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此國領土接近印度三倍,人口衆多且為中等收入,存在感卻非常之低

我們閱讀了所有的線索,隻是為了呈現一個不同的曆史。

放眼世界,一個國家的存在感,首先要看的是它的綜合國力。至于綜合國力,通常與國土面積和人口規模有關。從常識上看,土地越廣,人口越多,那麼綜合國力自然越大,在國際社會的地位越高,言論的分量就越大,比如俄羅斯、美國、中國、加拿大、澳洲就是這樣的情況。即使是擁有300萬平方公裡土地和龐大人口的印度,也一直吹噓自己是世界強國。然而,世界上有這樣一個國家,土地面積幾乎是印度的三倍,人口超過2億,但存在一種尴尬感,甚至很多人都不認為這是一個大國。

此國領土接近印度三倍,人口衆多且為中等收入,存在感卻非常之低

裡約熱内盧,巴西前首都

悲傷的國家是巴西。說起來,巴西的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居世界第五位,人口2.09億。如果你看一下這些數字,那麼巴西在世界上的存在與五大國家相比是無法比拟的,它絕對應該超過印度。事實上,在話語和世界排名方面,巴西遠不如印度,甚至遠不如以色列和新加坡等小型投射物國家。這讓人很難以了解,這麼大的領土,這麼大的人口,而且國内經濟還不錯,還是金磚國家之一,怎麼能這麼混為一談,沒有存在感呢?在紫原看來,主要有三個原因。

此國領土接近印度三倍,人口衆多且為中等收入,存在感卻非常之低

巴西的位置

首先,巴西的領土很大,但有用的地方并不多。土地面積超過850萬平方公裡,占高原的80%,很多都是無人區。換句話說,巴西的國土是印度的三倍,但它的國土量不到印度土地的三分之一。有這麼大的領土,既沒有土地,也沒有放牧,也沒有人住在那裡,它真的很大,沒用,沒有有效的力量凝聚。

此國領土接近印度三倍,人口衆多且為中等收入,存在感卻非常之低

俯瞰巴西高原上的帕卡裡馬山脈

第二個是巴西嚴重的中等收入危機。在1950年代和1970年代,巴西經濟迅速增長,工業蓬勃發展,特别是在1968-1973年,GDP年均增長率超過10%。1975年,人均GDP首次超過1000美元,突然從一個落後國家變成了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然而,這個奇迹并沒有延續下去,進入20世紀80年代更是遭遇了一個"失去的十年",經濟基本不再增長,結構無法改變。

此國領土接近印度三倍,人口衆多且為中等收入,存在感卻非常之低

上個世紀的巴西老照片

即使在1990年代新自由主義改革之後,在本世紀初全球經濟快速增長期間,巴西經濟也未能重複其先前的高增長,人均GDP長期徘徊在适度水準,該國經濟增長緩慢,當然沒有在世界經濟中發揮作用。從經濟上講,其他一切都是虛拟的,自然幾乎沒有影響或存在感。

此國領土接近印度三倍,人口衆多且為中等收入,存在感卻非常之低

巴西人在街上玩耍

第三,巴西靠近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在地理位置上沒有優勢。一個國家的發展影響,也與其地理位置有很大關系,如果巴西在亞洲,或者在非洲和歐洲,那麼影響力一定比現在好很多,畢竟有這麼大的塊,更不用說别的了,比印度肯定強一點。然而,它位于南美洲,而南美洲恰好是美國的後院。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不僅經濟繁榮、強大,而且是出了名的強大,它怎麼能允許這樣一個人口衆多、有影響力的大國如此近距離地存在呢?巴西又想發怒,也受不了山姆大叔的各種打壓,存在一種感覺不低,隻是奇怪。

引用:

李國志:巴西

微信公衆号:有趣的曆史,每天為您精選有趣有趣的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