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作者:靜默成詩

大年初五,民間又稱為“破五”、“破五節”。破者,破除、打破之意;五,即指初五。春節五天之中,初五要如同初一那般重視,因為,從年俗上來講,破五節,不破不立,自初五之後,一年的小日子就開始了,若想有所作為,初五這天怎麼過很重要。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據《陳州志 歲時瑣事》中記載,欲有所作為,必過此五日,始行之。這是史料關于破五風俗的記載。而《燕京歲時記》中也有曰:初五日謂之破五。

大年初五為什麼被稱為“破五”?皆是因為春節期間禁忌較多,人們在過年期間,循老祖宗的“規”蹈老祖宗流傳下來的“矩”,謹言慎行,譬如:不能動針線、不以掃地、不能洗衣服等,生怕犯了忌諱觸了黴頭,大過年的,誰不想圖個吉利?但終究不能天天如此,是以,老祖宗就把初五這天定為破除這些規矩之日,過了初五,過年的那些禁忌也就不必再諱莫如深了,此謂“破五”。由此看來,聰明的先人們定規矩之時,也是相當人性化的。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那麼,大年初五這天,有什麼風俗和禁忌嗎?自然是有的。無論貧富,都需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咱要尊重和重視。

1、吃餃子

飲食方面,從初一到初五都有講究。初五這天講究吃餃子,意為“剁小人”和“捏小人嘴”,預示着一年裡不犯小人,做事順順當當。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這裡面又有兩層含義。其一,這天包餃子時,肉餡兒要親手剁,不要用現成的肉餡兒或是絞肉餡兒,而且案闆要剁的咣當響,響到什麼程度?四鄰都能聽到為最佳,此舉為“剁小人”;其二,包餃子有一下接一下捏餃子邊沿的動作,這個動作就好似把小人的嘴巴給捏住了,捏住了小人的嘴巴,就能規避閑言碎語和各種讒言。由此可見,小人,自古至今都不招人待見,都是被人唾棄的對象。

2、大掃除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在民間,大年初五也被稱為“送窮”日。“窮”指五窮: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這五種窮鬼。五窮,中國典故名,典出《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七《韓愈十一·送窮文》,現在的五窮多用來形容厄運。大年初五,要送走這五窮,方保一年運氣亨通,怎麼送?大掃除。過年期間産生的垃圾都要打掃個幹幹淨淨,民間稱之為“送窮”。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允許放鞭炮的地區,在打掃幹淨之後,再放炮驅邪,把各處窮鬼驅散驅遠,窮鬼遠離,邪氣不侵,更加吉利。

3、不要串門

大年初五之是以被稱為“破五”,相傳還與姜子牙的老婆有關。傳說中,姜子牙封其老婆為“窮神”,窮神所到之處,富也變窮,人們恨之,是以,姜子牙命其“見破即歸”,是以,百姓把初五稱為“破”五,就是為了避開窮神。也是以,初五破五節,為了保一年财運,不宜串門,免得遇到窮神。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想必大家都能看得出來,初五的這些過年習俗,歸根到底,人們最大的願望都是避窮趨富,希望日子越過越好越過越富有。老傳統之是以流傳至今,自然有它的道理,尊重它,讨個好彩頭,圖個大吉大利才是。

百菜不如白菜,白菜與“百财”諧音,是以,初五要吃豬肉白菜餃子,附上豬肉白菜餃子的做法。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食材】:豬肉8兩、白菜半棵、大蔥兩棵、十三香半湯匙、醬油兩湯匙、熟油5湯匙、香油1湯匙、鹽适量、面粉和清水各适量。

【具體做法】:

1、不軟不硬的餃子面先和好松弛着,再把豬肉剁碎,記住,使勁剁,别怕響,就怕不響。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2、豬肉餡兒中調入适量鹽、鮮醬油、少許熟油拌勻腌制十來分鐘入個底味兒,再加入剁碎并擠掉部分水分的白菜,加入十三香、醬油和香油,攪拌均勻。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3、最後再把蔥末加進去拌勻即可。記住,蔥末要後放,放早了蔥末不香反臭。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4、然後把餃子一一包好并下鍋煮熟即可,肉餡兒餃子,下了餃子水開後加點涼水再煮開,反複三次,餃子即可出鍋。

大年初五送窮日,無論貧富,牢記“1吃2做3不要”,老傳統要尊重

大年初五在即,老傳統要知道更要尊重,一年順順利利不受窮。歡迎大家把文章轉發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大年初五的習俗與禁忌。最後祝大家虎虎生威!财源廣進!

我是靜默成詩,美食領域原創作者,喜歡把最簡單的食材做出最好的味道。如果你同我一樣也熱愛生活熱愛廚房,不妨關注我。同時,本圖文作品系靜默成詩原創,嚴禁不良自媒體作者搬運及盜圖,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