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白為日本人寫的一首詩,因誤傳噩耗而作,背後是唐朝輝煌的見證

每天詩詞獵奇

關注讀書狗子

在唐代的長安,不僅生活着上百萬的漢族人,還居住着許多的外國人。這些來自高麗、越南、日本、阿拉伯地區的外國人,和漢族人民一起,生活在這座繁華的城市中。

當時,遠在東海之外的日本,正進行着一項叫做“大化革新”的改革運動。當時的日本天皇,為了學習先進的唐朝文化,派出了大批的遣唐使和留學生。他們中的不少人來到中國後,專心學習中國文化,有的甚至還通過了科舉考試,在唐朝擔任了官職。有一個叫阿倍仲麻呂的,就是這些日本留學生中的佼佼者。

阿倍仲麻呂來到中國後,起了個漢名,叫晁衡,後來到了長安,進入國子監太學讀書。他成績優異,太學畢業後參加科試,一舉考中進士。之後,晁衡憑借着他的勤勉和學識,一路高升,到了唐肅宗的時候,擔任了左散騎常侍兼安南都護這一正三品下的官職。

李白為日本人寫的一首詩,因誤傳噩耗而作,背後是唐朝輝煌的見證

晁衡的漢詩寫得也很好,是以他在中國的時候,還結識了一大批漢族讀書人,其中,就有像李白、王維這樣當時著名的詩人。

到了天寶十二載(753)的時候,晁衡十分思念故鄉,就向朋友們一一辭别,要随遣唐使回去。在送别的酒席上,李白拍着晁衡的肩膀說:“你這次去,沒過多久就會回來,我就不寫詩送你了。等你回到長安,我們再去酒樓,好好地喝上三百杯!”

晁衡離去不久,一個噩耗傳來:他所乘坐的海船,遇到了海上的大風暴,船被風浪打成了碎片,全船的人都遇難了。

遠在長安的李白得知這個消息,不由得痛哭起來,想到不久前和晁衡分别時的痛飲之約,李白揮淚寫下了一首《哭晁卿衡》,表達自己對晁衡的思念:

"

哭晁卿衡

唐·李白

日本晁卿辭帝都,

征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

白雲愁色滿蒼梧。

李白為日本人寫的一首詩,因誤傳噩耗而作,背後是唐朝輝煌的見證

可是,奇迹般地,晁衡竟然死裡逃生。他抱住一片船闆,随風浪漂到了岸邊,被當地的漁民救了。

等晁衡九死一生回到長安後,早有人把他歸來的消息報告給了李白。李白一聽,一個随從都沒來得及帶,就飛奔到了晁衡的府第中。他不等門房通報,一直闖入堂上,緊緊地握住了晁衡的手:“晁兄,我還以為今世再也見不到你了!”

望着李白激動的面容,晁衡也感動得流下了淚水。

李白便把自己哭晁衡的詩念給他聽,又說:“可笑我那時候以為你真的遇了難,傷心得很,寫了這詩來悼念你。我想雖然去不了海邊,但天下的河水都是要流到海裡去的,是以,我還到渭水邊往河裡倒了酒祭奠你呢。”

李白為日本人寫的一首詩,因誤傳噩耗而作,背後是唐朝輝煌的見證

晁衡握着李白的手,百感交集:“青蓮(李白号青蓮居士),我雖沒有你那樣的詩才,但也有一首詩要送給你。”于是,他把自己寫的詩念給李白聽。

李白這首《哭晁卿衡》,和晁衡答謝李白的詩篇一起,成為唐代時期日本學習先進唐文化的重要見證。

李白為日本人寫的一首詩,因誤傳噩耗而作,背後是唐朝輝煌的見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