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年虎虎生威
今年是生肖虎年,關于老虎,大家近期看的文章應該是不少了,各個領域都在努力發掘老虎的故事,諸位肯定也學到了很多,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些關于老虎不冷不熱的知識。
1、“虎虎生風”還是“虎虎生威”?
虎年新春,大家在拜年的時候會送上祝福的話“祝您虎虎生威”,說完或聽完這句話的時候,你是不是腦子裡閃回一個詞語,“虎虎生風”,那這兩個詞到底哪個更準确呢?
△ 清人畫 萌虎圖 猛虎圖
其實這兩個詞都沒有問題,但作為成語的話,“虎虎生風”的曆史淵源可能更為久遠,其是來自成語“虎嘯風生”,出自《北史·張定和列傳》論曰“虎嘯風生,龍騰雲起,英賢奮發,亦各因時”。張定和是隋朝名将,少時家境貧寒,卻很有志向,積極應征入伍。隋開皇九年(589年),張定和參與隋滅陳之戰,因功拜儀同。此後張定和屢建軍功,升任上開府、骠騎将軍。後随上柱國李充征突厥,沖鋒陷陣時被敵人刺中頸部,血流如注,但張定和臨危不懼,用草塞住傷口繼續作戰,遂因功進位柱國,封武安縣侯。隋炀帝繼位後,張定和曆任宜州刺史、河内太守、左屯衛大将軍。後随隋炀帝征讨吐谷渾,由于張定和輕敵,而遭吐谷渾伏兵射死。隋炀帝為張定和的以身殉國而悲痛流淚,追封他為光祿大夫,并恢複他已被削奪的爵位,賜谥号壯武。
△ 明 趙汝殷《風林群虎圖》(局部)
“虎虎生威”其實是一個短語,意思是像老虎一樣有一種讓人敬畏的氣勢。
2、老虎為什麼被叫作“大蟲”?
《水浒傳》裡武松打虎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在書裡這隻老虎被稱為“吊睛白額大蟲”,梁山的衆位英雄中還有母大蟲、病大蟲等人物綽号,那問題來了,威風凜凜的老虎怎麼和蟲子聯系到一起了?
△ 劉繼卣 武松打虎連環畫
其實“蟲”在古代可以指代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動物,有“五蟲”之說,《大戴禮·易本命》中記載:“有羽之蟲三百六十,而鳳凰為之長;有毛之蟲三百六十,而麒麟為之長;有甲之蟲三百六十,而神龜為之長;有鱗之蟲三百六十,而蛟龍為之長;倮之蟲三百六十,而聖人為之長”,《爾雅·釋蟲》中也有記載:“或行或飛,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為象”,據這些記載,人也不過是一種蟲子罷了。
老虎被稱為“大蟲”,最早的文字記載是在晉代幹寶《搜神記》中“扶南王範尋養虎于山,有犯罪者,投于虎,不噬,乃宥之;故虎名大蟲”。也有認為唐代的李淵避其祖父李虎的諱,将老虎改稱為“大蟲”。
3、古代典籍裡的老虎
虎是大型貓科動物,最早的虎化石發現于陝西藍田公主嶺,距今110萬年左右。1987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仰韶文化墓内發現了一組用蚌殼擺塑的龍虎圖案,龍和虎相對,這應是古人最早創造的老虎形象。
△ 西水坡遺址第三組蚌殼擺塑龍虎圖案(濮陽西水坡遺址考古隊繪)
關于老虎的文字記載,甲骨蔔辭中關于獵虎的有兩條。在先秦時期的典籍《易經》、《尚書》、《山海經》中也都有很多關于老虎的記載,如《周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書·牧誓》:“如虎如貔,如熊如罴”,《山海經》裡很多地方有老虎,很多神仙形象也與虎有關,如“西南四百裡,曰昆侖之丘,是實惟帝之下都,神陸吾司之。其神狀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就連我們熟悉的王母娘娘(西王母)的原初形象也是“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 漢代畫像磚中的西王母形象
