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提起楚文化,大家會想到什麼?

有人會想起大陸傳統的祭祀文化。

中國古代人民信仰神靈,對鬼神保持一種敬畏之心,遠在荊楚這塊大地上的人們更是如此。

在楚文化中,有許多天神,如東皇太一、湘君、湘夫人、東君等。

也有人會想起大陸浪漫主義詩人屈原。

他的作品《離騷》以“香草美人”自比,表達出對真理的執著追求和上下求索的精神。

當然,關于楚地和楚文化的傳說還有很多。

1978年,大陸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擂鼓墩發現的古墓群更是震驚了全世界,激發了大家對荊楚文化的探索。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一、擂鼓墩古墓群的發現

1977年9月,在大陸湖北省随州市西北郊擂鼓墩一個名為東團坡的小山上,中國人民解放軍原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雷達修理所正在擴建營房。

在擴建營房的過程中,施工隊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

在紅色砂岩的山崗上,出現了一層褐色泥土。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在發現褐色泥土之後,施工隊又發現了一些灰麻色的碎石塊。

副所長王家貴覺得這件事不太對勁,于是向所長鄭國賢進行了彙報。

鄭國賢是一位業餘文物愛好者,空閑時間都會進行文物研究。

在得知這一事件後,出于文物保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所長鄭國賢和副所長王家貴兩人向縣文化館進行了報告,請求他們派人來現場勘測。

可是這件事在一開始并沒有引起縣文化館的重視,他們也并沒有派出相關人員到達現場。

施工隊沒有辦法,隻得繼續施工,山崗上的褐色泥土在施工隊的協作下逐漸被炸碎。

可是,這層褐色的土層被炸碎之後,卻出現一個2米多長、1米寬的人工鋪設的石闆。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這時,大家意識到這件事肯定不簡單。

于是,施工隊再次向随縣文化館作出了彙報。

縣文化館意識到了事态的嚴重性,于是派遣文化館副館長王世振去現場檢視。

王世振檢視之後,初步斷定這是一座古墓。

古墓的發現引起了縣文化館以及整個湖北省的高度重視。

1978年3月,湖北省博物館考古隊隊長譚維四帶領勘測組去現場勘測。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除勘測外,各省均派遣相關文物工作者組成文物幹部,這些文物幹部組成了随縣擂鼓墩1号墓考古發掘隊伍。

在隊長譚維四的帶領下,1978年5月,擂鼓墩1号墓正式發掘。

擂鼓墩古墓群的發現,震驚了國内外。

随着考古隊的挖掘,擂鼓墩古墓群的神秘面紗逐漸被揭開。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二、擂鼓墩古墓群構築形式

考古工作者經過兩個多月的發掘,這個墓室的椁蓋闆終于展露在考古人員的面前。

可是,當考古人員打開墓室的第一塊蓋闆時,他們無比震驚。

與之前墓室的發掘不同,這個墓室的下面竟然被高達3米的渾水浸泡着。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要想進一步發掘,就必須先進行排水工作。

随着排水工作的開展,考古人員驚奇地發現,一隻無頭小黃鴨漂浮在水面上。

這隻無頭小黃鴨也稱“彩漆鴛鴦盒”,它的全身呈褐色,腹部有黃色圖案,圖案上方是一個樂工在擊打着樂器。

“彩漆鴛鴦盒”的發現,進一步增加了考古人員的信心,他們相信墓裡面還有更多的奧妙在等他們發現。

終于,在考古工作者的進一步發掘之下,這件木椁構築的墓室映入眼簾。

這座古墓面積巨大,總面積達到220平方米,比之前出土的長沙馬王堆一号墓還要大六倍。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考古工作者看到這座古墓的規格,甚感驚奇。

緊接着,考古人員經過測量發現,墓坑東西長21米,南北長16.56米。

與其它墓室不同的是,這座古墓墓穴并不十分規則,墓穴高達13米深,呈不規則多邊形。

墓穴直上直下,并沒有可以攀爬的樓梯。

在墓道直通的椁室之中,墓主人的棺椁存放于此。

主棺長為3.2米,寬為2.1 米,高為2.19米。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主棺分為兩層,分别是内棺和外棺。

