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快看!湖州南浔千年“技藝”亮相冬奧舞台

快看!湖州南浔千年“技藝”亮相冬奧舞台

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第二批保護名錄”的雙林绫絹,被標明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産品,但它到底用于何處?今天一大早,記者來到位于南浔區雙林鎮的湖州雲鶴雙林绫絹有限公司内,揭開了這批冬奧绫絹的真實用途。“我們廠從2021年開始,就專門組織了‘冬奧绫絹’生産小組和5人品質檢驗小組,確定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冬奧绫絹的生産任務。”負責人鄭小華自豪地介紹。

雙林绫絹将在奧運會上用做什麼?鄭小華從樣品陳列室拿出一方長約40CM、寬約30CM的绫絹布樣介紹說:“绫絹主要用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獲獎運動員的獲獎證書,底色共分金銀銅三色。有此圖案的绫絹經過再制作後裱封于證書封面。”

快看!湖州南浔千年“技藝”亮相冬奧舞台

在中國傳統的絲織品——绫、羅、綢、緞中,绫絹居于首位。雙林绫絹生産曆史非常悠久,被譽為“東方絲織工藝之花”,以“輕如朝霧,薄似蟬翼”而聞名于世。據雙林附近錢山漾新石器時代遺址中發掘到的碳化了的絹片測定,雙林绫絹生産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曆史。如今,雙林绫絹織造技藝更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被列入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作為浙江省“雙林绫絹織造技藝”傳承人,鄭小華入行已有41個年頭。談及為何被選為冬奧會獲獎證書用料,鄭小華笑着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獲獎證書就用了我們的産品,這次主辦方第一個就想到了我們,雙方可謂一拍即合。雙林绫絹也實作了運用于雙奧賽場的壯舉。”

快看!湖州南浔千年“技藝”亮相冬奧舞台

在鄭小華的記憶裡,廠内的雙林绫絹曾三次“出圈”。1978年雙林绫絹廠生産的仿古絹“走進”故宮博物院後,又先後走進大英博物館、克裡夫蘭博物館、華盛頓博物館等;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的雙林绫絹,又被北京奧運會組委會邀請,作為生産奧運會證書的原材料之一。最近一次“出圈”,就是在今年随着舞劇《隻此青綠》登上《國家寶藏·展演季》舞台,雙林绫絹為大衆所認識。

7年前,鄭小華的女兒鄭依霏回到家鄉雙林繼承父輩的绫絹織造技藝,通過網際網路拓展私人訂制等銷售管道,并結合文創産業的發展,研發出更好的繪畫、裝裱用絹,同時擴充至裝飾美術等領域。

如今,在傳承人的堅守下,雙林绫絹的應用範圍越來越廣。曾經的絹可代紙作畫潑墨,绫則用作裝裱書畫。現在的绫絹還可以制作戲劇服裝、台燈、屏風、風筝、絹花等工藝美術品,從書案走向了老百姓們的日常生活,讓這項逐漸隕落的千年傳統工藝再次大放光彩。

作者:劉海波 張斌

編輯:付鑫鑫

責任編輯:蔣萍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