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大家好,我今天百忙之中抽空給大家帶來以下這篇文章,歡迎大家一起品鑒!

在大陸幾千年的曆史上,所創造的文化璀璨奪目,豐富多彩。

獨特的中華文化不僅展現在文化藝術或思想意識形态領域,在日常生活乃至下葬祭祀方面都打上了鮮明的文化标志。

2008年8月,重慶市文物考古專家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古墓。

墓室所用的材料特殊,竟不是用質地堅固的石頭磚塊,而是用許許多多的小碗所築成。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古人的智慧和精神在此表現得超凡卓絕,小碗所築成的牆壁竟然可以在地裡經過幾百年的擠壓而沒有崩塌損壞,除了幾個在挖掘過程中造成破裂之外,所有小碗均完好無損。

面對這個在結構上不尋常古墓,衆人想必所埋之人是古代的一個有身份地位之人,裡面的珍寶應該也不少。

當懷着好奇打開墳墓後,就在這時,專家的臉色從期待頓時變得悶悶不樂。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施工隊意外發現一個古墓

2008年8月下旬,在當地政府出色的上司下,重慶的鵝嶺正街的市政改造工程正進行地如火如荼。

這個以改善民生為目的工程,當對印制二廠路段施工時,被一個偶然的發現而停止了工作。

幾個勞工拿着工具,在火辣辣的太陽底下揮汗如雨地工作着。

突然一個鏟子打下去,發現地質不對勁,他們帶着疑惑謹慎地繼續挖掘。

直到上面一大塊泥土被翻開後,他們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小碗,碗口朝上,頂上往流線型向兩邊鋪開,分明是一個墳墓的結構。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這個墳墓離公路地面大概六十厘米,如果不是對這條路進行改造,人們或許永遠也不會使它重見天日。

他們撿起其中幾塊碗的碎片,褪去其中覆寫的泥土,仍然可以看到繪制着許多色彩明麗、線條優美的圖形,在陽光下呈現出古代陶瓷藝術的成果。

雖然勞工們并沒有鑒定一個古代瓷器是否珍貴的知識,但他們卻能意識到這或許是古董,裡面或許還有其他秘密。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他們停止了施工,叫來了當地施工隊的負責人,另外附近幾個居民路過時也發現了,帶着疑惑走了過來。

遺憾的是,就連當地比較老的一輩人,也不知道這究竟是誰家的墳地,至于埋葬在這裡面的人是什麼身份,恐怕隻能打開棺材後根據出土的文物才能得知。

這件事情很快就在周圍的村鎮裡傳開了,許多人都想親眼目睹那座碗墓的模樣。

一件新鮮的事物打破了這裡秩序井然而甯靜的生活,但正在進行的施工改造也不得不按下暫停鍵。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專家們趕來現場進行研究

或許是為了不使施工延期,或許是有人出于對科學的尊重而将此發現上報給相關的專家,重慶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不久便派來了幾名專家。

專家們趕來後,便率領考古隊動工繼續挖掘,直至碗墓全部呈現出來。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盜墓這個概念想必不陌生,在影視、小說中是一再演繹的富有吸引力的題材,但這種事情出現在現實中,對于附近的人們而言卻是第一次。

有些人認為這種事情并不光彩,遇到了會招緻黴頭,便轉身走了。

有些人則站得遠遠地,饒有興緻地觀摩着考古隊對古代已經消逝的往事的探索。

重慶是一個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地方,古代許多文人墨客或出生于此,或曾在此做官定居,是以專家們懷着一種莫大的期待。

當挖掘工作完畢後,一個長2.4米,寬1.35米,高1.3米的由碗堆築而成的墳墓,呈現在當時十分炎熱的陽光之下。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因為整個墳墓的碗排列整齊,均碗口朝上,使得從遠觀之,猶如那裡放置着一個巨大的皮膚粗糙的鳄魚身體,也像一個剛出土的巨型铠甲。

經過專家們的統計,這座墳墓大概有2000多個碗。

而它之是以堅固無比,在長達百年的摧殘之下沒有坍塌,是因為古人使用了糯米漿和三合灰作“水泥”,将小碗粘合在一起。

想将一個碗用手掰開來,幾乎不大可能。

隻有墓門是由幾塊石頭封築的,但并沒有發現墓志銘或碑文,是以關于這個墳的資訊或許隻有往裡面去探索才能得知。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碗墓雖然并不多見,但并非沒有先例,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長江中下遊和東南沿海地區便發現了幾個碗墓。

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碗墓是在明代,這與大陸陶瓷業興盛于明代有很大關系。

經專家們的研究得知,以碗築成墓室是大陸某個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寓意着死後人在異界不愁飯食。

