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熹鄧 (81年-121年),諱鄧綏,為 和帝之 、 女政治家,南陽新野人(今河南新野)。> 鄧綏出身世家大族,祖父鄧禹是輔佐劉秀建立東漢的大功臣,為雲台二十八将之首,父親鄧訓,曾為護羌校尉,母親是陰麗華的堂侄女。鄧綏15歲入宮,22歲被冊封為皇後,漢和帝駕崩後,25歲的鄧綏臨朝稱制。公元121年三月癸巳日垂簾聽政達十六年之久的鄧綏咯血身亡,谥号「和熹皇後」,與漢和帝劉肇合葬于順陵。> 鄧綏五歲,太傅夫人很愛她,親自為她剪發。夫人年高眼睛不大好,誤傷鄧綏前額,鄧綏忍痛不吭聲。左右看到的感覺奇怪就問鄧綏,鄧綏說:「不是不痛,太夫人憐愛我為我斷發,不忍傷老人心意,是以忍受了。」鄧綏六歲能讀《史書》,十二歲通《詩經》、《論語》。她哥哥們每讀經傳,往往注意提出問題。她的志趣在研究詩書典籍,而不問居家事務。她媽媽常常批評她,說:「你不習女工以供服飾之用,卻另外一心向學,難道你要當博士嗎?」鄧綏聽母親的話,白天操練女工,晚上就誦讀經典,家人叫她為「諸生」。她父親鄧訓認為她與衆不同,無論大小事,往往和她詳細計議。> 和帝永元四年(92)鄧綏本當選入宮中,恰好鄧訓去世,鄧綏日夜号哭,整整三年不吃葷菜,面容憔悴,連家裡親人都不認識她了。> 和帝永元七年(95),鄧綏與諸家女子一同選入宮中。她身長七尺二寸,姿色十分美麗,出類拔萃,左右都很驚訝。永元八年(96)冬,入掖庭為貴人,時年十六。恭謙肅穆,小心謹慎,一舉一動,有規有矩。奉侍陰皇後日夜戰戰兢兢。與同列的妃嫔應接慰藉,常常克己體下,即使是宮人仆役,都加恩施惠。和帝深深地嘉許而喜愛她,鄧貴人有病,特許她媽媽和兄弟入宮服侍醫藥各事,而且不限定留宮的日數。鄧貴人對和帝說「:宮中禁地至為重要,而使外家的人久留禁宮之地,對上來說讓陛下蒙有偏袒私幸的譏諷,對下來說使我獲得不知足的诽謗。上下兩相受損,我實在不情願啊!」和帝說「:别人都以經常能到禁宮走走為光榮,而你卻反以為憂慮,深深地自我抑制甯願吃虧,真是難能可貴而為人們所做不到的啊!」每有宴會,衆妃嫔貴人争着打扮修飾,金钗簪珥光采奪目,裳衣羅绮鮮明照人,而鄧貴人獨着素裝,沒有修飾,樸質無華。她的衣服有與陰皇後同顔色的,即刻變易它裝。假使與陰皇後同時進見和帝,則不敢正坐而離位站立,走的時候也是弓著身軀以示卑猥。和帝每有所垂問,常表現遲疑而後對答,不敢在陰皇後之前争着發言。和帝了解鄧貴人用心良苦而曲體人情,感歎地說:「修身進德之費心勞力,竟是這樣的艱難嗎?」後來皇上對陰皇後日漸疏遠,每當鄧貴人被召,往往稱疾不應。這個時候和帝多次失去皇子,鄧貴人擔心繼嗣無人,常垂淚歎息,廣為選進才人,以應帝之愛心并企獲得子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