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國人物蹋頓簡介

三國人物

中文名:蹋頓

别号:塌頓

民族:烏桓

死日期:公元207年

職業:烏桓王

重要造詣:據遼西之土,以雄百蠻助袁紹滅公孫瓒

終局:在白狼山之戰陣亡

蹋頓人物平生

晚期閱曆

漢獻帝初平年間,丘力居單于作古,兒子樓班年幼,從子蹋頓有武勇智略,因而由他代立為單于。并總領右北平、漁陽、上谷三郡的烏丸部落,各部衆皆遵從他的敕令,深受部族的擁護佩服。

(曆史lishixinzhi.com)

建安初年,冀州牧袁紹與前将軍公孫瓒相持不下,蹋頓派使者來見袁紹,要求和親,接着派戎行資助袁紹攻擊公孫瓒,打敗了公孫瓒。袁紹假托朝廷名義,賞給蹋頓、難樓、蘇仆延、烏延等人單于稱呼及印绶,還與烏桓攀親,袁紹将宗人的女兒嫁給烏桓首級為妻,穩固了同盟。

事先,樓班曾經長大成人,難樓、蘇仆延帶領部衆擁護樓班為單于,蹋頓為王,但是蹋頓依然賣力出謀獻策。

虎踞遼西

袁紹在官渡之戰中敗于曹操後不久死去,蹋頓繼承支撐袁氏。後袁紹宗子袁譚和少子袁尚為争取繼承權而互鬥,曹操從中取利。不久袁譚在與曹操作戰時被殺,袁尚投靠幽州的二哥袁熙。袁氏兄弟在幽州又遭變兵攻擊,北逃烏桓求援,願望借助烏桓的氣力,複圖華夏”。此時烏桓在蹋頓上司下團結,蹋頓的壯大勢力使人傳言他要仿效匈奴冒頓單于和鮮卑檀石槐在北部地區遊牧部落中豎立霸權。袁氏兄弟及大批追随者到來後,蹋頓得以批示烏桓和漢族生齒多達30餘萬,史稱蹋頓“以雄百蠻”。

蹋頓認為袁尚發出故地為由,數次突擊疆域,劫走幽州庶民十萬戶。建安十年(205年),蹋頓率三郡烏桓發兵犷平,攻擊攻鮮于輔。為此,曹操刻意遠征蹋頓,為一緻北部地區撤除後患。

戰勝身死

建安十二年(207年)蒲月,曹操帶領雄師抵達無終(本日津市薊縣),兵臨塞口,預備出濱海道,過碣石,打擊柳城。

事先正趕上夏日,大雨不止,内地一帶泥濘難行,并且烏桓人還在交通要道派兵看守,曹軍受阻沒法行進。曹操非常憂愁,向田疇訊問對策。田疇說:“這條途徑每逢夏秋兩季經常積水,淺不克不及通車馬,深不克不及載舟船,是臨時不克不及解決的困難。本來右北平郡府設在平岡,途徑經由過程盧龍塞,抵達柳城。自從光武帝建武以來,途徑陷壞,無人行走,已快要二百年,但仍留有途徑的殘迹可循。如今烏桓人認為無終是我們雄師的必經之路,雄師不克不及行進,隻好退卻,因而他們放松以了警覺。若是我們默默地回軍,卻從盧龍塞口超出白檀險阻,進到他們沒有設防的地區,路近而行為輕易,乘虛而入,能夠不戰而抓住蹋頓。”曹操說:“很好!”因而率軍從無終退卻,在水邊的路旁留下一塊大木牌,上面寫着:“如今夏日暑熱,途徑欠亨,且比及秋冬,再發兵誅讨。”烏桓人的偵探馬隊看到後,認真認為曹軍曾經拜别。

曹操敕令田疇帶領他的部衆作上司,上徐無山,鑿山填谷,行進五百餘裡,經由白檀、平岡,又穿過鮮卑部落的王庭,向東直指柳城。間隔二百餘裡時,烏桓人材曉得。袁尚、袁熙與蹋頓和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帶領數萬名馬隊迎擊曹軍。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倏忽與烏桓軍相遇,而烏桓軍兵力強大。曹軍車輛辎重都在後邊,身披铠甲的将士很少,曹操閣下的人都覺得怕懼。曹操登高,見烏桓軍雖多,但地勢不整,敕令上将張遼為前鋒,乘烏桓軍陣形更改之機,發起猛攻。烏桓遭到倏忽打擊,地勢大亂,蹋頓臨陣張遼被斬殺,一說為曹純部豺狼騎俘獲後斬首,烏桓兵死者遍野。曹操揮軍追擊,收降胡、漢生齒二十餘萬,大獲全勝。袁尚等人投靠平州(今遼甯遼陽北)公孫康。玄月,曹操率軍從柳城還師,一起千辛萬苦。事先天寒,又趕上大旱,二百裡沒有水,戎行缺少食糧,隻好殺死幾千匹戰馬作為軍糧,挖地三十餘丈才見到水。第二年正月,曹操才回至邺城。

蹋頓汗青評價

陳壽《三國志》:“蹋頓又骁武,邊長老皆比之冒頓,恃其阻遠,敢受逃亡,以雄百蠻。”

範晔《後漢書》:“石槐骁猛,盡有單于之地;蹋頓兇桀,公據遼西之土。其陵跨中國,結患生人者,靡世而甯焉。然制禦上略,曆世無聞;周、漢之策,僅得中下。将天之冥數,以緻因而乎?”

葉适:“以漢髙滅秦、項之威,而匈奴項領,受圍平城。光武百戰百克,遂定海内,而盧芳連胡擾邊,終其身不克不及屈。烏丸蹋頓之暴,不減宿世。曹操親伐,一戰斬之,徙其部落,遂為名騎,所向有功,何其壯也。”

以上内容由(本網)整理釋出,部分内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