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作者:虎嗅APP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柳漢青,編輯:張穎,頭圖來自:《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劇照

夜黑風高殺人夜,一個殺手在槍林彈雨的火并之中毫發無傷,轉頭對着空無一人的餐廳傳菜口說道:“這個機位不好,我們再來一條。”《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裡這一段剛結束,影院随即響起來自各個年齡段的觀衆的爆笑。

作為今年春節檔唯一一部喜劇片,《這個殺手不太冷靜》(下稱《殺手》)初一的排片占比隻有14.7%,僅在春節檔新片裡排第四,再加上不到2億的預售成績,很少有人想到它能在厮殺激烈的春節檔裡突出重圍。

但逆襲的故事還是發生了,大年初二《殺手》的排片占比已上升了三個百分點,2.14億的單日票房較上映首日還有小幅提升。截至目前,《殺手》累計票房已突破6億,已經與排名三四位的《四海》《奇迹》拉開近三億的差距,看似要穩坐今年春節檔的票房亞軍之座了。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資料來源:燈塔專業版

從預售不佳預估慘淡到排片+票房雙逆升,分析《殺手》的黑馬表現背後成因,自然無法離開其喜劇片的類型設定。對于當下的中國電影市場而言,喜劇片仍然是春節檔的最強剛需,在這樣一個阖家團圓的節日裡,歡笑聲依然可以拉動票房奇迹。

一、過年,當然要看喜劇了

歲末年初的電影市場,喜劇片始終是一個無法避開的話題。

1997年《甲方乙方》的中的一句“祝全國人民虎年大吉”,正式将看電影與春節這個傳統節日挂鈎,此後一直到2003年,6年的時間裡間,馮氏喜劇陸續為全國人民帶來了《不見不散》《沒完沒了》《大腕》《手機》五部賀歲片,依靠着如“地主家也沒有餘糧”“不求最好,但求最貴”的馮氏金句,過春節看電影的習慣開始在全國人民心中打下了底子。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甲方乙方》片頭字幕

從此,市場逐漸對于賀歲檔有了一個較為模糊的概念。但彼時的賀歲檔無論是影片類型或者内容設定,都沒有刻意針對春節檔的需求來設計,像在2004年到2008年期間,賀歲檔出現的《天下無賊》《功夫》《長江7号》《投名狀》等體量較大的影片,都是如此,影片内容與檔期氣質的貼合程度并不密切,大家隻知道這個檔期有空間有機會,但并不知道如何充分發掘和利用。

也是在那段時間,中國喜劇片有了茁壯發展,接過馮氏喜劇接力棒的,是甯浩的《瘋狂》系列,在《瘋狂的石頭》口碑票房雙雙爆棚的情況下,喜劇片開始正式成為國産電影商業體系裡最為重要的一環;2010年開始,以《人在囧途》為起點的“囧系”影片,讓徐峥一舉完成了演員到喜劇片導演的邁進;此後,包括陳思誠的《唐探》系列、開心麻花等等一系列的廠牌喜劇片的出現,一同為國産喜劇電影的發展壘築起堅實的地基——

國産喜劇的發展,為其在大檔期分得大蛋糕奠定了基礎,同時,也讓春節檔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2013年,周星馳的回歸之作《西遊·降魔篇》正式打出春節賀歲大片的口号,春節檔與蓬勃發展的喜劇片在有了明确的交集,也正是從此開始,春節檔得以真正轉變為一個行業公認超級檔期。影片狂攬12.47億票房的同時,不僅一舉将中國電影引入了十億票房時代,也标志着春節檔正式成為各家影視公司的必争之地。

此後近十年的時間裡,資本瘋狂湧入,春節檔的票房總量與單片票房成績不斷被重新整理改寫,但喜劇片的身影從未缺席過這個特殊的檔期,年年歲歲,春節檔的喜劇片之王交替上演。《西遊·降魔篇》之後,周星馳順勢推出《美人魚》,33.9億的票房成績一時風光無限,但自此之後的《西遊·伏妖篇》與《新喜劇之王》再無後繼之力,周星馳闊别春節檔也已長達三年之久。

