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似就是從去年開始,豐田在推新這件事上顯得異常積極。
賽那、威蘭達、淩放/威飒、卡羅拉銳放/鋒蘭達,一款又一款的新車像下餃子一般接連上市。
事實上,過去的豐田可不是這樣。

就拿新款漢蘭達來說,大洋彼岸的老外都開膩了,而我們連影兒都還沒見到。最後還是經曆了一次小打小鬧的小改款後,國内的消費者才在去年6月份迎來了那期盼已久的第四代漢蘭達。
為何一向拖拉的豐田如今卻轉了性?許多人說,豐田是為了完善自己的産品矩陣,進一步搶占市場。仔細想來,這樣的說法也不無道理。
賽那是沖着MPV市場來的;威蘭達讓廣汽豐田有了對标榮放的姊妹車型;淩放與威飒填補的是皇冠陸放/漢蘭達和榮放/威蘭達之間的縫隙;而卡羅拉銳放/鋒蘭達則是彌補了豐田入門級緊湊型SUV的空缺。每一款車都有着恰如其分的作用和定位,看起來安排确實很妥當。
然而,如果我們把視角擡高一些,你就會發現,在豐田積極地推出衆多新車的背後,有着面對電動時代的慌亂之感。
衆所周知,豐田章男對于電動車一直沒有好臉色。有業内人士分析過,豐田章男炮轟電動車的初衷還是為了自身的利益。
當電動化的浪潮洶湧而來,打了豐田一個措手不及。或許豐田也注意到了電動化的程序,但可能沒想到會來的這麼快、這麼猛。
要知道,一款新車的研發周期是很長的,并且有着巨額資金的投入。而當電動化以超乎意料的速度逼近,豐田的手中定然還有着大批燃油車的項目正在進行中。
如果在此時選擇敞開心扉擁抱電動,那麼意味着之前的那些項目全部都要作罷。這樣的損失,即便是豐田這樣的巨頭也承擔不起。
于是你會看到,豐田章男多次在公開場合跟電動化唱反調,用意其實不難了解,就是在為豐田争取時間——在電動化全面到來之前,将燃油車的價值盡可能地發揮掉,以減少損失。展現到現實中,便是一款又一款新車的接連上市。
當然了,為了迅速獲得市場廣泛認知與認可,有時候還需要些由頭的加持。比如說與雷克薩斯RX有着沾親帶故關系的淩放和威飒,帶着卡羅拉名号的卡羅拉銳放,其中不難品出“情懷”二字的意味。
縱然豐田體量不俗,但終究也抵不過時代的洪流。那句話怎麼說來着?哦對了,打不過就加入。然後就有了豐田章男一口氣釋出十幾款新能源汽車的那一幕。
說起來,豐田章男在為燃油車争取時間的同時,也在為自家的電動車争取時間。畢竟,電動車終究還是要做的。然而現實是,除了電動化的迅猛勢頭讓豐田有些措手不及之外,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上的耀眼成就也讓豐田忌憚不已。
“蔚小理”為首的新勢力,還有在新能源賽道上早早起跑的比亞迪,這些都是豐田在未來不得不面對的強悍對手。豐田或許很難想到,如今要如此地正視我們的自主品牌。
其實不隻是豐田,即便是強如BBA那般,也不能豁免。或許是輕視,或許是确實有自己的難處和苦衷,但不管怎麼說,在迎接電動化這件事上,他們無疑都慢了一拍。而自主車企,卻敏銳的抓住了這個機會。
當然,我們不懷疑豐田有着強大的實力與底蘊,至于在電動化的時代是否能夠延續輝煌,相信時間會告訴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