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孩子做客禮儀小細節,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咳咳,身為老師的我春節職業病又犯了。最近過年看到了許久未見的可愛的侄女侄兒,但是他們的行為不太可愛:4歲小侄兒沒有脫鞋,直接踩上了我家沙發;6歲侄女吃飯時大呼小叫,搖桌子,那幾摞盤子搖搖欲墜……

身為姨娘的我非常寵愛他們,可以給他們“自由”。但身為老師我心中就像貓在抓!真想沖過去教育他們,因為我希望侄女侄兒都能講禮貌, 做個有素質,懂禮儀的小朋友。其實這樣的習慣大多因為平時爸爸媽媽沒有關注到,想到此,覺得很有必要寫一篇文章為爸爸媽媽們提供參考,希望爸爸媽媽們看了這篇文章一定要提前給孩子講述春節拜年禮儀,從來沒有關注過這方面的家長可以以此為契機,教育到孩子禮儀的細節,讓孩子做一個知禮懂禮的小朋友。

春節孩子做客禮儀小細節,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為什麼要注意禮儀?往大了說中國是禮儀之幫,文明古國,講禮儀不論大小。我們作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就更應該用文明的行為舉止,合理的禮儀來待人接客/做客。往小了說,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展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展現,它也關系到一個人是否受歡迎,是否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為什麼小朋友在春節也要注意禮儀?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是一個儀式感很強的節日,春節是一個充滿歡樂的節日,親戚朋友相聚,而孩子的教養,在聚會時最能展現。讓小朋友在這個場合注重禮儀更是展現了對長輩的尊重,對傳統節日的重視。潛移默化,小朋友自然而然會在日常場合去注重這些禮儀細節,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受益終生。

春節孩子做客禮儀小細節,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問題1:關于禮儀的細節爸爸媽媽可以怎麼做呢?

家長可以提前教育或現場教育。

Plan A:在去親戚家前一天晚上,家長可以将明天的行程安排告訴小朋友,告知孩子每個環節要做些什麼,要注意些什麼,講得越詳細越好。比如:進門要打招呼,爸爸媽媽可以事先教會孩子用手勢打招呼:抱拳作揖、看到親朋好友微笑打招呼。再教孩子說“新年快樂”“年年有餘”“歲歲平安”之類的吉祥話和祝辭。可以将情境模拟一遍,切忌不要把它當做任務,就把它當做遊戲一般,讓孩子心理不要産生任何畏懼和壓力。怕孩子忘記,你可以提前約定一些小動作,或是一句提醒的話,就像信号一樣,孩子一看到這個信号,就明白你提醒的是什麼意思。(第二天在孩子做到的細節上及時給予口頭表揚,在你表揚時,親戚自然也會表揚他,這樣積極、及時的精神鼓勵回報會讓孩子更深地記住這些禮儀細節。)

Plan B:如果時間來不及預演,那麼當天及時去指出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加以表揚,指出做得不夠好的地方,并且告知他正确的做法。(如果你一直忽視這些禮儀細節,不及時指出孩子做得不對的地方,孩子是沒有意識要去糾正什麼的,那孩子自然就不懂禮儀,是以爸爸媽媽的及時指導很重要。不要怕麻煩,小朋友的教育是一個過程。)告知他正确做法的時候也有講究,千萬不要在親戚面前直接批評、斥責他,小朋友也有自尊心,需要給“面子”。

你可以做:1.指出他不能這樣做/這樣做不對,這樣做為什麼不好。2.告知他應該怎麼做,以及為什麼要這樣做 3.你是否贊同我的說法,你是否願意改正。這幾個步驟其實是希望孩子能夠由心底了解到這樣做的原因、認同我們的做法,并能主動改正。(而不是我迫使他必須改正。)

比如:面對不脫鞋直接把鞋踩在沙發上的行為,媽媽可以這樣引導孩子:1.寶貝,你不可以這樣做哦~我們穿鞋子可以避免腳髒而且不受傷。鞋底踩在地上會髒,你如果直接踩在沙發上,沙發不就髒了嗎?2.如果你想去沙發上面玩也可以的,但是你得想想辦法,怎麼樣才能不讓鞋弄髒沙發?嗯,對啦,你可以脫掉鞋子去上面,比你直接踩在上面的做法要好很多。但是媽媽依然不建議你這樣做,寶貝那你看看其他阿姨是怎麼做的,你觀察得很仔細哦,大家都是把腳踩在地上,你也可以這樣做哦!在公衆場合脫鞋也是不禮貌的哦。3.寶貝你覺得媽媽說得對嗎?那你想要做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嗎?寶貝真棒!

春節孩子做客禮儀小細節,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問題2:孩子應該注重哪些禮儀細節?(按時間順序)

上午:到親戚家

輕聲敲門;

問好;

脫鞋,将鞋子擺放整齊;

給兄弟姐妹送去準備好的小禮物;

吃零食、糖果不能亂扔垃圾,更不能直接把自己愛吃的糖果往自己口袋裝。如果覺得好吃,可以稱贊别人準備的糖果真好吃!

看電視音量不能太大,要注意不能直接選擇自己喜歡看的頻道,要先征得别人同意;

不能随便進入别人家的卧室;

不能亂玩别人的東西,更不能直接把别人家的小擺件硬要過來;

不能用腳踩别人的沙發。

中午:吃飯

吃飯要有餐桌禮儀,對于小朋友來說,不要坐下直接夾菜就開吃,一定要等大家到齊;

如果夾不到菜,可以請旁邊的長輩幫助自己,但是一定要用請字;

不能把某樣自己喜歡的菜一直往自己碗裡夾;

不要在飯桌上搖晃桌子;

不要在盤子裡翻來覆去;

不要太快離席;

吃完飯後放下碗,要有禮貌地說:“請大家慢用”。

對于“酒桌文化”,孩子當然可以慢慢接觸了解,但很多家長采取的是灌輸壓迫式, “你來給叔叔阿姨敬個酒啊!”小孩子玩得正開心不明不白被叫過去,莫名其妙的被叫“敬個酒”,還要說幾句祝福話,我非常反感這樣的做法。你至少要讓孩子了解倒酒幹啥,我為啥要倒酒?這樣孩子才不會感覺被強制的,久而久之,強制會産生反感。

你可以這樣告訴孩子,一般逢年過節時,大家會聚在一起,在飯桌上聊天,并且會用酒水送上對彼此的祝福,給别人倒酒代表自己對别人的尊重和感謝。是以你也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你的祝福送給大家。你願意去嗎?

下午:自由玩耍,收紅包

自由玩耍期間要去哪裡要提前給家長打招呼,如果家裡人給小朋友買東西,一定要說謝謝!

和小朋友們共享自己的玩具、零食;

收紅包時雙手接過,且一定要說謝謝,并表示自己會努力學習的!

不能直接當面拆紅包,可以将它給爸爸媽媽代為保管;

回家時要跟長輩道别。

春節孩子做客禮儀小細節,爸爸媽媽一定要看!

在這個熱鬧、喜慶的春節裡,小朋友們又長大了一歲,家長們是否已經教會孩子們春節禮儀了呢?悠悠文明史,上下五千年。《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新春佳節,阖家團聚、走親訪友正是孩子們學習文明禮儀和老規矩的大好時機。

孩子的教養都是在一點一滴中形成的,家長要從現在開始,抓住春節這個契機,教給孩子應該遵守的規矩,幫助他們成為舉止得當、彬彬有禮的孩子。希望新的一年孩子們在禮儀方面都能更上一層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