究其原因,不論是最早的馮氏喜劇還是周星馳回歸系列的影片,還是在彼時依靠《澳門風雲》系列頻頻吸金的王晶作品,盡管在當時看來票房成績已然不俗,但依靠“獨幕喜劇式”輸出金句段子與無厘頭情節反轉堆積的喜劇模式,已經開始逐漸被短視訊平台的高頻日常輸出取代,觀衆不需要走進影院就能在各式螢幕中獲得這樣的娛樂體驗,反而更加迫切地需要在影院觀賞更為紮實的喜劇電影。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澳門風雲》系列

2018年開始,春節檔喜劇片開始正式躍進至一個更加蓬勃的時代,陳思誠與他的《唐探》系列在2018年與2021年兩年間收獲近80億票房,去年爆火的《你好,李煥英》也憑一己之力收割了54億+的巨大蛋糕。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在疫情前的2018-2019兩年中,春節檔票房冠軍分别為戰争、科幻題材的影片《紅海行動》與《流浪地球》,2018年的票房亞軍《唐探2》與冠軍僅有不到3億的票房差距,而2019年的《流浪地球》背後,正是《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等喜劇片撐起了大盤的另外半壁江山。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毀滅吧 趕緊的”

這樣在商業層面的種種成功案例,代表着的是喜劇電影全面的更新與進步,此後,無論是《你好,李煥英》的喜劇+親情的笑點淚點雙收割,還是《唐探》系列的喜劇+懸疑探案大制作,當喜劇搭載起更為堅實的情感基底,即便在現如今各類型大片湧現的春節檔裡,喜劇片依然有其堅實穩固的基本盤底。

二、為什麼是喜劇

過年需要看喜劇片的邏輯很簡單,最最顯而易見的是,春節是中國人眼裡最重要、最能代表團圓和歡樂的節日,而喜劇類型,與這一傳統節日氛圍高度契合。

從《西遊·降魔篇》到《美人魚》再到《你好,李煥英》,春節檔的票房紀錄一次次被喜劇片所改寫,紮實的票房數字頻頻向市場證明,觀衆就是喜歡在春節期間,看那些能讓他們笑出來的電影。

是以不難了解,逆襲的故事會發生在喜劇片身上。以去年的《你好,李煥英》為例,上映首日排片占比從隻有20%,被《唐探3》碾壓,但随着口碑發散,連續五天的時間裡,排片占比逆升至40%,日均票房也在此期間從首日3億狂飙至6億高峰,回顧票房資料,一個月多月的時間裡,影片完成了六個波峰的票房逆升,這就是其溫情+爆笑的情感核心所帶來的強力驅動。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今年也不例外,《這個殺手不太冷靜》從不被看好到逆襲成功,也離不開同檔期内喜劇電影和元素的極度缺失。誠然,在春節檔觀衆依然需要燃爆大片的視效奇觀與溫情感動的砺志故事,但一部可以讓人徹底放松在幽默之中,不必思考過多背後意義的爆笑影片,誰又舍得拒絕呢?

是以,占據天時地利人和優勢的喜劇片,往往能成為春節檔的黑馬。

在世界範圍内看,中國的春節檔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檔期,它不同于任何一個由節假空閑時間或單片口碑陣容等因素撐起票房表現的檔期,春節檔觀影消費習慣決定性地依托于,春節期間人們需要與親朋好友相聚的傳統習俗。

而當平日樂于走進電影院的年輕使用者群體,開始有消費能力主導在春節期間的康樂活動時,相聚時刻看一場電影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主流選擇。在這樣的先決條件之下,每年以億計次的春節檔觀影人群中,大部分在平日裡其實并沒有穩定的觀影習慣,購票者往往需要從衆多影片中挑選一個最不容易“出錯”的電影。