雖然這是一個帶有迷信色彩的風俗,但從外地遷移而來的人們,為了表示對當地風俗的尊重,下葬時也沿用此法。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至于碗墓的形式,就目前考古界所發現的碗墓來說,一種是流行于武昌、重慶等地的碗撐形制,一種是農場式的, 僅在墓室的頂部蓋有數層碗。

是以現在這個發現的碗墓,無疑是屬于前者。

就死者的身份而言,因為陶瓷業興盛之後,擁有數千個瓷碗已不是少數幾個腰纏萬貫的地主官員的專利,是以即便是當時普通市民,也能夠以此形式下葬。

也因為這樣,專家們對于這個碗墓也不能判斷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前面提到過,這兒用的水泥是糯米漿和三合灰做的,專家解釋說,很可能是因為碗與碗之間接觸面小,施工時不容易固定,必須要有一種高強度的粘合劑才行。

衆所周知,南方主要農作物就是稻米,其中也包括糯米在内。

用糯米漿配合水泥來砌牆可以比普通材料更為堅固、結實,正因如此,碗墓一般出現在南方。

糯米漿的方法也是明代一大發明之一,在其他建築結構中也有使用。

碗墓作為一個葬俗出現在大陸曆史上時間并不長,在清代中期便因為戰争造成的人口遷移或其他原因而消失了,是以現在出土的碗墓也極為罕見。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墳墓裡空空如也

由于碗被牢牢地固定住了,專家們隻能截取一部分回去作為研究。

他們用化學藥物将糯米槳和三合灰等東西融化後,便對碗的花紋進行仔細的研究。

花紋美麗而流暢,有花草、幾何體、嬰兒等圖形,總之各種各樣都有,專家們最後斷定,這些碗都是清代的青花瓷。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青花瓷作為大陸古代農耕文明的獨特的公德心的展現,時至現代社會,我們也并不陌生。

青花瓷藝術的人文精神展現,在青花瓷作品中,以裝飾圖文的審美形式傳達給每一位欣賞者。

其中倡導着一種明淨、甯靜、含蓄的品格,它所凝聚的智慧、價值、美感,是東方文化所獨有的,是屬于中國古典的,是作為典型的中國符号之一種。

周傑倫所唱的《青花瓷》,那古典婉約風格的歌詞和凄婉優美的曲調,恰當地表現了青花瓷的藝術特質。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另外,青花瓷在現代社會仍然具有廣泛的審美價值。

青花瓷從成型、繪制到畫面欣賞的過程,是一種藝術生産和藝術鑒賞的過程,即便是外國人也對這種中國特有的高超藝術傾慕不已。

在清代時,歐洲人甚至會從他們本國帶來大量樣品,特意讓景德鎮的工匠按樣品的圖形制作青花瓷。

可以看出,青花瓷在古今中外都閃耀着耀眼的光芒。

而通過這些歐洲帶來的瓷器樣品,我們當時也擴大了眼界,對歐洲的社會情況、文學藝術、審美價值有了初步的認識,青花瓷在其中也傳達了文化交流的資訊。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在這裡發現了2000個青花瓷碗,不得不說是考古界的一大收獲,但是,專家們也認為,在當時青花瓷已進入尋常百姓家,擁有兩千個青花瓷下葬并不能表示死者是一位達官貴人,但至少可以認定死者的财富高于普通百姓。

接下來的工作,自然是探索墓室裡面的奧秘,這也是最令專家們提起興趣的事情。

專家們希望裡面的發現可以使他們研究上一陣子,為重慶博物館增添幾個意義非凡的古董珍品。

然而,考古隊卻在石頭砌成的墓門發現一個洞,根據他們的經驗得知,這是盜墓後留下的痕迹。

他們徹底打開墓門,将裡面的東西全部挪出來後,除了腐爛了的棺木和屍骨之外,并沒有發現其他東西,裡面的陪葬品想必已經被人偷走了,至于那些有價值的物品現在究竟在何人手裡,卻無從得知。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專家們面對空蕩蕩的墓室,看着棺木、屍骨和泥土的混合物,臉上不禁表現出失望和憂慮的表情。

但無論如何,這件事情仍然為博物館添置了兩千多個貨真價實的青花瓷碗,不能不說毫無所獲。

另外,這件事情的文化價值,還在于再次證明了碗墓是一種流行于大陸南方的獨特葬俗。

而作為一種起源于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碗墓在明清兩代形成一定規模,也間接表明了那種互為尊崇的民族文化交流過程。

重慶修路挖出一清朝碗墓,獲2000多個青花瓷碗,專家卻悶悶不樂

參考資料:

[1] 矯克華,李梅.中國青花瓷紋飾藝術與儒釋道文化思想研究[J].中國陶瓷工業,2020,27(06):22-31.

[2] 《重慶出土清代古墓 為兩千青花瓷碗砌成》重慶晚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