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氧化碳制冰、氫燃料客車……“山東智造”讓冰雪之約更加綠意盎然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北京舉行。

從申辦到籌辦,北京冬奧會始終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原則,“綠色辦奧”的實踐貫穿于方方面面,助力“綠色冬奧”也不乏“山東制造”的身影。

綠色制冰: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碳排放趨近于零

走進國家速滑館“冰絲帶”,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整塊1.2萬平方米的冰面,據了解,這是目前世界上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打造的最大的多功能全冰面。

在這裡,由青島海爾開利冷凍裝置有限公司提供的6台二氧化碳跨臨界壓縮裝置正穩定運作。

“我們可以讓冰面控制在0.5(攝氏)度以内,可以讓運動員發揮更好的成績。”青島海爾開利冷凍裝置有限公司工程及開發部總監姜典舉接受閃電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綠色辦奧是本屆冬奧會的核心理念之一,國家速滑館建立冰面達1.2萬平方米,大面積制冰,又要最大程度減少排放,這給裝置商出了大難題。

憑借技術積累,海爾開利成功用二氧化碳取代了氟利昂、乙二醇等傳統制冷劑,在制冷源頭實作了綠色更新。

記者查閱@中國環境 官微了解到,二氧化碳環保型制冷劑進行制冰,冰面溫差控制在0.5攝氏度以内,碳排量接近于零,減少了傳統制冷劑對臭氧層的破壞。

二氧化碳制冰、氫燃料客車……“山東智造”讓冰雪之約更加綠意盎然

除了核心的二氧化碳跨臨界壓縮機組,山東還憑借自身産業鍊優勢,為國家速滑館綠色制冰提供配套技術支撐。

其中,位于濟南的山東神舟制冷裝置有限公司,承擔了中壓回油機組的制造任務,這是保障系統核心機組運作的關鍵樞紐。

更讓山東人自豪的是,這些“山東造”制冷裝備,助力“冰絲帶”實作了4個世界之首:

國家速滑館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冷系統,是全球首個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制冷的冬奧速滑場館;其采用的14立方米二氧化碳桶泵機組設計及應用為世界首例;集中式中壓回油在二氧化碳制冷系統上的應用為世界首例;人工冰場超長不鏽鋼冷排管應用為世界首例。

二氧化碳制冰、氫燃料客車……“山東智造”讓冰雪之約更加綠意盎然

綠色交通:氫燃料客車助力“綠色冬奧”

據人民網報道,北京冬奧會期間,三大賽區26個場館将全部使用“綠電”,其中氫能成為“主角”能源。

助力綠色冬奧,山東聊城的中通客車,為冬奧會量身定制的40台氫燃料客車已順利進入張家口賽區,賽事期間,這些車輛作為媒體用車穿梭于各賽場、新聞中心之間。

這40台氫燃料客車配套了包括ADAS等在内的全系列智能駕駛輔助裝置,車内實作N95健康座艙标準,可實作-35℃車輛正常啟動、運作,車内溫度保持15℃。

二氧化碳制冰、氫燃料客車……“山東智造”讓冰雪之約更加綠意盎然

綠色建築:裝配式看台系統,環保、抗凍、抗震

從申辦到籌辦,北京冬奧會始終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原則,“綠色辦奧”的實踐貫穿于方方面面。北京冬奧會上的“綠色建築”也不乏“山東制造”的身影。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建設工程教練席平台、看台、座椅等設施,由慶雲領先康體制造,産品環保、抗凍、抗震、防風、防滑。

去年10月,“領先康體”接到了為國家高山滑雪中心安裝看台設施的任務。

國家高山滑雪中心位于北京延慶縣小海坨山南麓,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高山滑雪項目賽場,是國内等級最高以及首個符合冬奧标準的高山滑雪場。

小海坨山施工現場日間最低氣溫可達負15℃,風力常年為7-8級,不僅高空作業困難,對于産品性能更是巨大考驗。

是以,除設施的承載力、舒适度等性能應符合頂級賽事要求之外,還必須具備抗凍、抗震、防風、防滑等特種性能。在批量生産前,慶雲領先康體裝配式看台系統及座椅均經過了嚴格的選料、試制和測試。

為確定如期傳遞,“領先康體”采用了設計、制造、安裝三同步工作方法,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在3個月内出色完成了項目的施工安裝。

值得一提的是,裝配式看台系統及座椅使用完畢後可在短時間内拆卸運離,恢複原先自然景觀,助力冬奧會更加“綠色”。

來源:齊魯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