是以我們會看到,在貓眼研究院釋出的2021年電影市場資料洞察報告中,在全年僅進入影院觀看一部電影的觀衆中有23%選擇在春節檔完成這次觀影,這樣的數字從側面印證出春節檔擁有全年最多的增量觀衆群體,正是這些增量人群,讓春節檔的票房容量一再拔高。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資料來源:貓眼研究院2021年電影市場資料洞察報告

當春節檔的增量觀衆的購票行為,被“這部影片是否适合與親人朋友一同觀看”所驅動,而非傳統意義上的出于個人對于影片内容喜好與否,喜劇片的獨特屬性,就正好契合了這種特殊的觀影需求。

一部喜劇片所需要完成的最高使命就是制造幽默與笑聲,而對于這樣一個由親人、同學、朋友、戀人等組成的全方位使用者群體而言,看完電影可以笑呵呵地走出影院,恰恰就是那個“不出錯”的安全選項。

除此之外,春節檔期間的輿情發酵與口碑傳播模式,相比其餘任何一個節假日類檔期都有所差别。春節期間觀衆群體的可支配時間更長,觀衆自發交流影片好壞的意願強烈,與身邊好友、親戚、同僚等人群輻射口碑的路徑也更短,這些因素使得春節檔的影片輿情發酵有了“裂變”級别的速度,從大年初一影院開畫伊始,影片的口碑表現就将最為迅速地影響票房轉化。

不僅如此,同樣的口碑發酵路徑之中,喜劇片又要比其他類型的影片的正向口碑傳遞來的更快,畢竟,去描述一部科幻大片哪裡燃爆、哪裡硬核,或者去科普一部現實主義題材影片的背後意義和感人之處,比一句“特别好笑”的傳播成本要高不少,是以對于喜劇片而言,隻要足夠好笑就可以放心地向身邊人推薦。

《殺手》逆襲,觀衆就想看個喜劇片怎麼了?

與此同時,春節期間觀衆對于影片内容的讨論深度其實并不足夠深入,多數情況下僅僅需要停留于好看或不好看,身邊人一句簡單的評價已經足夠支撐起一次購票行為。“反正怎麼都要看一部,隻求不踩雷”的心态使得觀衆對于影片的選擇變得更加短、平、快。

在這一點上,喜劇片再一次有效地迎合了觀衆需求,以《這個殺手不太冷靜》為例,一個極度架空現實背景的喜劇故事,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觀衆對于影片内在表達的了解成本,人們可以更為集中的關注故事本身的幽默橋段與沖突設計,既高效滿足了觀衆輕松觀影的需求。

我們或許可以這樣了解,本質上春節檔影片所供給給到大部分觀衆的是一次體驗,一次相似于年夜飯、看春晚、守歲吃餃子的體驗,我們談及春節時總将其形容為一個合家歡的時刻,如果說“合家”是實體層面的團聚,那麼“歡”則需要通過這些體驗中人們所共同體驗的愉悅情緒達成。

喜劇片一次次的逆襲與重新整理紀錄背後,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在驗證某種電影的市場邏輯,而是驗證在這樣一個特殊檔期中,觀衆是在為了一些美好的時刻買單,一年到頭難得的團聚時刻裡,人們始終不願意身邊人的笑聲缺席。

喜劇片最需要搭載的或許并不一定是多麼強烈的情感共鳴、多麼宏大的叙事,對于絕大部分春節檔特供觀衆而言,一部電影能夠踏踏實實地為幽默服務,能夠與忙碌了一年的家人朋友坐在一起度過平靜歡娛的兩個小時,就已經足夠了。

畢竟,在春節檔走進影院的觀衆們到底圖電影點啥,還不就是圖一樂嗎?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毒眸(ID:DomoreDumou),作者:柳漢青

本内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