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們,知妹又來咯!
最近我的傻閨蜜買護膚品又花了好多錢,我一問,才知道前一陣電商打折她囤了好多眼霜。要知道,衆多護膚品中,眼霜算是很貴的一種了,小小一罐價格不菲。
就拿某蔻來說,淨含量15毫升的眼霜520塊,而50毫升的面霜隻要575塊。如果按分量來算價格的話,眼霜的單價是面霜的3倍還多。

(圖檔來源:soogif)
眼霜那麼貴是不是有它的道理呢?還是說這又是一筆隐形的智商稅?接下來請跟上知妹的步伐,我們一起揭開眼霜的秘密。
先上結論,眼霜七問
Q1:眼霜有用嗎?
A:有用,眼霜最主要的作用和面霜一樣,都是保濕。
Q2:眼霜能去眼袋嗎?
A:不能,最貴的也不能,從十幾歲開始塗也不能。
Q3:眼霜對淚溝有用嗎?
A:沒什麼用。
Q4:眼霜能去皺嗎?
A:含有維A酸類物質成分的眼霜可以緩解細紋,對動态皺紋無效,對很深的靜态皺紋也無效。
Q5:眼霜能緊緻皮膚?
A:有些眼霜含有咖啡因,可以去除水腫,看起來像是緊緻了,實則不是。有些含有維A酸,可以增加皮膚彈性,需要長期使用。
Q6:眼霜能抗衰嗎?
A:大部分眼霜中含有抗氧化成分,長期來看可以起到延緩衰老的作用。
Q7:眼霜能去除黑眼圈嗎?
A:分黑眼圈類型,熬夜造成的黑眼圈可以起到淡化的作用,但去除很難。
看到這,估計有聰慧的姐妹發現了,眼霜的功能很多面霜也都有,那麼眼霜到底有沒有必要買呢?
接下來知妹來給你們詳細分析一下眼霜的作用,至于要不要買,相信看完你們就會有答案。
眼霜其實也分很多種的,我們一種一種介紹哈。
首先是純保濕類的。這類眼霜實際上比面霜要更“稀”一點,溶劑和柔潤劑更多些,其實是為了照顧眼周更薄更敏感的皮膚,使它上臉更容易推開,造成好吸收的體驗。
結論:此類眼霜的保濕效果實際上與面霜沒有太大差異,甚至由于油脂類成分添加不足而不如面霜,比較雞肋。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這類眼霜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比如維生素C、維生素E、某些植物提取物、酵母提取物等,長期使用能夠延緩眼周皮膚衰老。
不過保濕并不是此類眼霜的主要功效,可以根據需要配合面霜使用。
結論:此類眼霜老少鹹宜,有條件的姐妹可以選擇長期使用。沒條件的可以選擇平價的抗氧化精華産品替代。
黑眼圈分為三種,用眼霜能見效的也就兩種,分别是色素型、血管型,另一種陰影型是眼袋造成的陰影,想去掉得做眼袋手術。
針對色素型黑眼圈,可以選用含有維C、E和煙酰胺等成分的眼霜。當然了,比起眼霜,早睡早起更有效一些……
而另一種血管型黑眼圈(可以了解為皮膚薄而皮下血管密集,是以有黑眼圈),可以用含有維生素K的眼霜,這種成分有促進凝血的功效,比較對症[1]。
結論:追求熬最深的夜塗最貴的眼霜的朋友,我要告訴你們,其實眼霜對于黑眼圈的作用還是比較雞肋的,如果實在做不到早睡早起,醫美打個雷射也是很香的(色素型血管型都适用)。
這類眼霜最顯著的特征是添加了多勝肽和維A酸(在成分表裡可能叫做視黃醇)。
多勝肽可以放松眼部肌肉,理論上可以減少動态皺紋。維A酸可以有效淡化、改善細紋,增加皮膚彈性。
但敏感肌可能會出現不耐受的情況,同時它還具有光敏特質,白天使用一定要做好防曬,不然曬傷就得不償失了[2]。
結論:效果雖有,副作用也不小,敏感皮看到請繞道。初次使用可先小劑量開始,逐漸建立耐受度。當然了,雖說能去皺,也隻是針對細小的靜态皺紋,且要在長期堅持使用的條件下才能成立。效果嘛,肯定不如一針玻尿酸來得實在,動态皺紋還是要注射肉毒素才管用。
針對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NO。
護膚必不可少的步驟分别有:卸妝(有化妝的話)、潔面、爽膚水、乳(霜)、防曬。
這幾個步驟分别承擔了日常護膚最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清潔、保濕,和防曬。隻要充分做好了這些步驟,皮膚不那麼容易老或松。
其他的面膜、精華、眼霜等等都是錦上添花的步驟,你覺得你需要就可以有,沒有也不用介懷,哪條路都走得通。
審稿專家:王濤|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四院 整形美容科主治醫師
參考文獻:
[1] Ahmadraji, Fatemeh, and Mohammad Ali Shatalebi.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n eye counter pad containing caffeine and vitamin K in emulsified Emu oil base.." Advanced Biomedical Research 4.1 (2015): 10-10.
[2] Draelos, Zoe Diana, ed. Cosmetic dermatology: products and procedures. John Wiley & Sons, 2010.
*本文内容為健康知識科普,不能作為具體的診療建議使用,亦不能替代執業醫師面診,僅供參考。
*本文版權歸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違規轉載将依法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歡迎微信搜尋并關注公衆号“騰訊醫典”,擷取更多健康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