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津渡的五十三坡,從晚清開始到建國初期,老鎮江人會順着這條路通往金山去拜财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

“騎驢上金山,爬坡五十三。去把金子拾,發财一整年。”每年正月初五,老鎮江人們來到五十三坡,先給驢打扮一番,騎在驢上面,一晃一悠的,沿着小碼頭的長街,經過昭關石塔、金山河來到金山寺。
鎮江民間文化藝術館副館長羅戎平說:“我們鎮江還有一句俗語叫‘上金山,挖金子’,金山有金可挖,這種寓意就是一種喜氣洋洋、家庭富裕、祖國昌盛的願望。是以到春節的時候一家老小聽說到金山有金可挖,都來到了五十三坡騎驢子,到金山挖金子。“騎驢上金山”是鎮江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鎮江還有一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太平泥叫叫。太平泥叫叫雖小,卻是集曆史文化、民間智慧、風俗趣味為一體的曆史文化産物,承載着感恩太平的美好夢想。
太平泥叫叫源于鎮江新區千年古村華山村,傳承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古時候當地村民用泥土制作成不同動物造型的泥哨子,給孩子們當玩具,鍛煉肺活量,也寓意平安吉祥。壬寅虎年,非遺傳人周寶康制作了許多不同風格的生肖虎作品,老虎的耳朵、身體等都彩繪了五顔六色的色彩,看起來更加萌态可掬、喜慶洋洋。
“生肖是太平泥叫叫的傳統造型,比如說有一個頭的叫一鳴驚人;兩個頭的叫好事成雙;三個頭的叫三生萬物。”周寶康說。
(潘宇琴、劉程、董路 鎮江台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