外棺一側下方有門洞,内棺是在外棺的裡面。

相對于外棺來說,内棺裝飾的更加精美。

内棺的内外壁均用朱紅色的漆粉刷而成,外壁上用黑、黃、金色的漆勾畫出花紋。

花紋的樣式衆多,主要為龍鳳、神獸、窗格紋等圖案。

這些圖案制作精美,代表了古人高超的藝術水準和非凡的智慧,反映了古人向神靈祈求庇護并希望死後靈魂可以升天的美好願望。

棺材内部,墓主人安詳地躺在這裡。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他的頭朝着南方,身上被許多絲織物包裹着。

雖然曆經前年,墓主人的身體也早已腐爛,但通過現代技術鑒定,我們還是可以大緻推測出墓主人的體格特征。

墓主人是一位男性,年齡在42歲至46歲之間,身高約為1.62米。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三、擂鼓墩古墓群的基本構造

除内外兩棺外,大家還發現,這座墓室分中、北、西、東四室,每室下面都有貫通其它室的小洞。

中室内主要包括禮器和樂器,這些禮樂器規模宏大,以九鼎八簋為中心。

這些樂器反映了周朝的禮樂制度和禮樂文化。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在這些樂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應當屬震驚世界的曾侯乙編鐘了。

這套編鐘共有65件套,總重量約為2567千克,編鐘上面镌刻着銘文,它代表了大陸荊楚地區悠久的音樂文化。

編鐘被發掘出來之後,考古工作者嘗試着輕輕敲打編鐘時,這套編鐘竟發出了清脆的響聲。

雖曆經前年的滄桑,這套編鐘仍猶如被鑄造之時,聲音清脆昂揚,雄渾有力。

曾侯乙編鐘從制造規模、工藝等方面來看,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

最為神奇的是,這套編鐘的每件單鐘能發出兩個樂音,且兩個樂音之間互不幹擾。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美國紐約大學教授E.C.麥克倫曾對曾侯乙編鐘作出了高度評價,“曾侯乙編鐘是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觀”。

英國前首相希思也極力稱贊曾侯乙編鐘,“你們國家2000多年前就有如此高的音樂水準,是世界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拟的”。

墓室的北室記憶體放着兵器、竹簡等。

墓裡面的兵器數量之多、種類之全,也從側面證明了墓主人是一位具有軍事才能的上司者與指揮者。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緊接着,大家将目光放在墓室的西室和東室。

從西室内看去,可以發現有13具屍體。

來到東室,大家也可以看出,東室内有8具木棺,以及主棺和一口狗棺。

東西兩室的屍體總數相加,可以算出,一共有23具屍體。

那麼,除開主棺和狗棺,這21口陪葬的棺材内屍體是怎麼一回事呢?

經過解剖鑒定,發現這些屍體均為女性。

她們的年齡在19到26歲之間,身高約為154-160厘米。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據解剖專家推測,這些女性有很大可能是墓主人的嫔妃或伺候在他身邊的宮女。

墓主人去世之後,這些女性根本左右不了自身的命運,她們隻得跟随墓主人一起殉葬。

就這樣,這些女性白白葬送掉自己的生命。

可為何墓主人會選擇21位女性陪伴在他身邊,早早地結束掉生命呢?

大陸古人認為,7是一個輪回,如果實作3次輪回便可以成為上天的主宰,而這21口棺材,也展現了墓主人的沒有人性。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墓主人挑選這21位年輕貌美的女性作為殉葬品的原因。

不得不感慨的是,正是由于這虛幻的數字“21”,也就白白地葬送了這21位女性的生命。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四、擂鼓墩古墓群的墓主身份

現在,我們已經了解到這座墓的基本構造,那麼想必大家都非常好奇,這座規模宏大的墓主人究竟是誰呢?