大家熟悉的成語“狐假虎威”,出自《戰國策·楚策》,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江一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地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子随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今王之地方五千裡,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昭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古代的詩歌裡有很多關于老虎的詩篇,大陸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大雅·韓奕》篇有“有熊有罴,有貓有虎”的詩句,老虎很早就入詩了。另外,不同朝代也有很多詩人都寫過《猛虎行》為題的詩歌作品,如:
猛虎行
南北朝 謝惠連
猛虎潛深山,長嘯自生風。
人謂客行樂,客行苦心傷。
唐 張籍
南山北山樹冥冥,猛虎白日繞林行。
向晚一身當道食,山中麋鹿盡無聲。
年年養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長向村家取黃犢。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來林下看行迹。
4、古代園林中的虎
在中國園林最早的雛形“囿”中,有各種野獸禽鳥,不啻于一座大型天然的動物園,狩獵是囿主要的功能之一,囿中的野獸就有老虎。在漢代上林苑中,野獸放養在山林中供射獵之用,但把猛獸都圈起來以防傷人,苑中有很多獸圈,虎圈就是其中之一。曹魏邺城内的禦苑“銅雀園”,又名“銅爵園”,其中有三座台,南邊的為“金虎台”,後來避後趙石虎諱而更名為“金鳳台”。唐代禁苑即隋代的大興苑,其中也設定養老虎的地方“虎圈”。宋代的皇家園林玉津園中也飼養了珍禽異獸,其中的“驺虞”被認為是疑似老虎的一種動物。北京動物園的前身清農事試驗場的“萬牲園”于1907年開放,其中展出的第一批動物是端方從德國采購的獅、虎、象等動物。
△ 元人畫 上林羽獵圖
△ 遼金 浮雕虎磚(中國園林博物館館藏)
△ 金代磁州窯虎形枕
△ 元人畫虎軸(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 清農事試驗場大門老照片(圖檔來源于網絡)
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由于飼養條件所限制,私家園林中養老虎的很少。張大千、張善孖兄弟二人因和蘇州網師園的園主人張師黃友善而曾在園中寓居幾年,張善孖善于畫虎而在院内養了兩隻真正的老虎,後來的一隻乳虎養在殿春簃院中,被稱為“虎兒”,這留下名人轶事和傳說,也讓網師園這座古代園林多了些有趣的話題,因為在私人園林中養老虎确實不多見。後來老虎死後埋入園内的假山之下,園内牆上還有“先仲兄所豢養虎兒之墓”的墓銘。
△ 蘇州網師園
△ 張善孖《虎》(上海龍美術館藏)
△ 網師園中老虎(圖檔來源于網絡)
古代園林中一些地名也有老虎有關,如蘇州的虎丘,是曆史上著名的風景地,據《史記》記載,吳王阖闾葬于此,傳說葬後三日有“白虎蹲其上”,故名虎丘,又一說為“丘如蹲虎”,以形為名。虎丘有“吳中第一名勝”、“吳中第一山”的美譽,宋代蘇轼寫下“嘗言過姑蘇不遊虎丘,不谒闾丘,乃二欠事”的千古名言。
△ 明 仇英 虎丘圖
此外,在古代的都城和宮苑建設中,常用四種動物形象表示方位,其中代表西方的是白虎,整體形象是一隻白色的老虎,象征西方天上的七星。白色老虎也是軍事上常用的形象,西方五行裡屬金,與刀兵有關,如有調兵的虎符。
△ 漢代白虎瓦當(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藏)
△ 漢代白虎瓦當(中國園林博物館三号臨時展廳)
“唯以磚石記園林”——館藏漢代文物展
△ 古代的虎符(圖檔來源于網絡)
在居住環境中,也有一些跟老虎有關的習俗,一般取其辟邪禦兇有關。東漢應劭《風俗通義》載:常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茭,畫虎于門,皆追效于前事,冀以禦兇也。時至今日,“除夕畫虎于門冀以禦兇”的習俗,在有些地區仍有保留。
△ 清代武将虎方補(圖檔來源于網絡)
虎是中國傳統動物文化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動物,有威武、勇猛、雄健和生氣勃勃的寓意。祝大家在虎年裡,氣勢上如同猛虎下山,行事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