聲的戰争一直在持續。如今,趕上企業接班人交替之際,中國飲料企業又将發生什麼新的變數。

兩“樂”獨霸,中國汽水慘遭圍剿

有人在知乎上問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這麼多年可樂一直不漲價?

這是由雙寡頭局面共同決定的,為防小衆品牌崛起的可能性,走的是薄利多銷的路線。而這兩大寡頭就是“老朋友”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

1978年,時隔近三十年可口可樂再度進入中國,開始攪動國内飲料市場格局。老對頭百事可樂也緊随其後,1981年在深圳開啟了第一間灌瓶廠。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彼時,國内碳酸類飲料品牌以北冰洋、山海關、正廣和、亞洲、八王寺、天府可樂、崂山可樂、少林可樂這八大汽水各自占地方大頭。1983年,這八家汽水廠的銷量占全國的42%。

随着可口可樂開始在各大城市冒頭,另一種“東方魔水”正在孕育而生。廣州三水縣一酒廠廠長李經緯受到可口可樂的啟發,加上當時中國正值保健品熱潮,便聯想到做一款專門為運動人士準備的功能性飲料,健力寶就此誕生。

借着1984年奧運會,健力寶首次在國際舞台上露相,因沾上了當年女排3連貫的光,其主打的健體功能正中消費者下懷。一年後,健力寶的銷售額直接翻了四倍有餘,兩年時間便達到1.3億元,這瓶“東方魔水”的發展曆程正如名字一般具有魔力。

而與健力寶不同的是,本土汽水廠正面臨截然不同的光景,除少林可樂之外七雄無一幸免被“兩樂”圍剿。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首當其沖的便是北冰洋汽水,因早期對于商業合作經驗的不足,被百事可樂擺了一道。在雙方長達15年合作協定中,北冰洋因投資比重低于百事,在合資公司中缺失話語權。北冰洋隻被允許生産純淨水,其他生産線全部用于生産百事的七喜和美年達。

“兩樂”就如法炮制利用合資公司将七雄一個個被打壓,國産汽水被逐個雪藏,90年代這些本土汽水廠便于中國市場漸漸淡去。

碳酸汽水市場兩大巨頭壓着,健力寶卻能在其中如魚得水,這也給國産飲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做不成汽水,不如換條路做别的飲料。娃哈哈、農夫山泉、彙源、統一為代表的多類飲料開始出現在市面上,功能性飲料、茶飲料、果汁等細分賽道逐漸增多,汽水獨霸飲料江湖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群雄逐鹿時代

在健力寶風頭正盛的十年裡,就連可口可樂也難以企及。1987年,兩家争奪第六屆全運會指定飲品頭銜的過程中,健力寶以250萬的開價毫無懸念地拿下了這一局。而伴随民族飲料之光健力寶冉冉升起,國内飲品市場也進入百花齊放階段。

尤其是以實體經濟為根的浙商,娃哈哈、農夫山泉便是最好的例子。

1987年,宗慶後拿着借來的14萬元心一橫,便下定決心創辦杭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早期賣的口服液讓宗慶後獲得了第一桶金。舍棄保健品後,宗慶後又瞄向食品、飲料,斥天價8000萬元買下杭州罐頭廠,研發出第一批果奶和八寶粥。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期間,宗慶後開始摸索出一種新的銷售模式“聯銷體”,聯銷體的先款後貨既保障了現金流,也一定程度降低了銷售成本。1996年,娃哈哈才正式進軍瓶裝飲用水市場。

從娃哈哈走出的鐘睒睒,他的創業軌迹與宗慶後也有着一定的相似度,都是由保健品轉向飲料市場。靠着龜鼈丸一年賺到一千萬的鐘睒睒,在政策調整後,果斷轉行做起賣水生意。1996年,農夫山泉也應運而生。

包括其後誕生的彙源果汁、椰樹椰汁等果蔬類飲品,都不是當時的飲料寵兒,反而是一款來自河北的旭日升冰茶席卷了90年代中期。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1993年,3000萬元投資起家的河北旭日集團,在5年時間内創造30億元的銷售奇迹,開辟出飲料細分新賽道——茶飲料。康師傅、統一企業也相繼推出冰茶系列,邀請各大明星歌手前來助陣,抓住了年輕人追趕時尚潮流的痛點。

不過,随着千禧年的到來,旭日升和健力寶的狀況卻急轉而下。旭日集團的崩塌是内部管理體系與外部競争的雙重壓力打擊下造成的,而健力寶在經曆高層換血、經營不善等多方面原因後,步步衰退。