根據古墓出土的文物來看,專家們發現,許多文物上都刻有“曾侯乙”三個字的銘文。

如在這座墓中,一支短柄銅戈引起了專家們的注意,他們發現這支短柄銅戈上刻有銘文“曾侯乙寝戈”幾個字。

專家們推測,這應該是墓主人近衛武士所用的武器。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除此之外,墓中出土的青銅禮器中大多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終”七個字的銘文,當然也有一小部分青銅器上刻有“曾侯乙作持”五個字的銘文。

同樣,在編鐘下面有這樣一段銘文,“唯王五十又六祀,返自西陽,楚王熊章作曾侯乙宗彜,奠之于西陽,其永時用享。”

熊章即楚惠王,這段銘文記載了楚惠王熊章在位的五十六年,楚惠王命人鑄造了一套鐘,送給曾侯乙,用來祭祀使用。

曾侯乙擁有諸多兵器,也接受了楚王贈與他的鐘,這也就說明了這個曾侯乙絕非一般人,他必定是一個地位顯赫之人。

據此,我們可以推斷,這座墓的主人就是曾侯乙。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那曾侯乙又是怎樣一個人呢?

據曆史典籍和相關文獻記載,“曾”為國别,“侯”為爵位,“乙”是這個國君的名字。

曾侯乙大緻生活在在春秋末年和戰國初年之間,當時諸侯割據、禮崩樂壞,周王室的統治岌岌可危。

曾國是當時一個小小的諸侯國,曾侯乙就是當時曾國的國君。

當時,諸侯紛争不斷,社會動亂,楚國作為七雄之中的強國,有着十分強烈的吞并野心。

曾侯乙的父親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君主,在他父親統治的時間裡,曾國一直依附于楚國。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劇照

到了曾侯乙即位的時候,曾國的勢力已經十分薄弱了。

前期的曾侯乙,是一位發憤圖強、有着遠大抱負的君主。

可是,經過幾年的奮發圖強,曾國并沒有像國君曾侯乙想象的那樣變得強大,曾侯乙最終不得已放棄了。

公元前420年,曾侯乙向楚國稱臣。

在後來的十幾年中,曾侯乙變得一蹶不振、紙醉金迷。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他每日沉醉于奢靡的生活之中,強搶民女,不辨忠奸,聽信讒言。

在他後期的帶領下,曾國的國力日益衰微。

他為了能讓曾國繼續苟延殘喘,于是派人每個月給楚王送上一位美女,又向楚王身邊的大臣送上重禮。

在他的一番行動之下,曾國的國庫日益空虛,地位也逐漸衰弱。

在曾侯乙去世後不久,楚國便找借口滅掉了曾國。

于是,曾國在曆史的長河中化為了塵埃。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五、曾侯乙墓的傳承與保護

跨越過兩千多年曆史的長河,讓我們把眼光放到今天。

自從1978年擂鼓墩古墓群曾侯乙墓發掘之後,大陸文物局就給予了高度重視。

四十多年以來,大陸文物局對曾侯乙墓先後開展了多輪的保護工作,包括回水浸泡、疏幹脫水保護等。

針對曾侯乙墓近年來出現的椁闆開裂、仍有水不斷滲入等新問題,當地文物局不斷加強重視,展開新一輪的保護,進行進一步的修繕工作。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2021年1月28日,擂鼓墩曾侯乙墓保護修繕工程開工啟動儀式在大陸湖北省随州市正式舉行。

湖北省副廳長段天玲,随州市委常委吳丕華等人紛紛出席。

段天玲強調,曾侯乙墓價值巨大,修繕難度也大。

要在確定安全的情況下,高品質地完成曾侯乙墓的保護和修繕工作。

同時,要将曾侯乙墓的保護修繕與發展旅遊業相結合,弘揚并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大力發展旅遊業。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吳丕華表示要重視曾侯乙墓的保護修繕工作,提高随州文物的保護與展示水準,打造文化名城,加強随州市乃至于整個湖北省的文化知名度。

除曾侯乙墓外,曾侯乙編鐘也是作為一個重大的名片被世人廣知。

2018年12月14日,随州日報釋出了一則新聞“曾侯乙編鐘出土4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精彩落幕”。

新聞中顯示,随州市為弘揚編鐘文化,随州市博物館開辦了為期一個月的編鐘樂舞免費活動供大衆欣賞。

活動期間,來觀看編鐘樂舞的觀衆數量衆多,編鐘以它獨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編鐘不僅吸引着許多國内的人民,也有不少國外學者慕名而來,為編鐘的獨特魅力而傾倒。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9月17日,中、美、日、德、法等衆多國家的楚文化專家相聚随州,共同探讨與編鐘有關的故事。

