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變與不變

作者:湯松林羅比·瓊(湖南大學基地、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

美好生活是人類世代相傳、人人向往的幸福生活,也是中國共産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追求的價值目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目标。"中國共産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沖突已經轉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不平衡、發展不足之間的沖突"的重要論點,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站在了新的曆史起點上, 而美好生活的新時代,成為人們追求的新生活模式。新時代的美好生活是生産力、人類需求與生存時空的共同演進,是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一個重要命題,蘊含着"變"與"不變"的辯證關系。科學把握這種關系,将有助于我們更好地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美好生活新時代的改變

對于真實的個體來說,生活實踐中的"美"與"善"指向一種價值判斷,與人類物質和精神生活追求的内容和滿足感直接相關。這種美好生活的内在特征,為我們準确把握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變化"奠定了基礎。

作為一種自給自足的存在,人與自然存在之間最根本的差別在于,人能夠實作自己的存在,對自己的存在不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超越。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曆史發展的動機和目的,"現實的人"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動态的、實際的、曆史的存在,人的需要是人的本性規定。"第一個需求本身已經滿足,滿足需求的活動和為滿足需求而獲得的工具産生了新的需求,而這種新需求的出現是第一個曆史活動。"人們在需求無限和廣泛性上将它們與所有其他動物區分開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本質上是文化人,不是'物化'的人;人的這種本性決定了一個人不會滿足于自己生活的現成現實,也決定了新時代美好生活的要求水準和要素必須不斷變化。

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将随着社會生産力的快速發展而不斷變化,而社會生産力是由其本質決定的。馬克思指出:"生産力的這種發展......這是一個絕對必要的實際先決條件,但也因為沒有這種發展,貧困和赤貧隻會變得普遍。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迅速,作為"最積極、最革命的推動社會進步的要素",生産力有了明顯提高,綜合國力、社會發展水準、人民生活品質等都實作了曆史性的飛躍。随着社會生産力水準的全面提高和社會生産能力的快速發展,人類的需求水準及其滿足方式發生了快速變化,追求美好生活的具體範圍、内容和需求程度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人民群衆的需求具有多元化、多面性,我們期待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就業、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适的生活條件, 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從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講話中可以看出,新時代美好生活的需求水準不僅包括生存的需要,還包括社會性、心理需要和發展需要,展現了變化和跨越的明顯特征。

美好生活新時代不變

"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是我們黨的堅定不移的目标。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全體中共作出的莊嚴承諾。中國共産黨是一個堅定不移地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而奮鬥的政黨,自成立以來,它為人民福祉而奮鬥的初心從未改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産黨一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複興建設建設作為首要使命。"保持原心,就是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持原心,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們的目标,永遠不要忘記,我們的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永遠離不開群衆, 鄙視群衆,無視群衆的痛苦。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複興之路,我們黨在過去一百年實作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鬥争實踐中,追求以人為本的價值觀從未改變,依靠勤勞的雙手和誠實的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從未改變。

對以人為本的價值觀的追求是一貫的。關心人民自己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前提,人民的性格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性格。"為人類解放事業而奮鬥",實作人類自由全面發展,是貫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主題和目标。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是我們黨一百年來基于人民社會和曆史主體地位以及長期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的基本經驗之一,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有機統一。我們黨自成立以來,堅持群衆曆史觀,把人民的價值作為自己的目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産黨紮根于人民,鮮血在人民,力量之于人民",強調"要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時代在變,但我們黨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地實作人民的美好生活和為價值而奮鬥的追求沒有改變。

勞動創造更美好生活的信念從未改變。勞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概念之一。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是一種"自由的、有意識的活動",人類曆史是通過勞動誕生的,勞動創造曆史,勞動創造人自己,是實作人類自由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勞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勞動創造是社會和曆史主體實作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徑,人們通過勞動不僅可以獲得生存的物質基礎,增強個人能力,展示自己的生存價值,還能促進社會進步,進而鞏固美好生活的基礎。新時代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隻能在勞動的創造中轉化為現實。習近平總書記說:"勞動是人類必不可少的活動,勞動的榮耀和偉大的創造是對人類文明進步規律的重要诠釋。他強調,"勞動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世界的夢想,隻有通過誠實的勞動才能實作"為全體人民創造更美好的生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每一個人都要繼續付出辛勤的勞動和辛勤的勞動。"

新時代的美好生活,是變革與變革的統一。基于此,我們黨不會忘記原心,牢記使命,始終用共産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激發戰鬥精神,銳意進取。把握變革,我們黨在上司全國人民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與發展不平衡與發展不足"的沖突,帶領人民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實作中國夢的偉大複興。

光明日報(2021年10月25日第15版)

來源:Guangming.com-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