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口述民俗·我的春節記憶|唐山人周銀:記憶中的年根兒,累并快樂着!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臘七臘八,殺雞宰鴨。雞鴨不夠,趕集割肉。肥的肥,瘦的瘦,叫你過年吃個夠。”對于河北唐山人周銀來說,這就是年根兒的真實寫照。

周銀,全國公安文聯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曾獲唐山市“十佳藏書家庭”、首屆“河北省十佳書香家庭”、首屆全國“書香之家”,河北省首屆優秀網絡文化作品“五個一”作品獎,出版專著有《人口、生育、保健》《為了明天》《活着到明天》等。

口述民俗·我的春節記憶|唐山人周銀:記憶中的年根兒,累并快樂着!

周銀

“小時候對于節日的記憶隻有八月十五和過年,可八月十五由于是秋收時節,對于農民來說隻能是在勞動中度過了。可過年不一樣,正是貓冬的時候,時間是相對空閑的,是以對于節日的深刻記憶,就剩下過年了。而我對于年根兒的記憶那是累并快樂着。”在周銀老家,臘月初一到正月初一這段時間,稱為“年根兒”或“傍年子”。

在周銀的記憶裡,每當年根兒時節,家家都開始用碾子碾米、磨白面、豆面和粘面。“白面大家都知道,就是如今所說的面粉。而粘面一般都是用于蒸粘饽饽(有的炸年糕),然後凍起來待食用。豆面是用于攤饹馇,裹饹馇簽。還有就是去有大磨的家中排隊磨豆腐,用于做凍豆腐、起豆腐皮。至于漏粉和粉坨那是忙裡偷閑準備好的。殺豬宰羊是生産隊的事情,家家等着分肉就可以了,殺雞宰鴨則是每個家庭的任務了。”

年根兒裡最忙碌的,就是掃房子。“那可是累活,早飯後就要全家出動,把室内的所有東西一點點地都搬到院子裡。然後是掃房、掃地,搽闆櫃桌子,等到下午忙完時,再把東西全部鼓搗回室内。然後貼上新購買的年畫以及自給自足的剪紙和春聯,最後就等着穿上新做的衣服,新鞋來迎接除夕的到來了。”

除了這些,周銀記憶最深的就屬“抛扔火把”了。“我們所說的‘火把’,其實就是家家戶戶用剩下的笤帚疙瘩。一年到頭能攢兩三個笤帚疙瘩,在當時小朋友們的眼中就是‘富翁’了。我們把這樣的火把點燃,一個扔多個搶,有時一直搶到幾公裡外。”雖然風高天黑、溝溝坎坎、磕磕絆絆、跌跌撞撞、土頭土腦,依然樂在其中。“在冰天雪地的年節,這樣的火把,是我們幼小心靈的天堂。”周銀把自己的這段美好記憶,寫在了随筆《抛扔火把年味濃》中。

口述民俗·我的春節記憶|唐山人周銀:記憶中的年根兒,累并快樂着!

“關于年根兒的話題,就是怎麼聊也聊不完,比如糊窗戶、糊燈籠;除夕夜包餃子不能包鼠餃子,包餃子放硬币,煮餃子必須用芝麻稭稈,煮餃子破了不能說破,要說掙了;正月家家大請客、扭秧歌、唱皮影;接閨女,叫女婿,攜粘糕,拜高堂,給紅包壓歲錢等等。至于吃着蕃薯糖,看着春晚,吹着自己燒制的泥笛兒,那就更不用說了。”關于春節,周銀還寫過《年畫情結映心扉》《燈籠的愛恨情仇》《難忘當年守歲時》等文章,那些年的春節習俗,給他留下了不少歡聲笑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