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pf工作原理
鍊路狀态路由協定
open标準
最短路徑優先(spf)算法
鍊路狀态路由協定(vs,距離矢量)
與rip的差別
rip是周期性更新(30)
ospf 不發送完整的路由條目但是它發送鍊路狀态的更新
有不同的分組()
ospf是根據增量更新
ospf收斂快、避免環路
ospf可以發送子網路遮罩資訊支援vlsm(超網)還支援認證
注:ripv1不支援認證 ripv2支援認證
算法:
每個路由器都将自己看做一棵樹的根,依據到達目的地的累積成本計算最短路徑
Cost=10的8次方除以帶寬(bps)
cost --帶寬 越大優先就越大
(支援等待價的負載均衡)
基于多點傳播來發送hello包
10秒鐘發送一次hello包
ospf 占用低帶寬
ospf分層的路由
由區域組成
主幹區域
簡單區域
路由更新流量很少
ospf有三張表
鄰居表(隻記錄跟它相連的資訊)
路由表(包含全部的路由表與其兩張表的不同時隻裝載到最優的路徑)
鍊路狀态表(它包含整個區内的整個路徑全部包含)
ospf分組類型和狀态
type1:hello分組:用來與建立鄰居關系 通告鄰居關系......
type2:資料庫描述分組(DBD)用來描述ospf鍊路狀态資料庫的内容
type3: 鍊路狀态請求(lsr)請求相鄰路由器發送鍊路狀态資料庫中的特定項 (我向你請求我不知道的那一條鍊路狀态的那一條資訊)
type4:鍊路狀态更新(LSU)向鄰居路由器發送鍊路狀态通告
type5:鍊路狀态确認(LSACK)确定收到鄰居路由器的LSA
核心内容 ACK
ospfde接口可以處在下面7種狀态,ospf 鄰居關系的建立由上而下逐漸發展
1 DOWN停止狀态:ospf沒有進入任何狀态,等待進入inti狀态
(就是初始狀态)
2init 初始狀态:ospf接受到hello包後就到了初始狀态 每十秒鐘發送一個類型1的hello包,受到hello包的路由器進入init狀态
3 收到hello包裡的本地資訊 它就可以進入two-way雙向狀态:hello包中包含已知的鄰居清單,當接收到該hello的路由器發現自己出現載對方發送過來的hello包中時,進入two-way狀态
4Exchange 準啟動狀态:成為鄰居狀态,以hello分組辨別路由器id來決定主從狀态(以經成為鄰居狀态但是全鄰居裝态)
5Exchange 交換狀态:交換DBD分組描述鍊路狀态資料庫,并用LSAck分組确認
(用來dbd分組描述鍊路裝态 并用LSAck确認)
6 Loading 加載狀态 描述的過程中使用類型3的分組LSR請求完整的資訊,然後使用LSU進行回應,LSU分組中含有确切的LSA,最後用類型5的包LSAck确認
(LSR請求完整的資訊 LSU分組中包含确切的LSA)
7Full adjacency 全鄰接狀态:每一台路由器儲存着一張鄰居路由器的資料庫。
(全部連結狀态)
注:LSACK确認
(1)hello
dowh ------------> init
hello ruter id (大)
two-way <------------
exstart router id (2)
-------------->
routerid lsr(3)
<---------------- DBD 鍊路
exclayge
4LSU
<----------------
lsaCK
Full adjacency ---------------->
七種狀态
五種類型
ospf運作步驟
1建立路由器鄰接關系:進入TOW-way狀态
2選舉DR和BDR 優先級+路由ID
3發現路由,進入EXSTART狀态确定主從關系交換鍊路狀态資料庫
4選擇适當的路由。spf算法cost成本度量
5維護路由選擇更新
注:在一個網絡中DR和BDR的選舉是靠優先級和routeID計算
如果在一個網絡中DR段了的話那BDR就會成為DR
優先級是0-255
優先級為0的話不會參與選舉
要是都是255的話就最看routerid
接口類型 耗費
100Mbps FDDI 1
10Mbps Ethernet 10
1.544Mbps T1 串行鍊路 64
56Kbps串行鍊路 1768
一個網絡中優先級最高的就成為DR優先級次高的就成為B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