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不認命反而最信命:為何許多年輕人墜入“宿命論”陷阱?|文化縱橫祈福祈願,是春節重要的儀式和傳統。但在中國傳統文化習俗之

作者:文化縱橫

最不認命反而最信命: 為何許多年輕人墜入“宿命論”陷阱? | 文化縱橫

祈福祈願,是春節重要的儀式和傳統。但在中國傳統文化習俗之外,越來越多的命理信仰形式,如錦鯉、星座、塔羅占蔔等,在青年群體中興起,這意味着什麼呢?

本文指出,命理信仰在中國社會轉型的過程中呈現出複興的迹象,并且愈演愈烈,其趨勢表現為三個方面:人群覆寫面廣,其中大部分人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經濟、社會地位;命理信仰多樣化,既有以五行八字為基礎的中國傳統命理學,也有占星術、塔羅牌等西洋命理學;傳播途徑多元化,網際網路成為命理學知識傳播的主要管道之一,且網絡算命的數量急劇增加。

作者認為,命理信仰的複蘇并不表示科學觀念地位的下降,而是中國社會轉型的産物:

一方面,命理信仰是青年在“脫嵌”狀态下解決個體的歸屬和意義感的一種嘗試:面對社會生活的劇烈變遷,主流話語體系對個體的遭遇解釋乏力,他們想要找到一種方式,來回答“我是誰”、“發生了什麼”、“我應該如何了解/應對這一切”等問題,于是他們吸納了命理信仰的符号要素和解釋架構,以應對個體面臨的困境;

另一方面,在時間效率化和線性進步觀的交織作用之下,個體的意義坐标體系遭到了破壞,他們為了應對和抵擋各種不确定性,把尋求問題的方向重新指向了命運,而“命運”提供了兩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一是提供精神安撫和心理建設資源的“工具箱”,二是提供解構比較、肯定差異和個體的價值的“緩沖閥”。

作者認為,命理信仰的複蘇并不必然導緻與主流價值觀針鋒相對的狀況,但需要防止青年人太相信命運的解釋而成為宿命論者,進而降低主觀能動性的發揮。

最不認命反而最信命:為何許多年輕人墜入“宿命論”陷阱?|文化縱橫祈福祈願,是春節重要的儀式和傳統。但在中國傳統文化習俗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