反觀“兩樂”,在風頭被健力寶搶盡的十年裡,卻在有條不紊地擴張着中國飲料版圖,開展多元化品牌政策。可口可樂旗下的可樂、雪碧、醒目、岚風、陽光,覆寫面包括汽水、茶飲料、果汁等;百事可樂也有四大旗艦産品:可樂、七喜、美年達和激浪,為各個細分賽道做準備。

有資料顯示,1999年可口可樂、百事飲料在廣州市場的份額比重分别為30.4%和20.78%,兩者相加超過半數的份額,雙寡頭局面還是難以撼動。

跨過21世紀,本土飲料品牌才算真正迎來井噴期。傳統茶飲廣式涼茶被裝進易拉罐裡,被冠上清熱敗火的功效名頭,一句“怕上火,喝王老吉”令涼茶飲料擠進了尋常人家的餐桌上。2003年,紅罐王老吉的年銷量增長近400%,僅隔一年後便突破10億元。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2008年,王老吉取代可口可樂成為中華第一罐。而同年9月3日,可口可樂卻宣布将以179.2億港元的價格全額收購彙源果汁。消息一出,大衆中偏向終止收購的聲音居多,唯恐重複七雄被剿的局面,于是在一陣輿論聲讨之下這場收購案以失敗告終。

“雙樂”雖穩坐龍頭寶座,但整個中國消費飲料市場仍處在高速增長期,自然而然地會湧入各個細分賽道玩家,群雄逐鹿的現狀成為常态。

經典不敗,後浪興起

去年12月,有媒體關注到可口可樂突破了2500億美元的市值大關,在疫情之後甚至股價屢創新高,如今的市值早已超出2600億美元。那麼百年老牌可口可樂,是不是真就高枕無憂了?

元氣森林的出現,如鲶魚般刺激到整個碳酸類飲料的市場,讓“兩樂”有了新的危機感。

0糖0脂0卡糖的無糖氣泡水,巧妙地戳中了當下Z世代對于健康飲食與好喝兩者平衡搭配的需求。在以往的印象裡,好喝與健康兩者是不能共存的。另外,“氣泡水”多一個字的命名,一定程度上賦予了碳酸類飲料的新式概念。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這位80後創始人唐彬森表示:中國不缺消費,缺乏的是好産品。

憑借營銷手段和對産品的精準定位,以元氣森林為代表的無糖類飲料開始占領消費者心智。成立兩年時間,元氣森林的銷售額便已經突破10億元,而在2020年實作營收27億元,增幅高達309%。後起之秀的發展速度着實羨煞一衆飲料品牌,于是各類無糖、代糖類飲品出現在各大商超貨架上。

可以說,元氣森林這匹黑馬的沖出,打了“兩樂”一個措手不及,硬生生推動國内碳酸類飲料的無糖化程序,這也緻使兩者的關系處在一個緊繃的狀态。

有内部人員稱,截至去年6月,因代糖赤藓糖醇缺貨狀态而導緻元氣森林損失10億元。而更有甚者,代工廠直接緻電元氣森林,說因為頂不住壓力,“今天晚上12點之前,生産元氣森林的工廠必須停工。”有媒體報道,這是某國際飲料巨頭老闆親自緻電,要求對方通知其旗下代工廠立刻終止與元氣森林的合作。

寡頭、井噴、突圍,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

2019年,在經曆屢次代工廠臨時變卦後,唐彬森在高管群裡發了一條消息:“我們要自建工廠。”随後,元氣森林首家自用工廠在安徽滁州落成,又在廣東、天津、湖北、四川四個省份造起自家的工廠。在擺脫生産流程的限制後,元氣森林更能在中國飲料江湖裡闖蕩。

新消費品牌的後浪襲來,而一部分傳統的本土品牌正在面臨掌舵人的交接班問題。

宗馥莉從父親的手中接過娃哈哈,能否續寫曾經的賣水神話尚未可知;68歲的鐘睒睒仍在崗位上親力親為,并沒有透露出接班人的訊息。在新消費品牌勢力的沖擊之下,這些傳統飲料品牌如何走出依賴掌舵人的怪圈,緊跟時代步伐,也是一大難題。

今年春節,娃哈哈旗下的非常可樂以全新姿态重返大熒幕,一登場便是在春晚的席位上。“複活”非常可樂,結合時下流行的無糖碳酸飲料,改頭換面地做成國潮風的外包裝。娃哈哈的目的顯而易見,迎合年輕人的潮流風向,來調整自家的品牌政策。這也是老牌企業對于年輕化的一次大膽嘗試。

能被保留下來的東西,必然是符合時代調性的。

在中國飲料浮沉四十年之間,從早期的“兩樂”的碾壓态勢,到後來的百花齊放時期,再到如今“一超多強”的行業形勢。老品牌正在嘗試複興,新品牌在改革創新,而那些被淘汰、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品牌,也必然在曆史洪流中被遺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