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粵過年歎文旅|廣東文博場所裡過“文化年”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粵文旅宣

今天是虎年春節假期第五天。《展覽:藝海藏珍——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曆代繪畫精品展·人物篇》《“尋迹羊城——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成果展》《“海陬遺珍——汕尾沿海考古工作成果展”》……在這個假期,廣東各大文博場所奉上題材豐富的文化展覽,讓市民、遊客過一個充實的“文化年”。(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在粵過年歎文旅|廣東文博場所裡過“文化年”

《展覽:藝海藏珍——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曆代繪畫精品展·人物篇》海報(通訊員供圖)

過年不遠遊,市民遊客在廣東文博場所也能欣賞到嶺南文化精髓,以及外地的曆史文化。

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展覽:藝海藏珍——廣州藝術博物院藏曆代繪畫精品展·人物篇》展出院藏曆代人物畫精品百餘件,包括藝博院鎮館之寶、久未露面的元代佚名《四烈婦圖》,以及明代陳洪绶、張風,清代華嵒、黃慎、蘇六朋等畫家的人物畫作品。在廣州博物館,“龍泉之美——館藏龍泉青瓷展”從該館460餘件龍泉瓷器藏品中精選113件,向觀衆講述“龍泉之美”。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發現良渚”展覽展出大量精美的良渚玉器,如玉琮、玉钺、玉璧等,為觀衆還原五千年前水鄉澤國的良渚風采,集中呈現貫穿中國文化五千年的崇玉傳統。

在粵過年歎文旅|廣東文博場所裡過“文化年”

“尋迹羊城——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成果展海報 黃宙輝/攝

觀衆也可從展覽中了解廣東最新的考古成果。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舉辦的“尋迹羊城——2021年廣州考古新發現”成果展,通過金蘭寺、陂頭嶺等多個典型考古項目的出土文物、遺址場景,展現廣州地區先民生産生活和交流互動的社會面貌。汕尾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在汕尾市博物館聯合舉辦“海陬遺珍——汕尾沿海考古工作成果展”,系統整理考古隊考古成果及本地曆年來考古發掘成果,以年代為序,展出52件本地出土文物和一些重要标本,通過遺址、窯址、墓葬等考古資訊,呈現和描述汕尾各個曆史階段的文化形态。

廣東着力提升博物館服務效能,博物館數量穩步增長。至2021年12月,廣東省共備案博物館363個,其中國有博物館246個、非國有博物館117個。

來源 | 羊城晚報 羊城派

責編 | 李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