10月19日,編鐘研讨會在湖北随州舉行。

與會中,衆多專家對編鐘進行了高度肯定,稱贊其為20世紀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編鐘除了在重大活動中用作紀念外,它也多次被央視相關節目報道。

2017年《國家寶藏》第一季中,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就向我們介紹了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曾侯乙編鐘。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方勤館長告訴我們,曾侯乙編鐘的發現,可謂是20世紀震驚世界的重大發現。

緊接着國寶守護人王剛老師就去了湖北省博物館,看到了曾侯乙編鐘的原件。

視訊中,王剛老師看到規模宏大的編鐘,十分震驚。

他小心翼翼地觀看着,在觀賞過程中,他還用手捂着鼻子,害怕自己呼出的氣呼到編鐘上,這表達了王剛老師對國寶的敬畏。

與此同時,看到儲存如此完好,制作如此精美的編鐘時,王剛老師也對古代工匠的精神深表敬畏。

2018年《經典詠流傳》第一季第十一期,龔琳娜、老鑼夫婦攜手登上了央視的舞台。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節目現場,他們從湖北省随州市帶來了曾侯乙編鐘的複制品。

龔琳娜演唱者屈原的《離騷》,她的丈夫老鑼負責編鐘的演奏工作。

歌曲蕩氣回腸,令人心曠神怡,現場掌聲雷動。

演奏完畢,他們告訴大家,他們最大的心願就是把編鐘的聲音帶到舞台,讓大家近距離感受編鐘的魅力。

同年,《如果國寶會說話》第二季在中央電視記錄頻道播出。

視訊向我們介紹了曾侯乙編鐘的構成,同時也播放了編鐘每一部分發出的聲音。

不得不感慨,大陸古人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精通音律,創造出如此精妙絕倫的音樂。

視訊播出的這一年,也是曾侯乙編鐘發掘40周年。

視訊末尾,借此40周年,向所有考古工作者緻敬。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六、曾侯乙墓與荊楚文化

從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上的銘文,我們可以了解到,春秋中期後,曾國成為楚國的附庸。

楚國在發展過程中,一方面吸收周邊國家先進文化,另一方面楚國文化以其強大的影響力,也在影響着其它國家。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文化,就有着十分明顯的楚文化的烙印,代表着遠古時期荊楚文化的風采。

以銅器鹿角立鶴為例,此物為青銅鑄造。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它的主體是一隻立着的飛鶴,最下面是一個方形底座,上方是朝内卷曲的鹿角。

鹿和鶴在大陸古代被認為是一種代表長壽和祥瑞的動物。

曾國人将鹿和鶴合二為一,融為一體,表現了大陸古代人民希望長壽和祥瑞的美好心願。

銅器鹿角立鶴放置在墓主人棺旁,表達了對墓主人的美好祝願。

這也就說明了,在原始社會,受楚文化的影響,曾國人發揮獨特的想象力,将吉祥物拼接起來,傳達原始人們樸素的願望。

又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十六節龍鳳玉佩,玉佩分為十六節,中間用玉環相連。

玉佩的上面,分别為龍、鳳、蛇的形态,晶瑩剔透,巧奪天工。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龍的形象與原始社會圖騰崇拜有關,原始社會生産力低下,人們祈求有一種超自然的力量來戰勝世間萬物,是以虛構出“龍”的形象。

而鳳的形象與楚地文化密不可分。

相傳,楚人的先祖火神祝融是神鳥鳳凰的化身,是以楚人将鳳視為自己民族原始的圖騰。

鳳凰為赤紅色,楚人亦崇尚紅色。

鳳凰品性高潔,有華貴偉岸之意。

楚人墓葬中的随葬品多用鳳的形象,這也表現了楚人傲視群雄、不可一世的孤傲氣象。

十六節龍鳳玉佩放置在墓主人的頭部,有通靈的含義。

墓主人希望借助鳳的力量飛登九天、靈魂永駐。

這也展現了楚文化中親鬼好巫的浪漫主義色彩。

曾侯乙墓中的随葬品有關荊楚文化的還有許多,這些随葬品帶有鮮明的楚地的色彩,表達了楚文化中想象奇特、崇火尚鳳、親鬼好巫的浪漫主義情懷。

1978年湖北發現豪華水墓,墓内23口棺材,專家:墓主沒人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