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節最值得刷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作者:平安聊職場

《長津湖之水門橋》嚴格來說不是續集,而是《長津湖》的下半部分,因為《長津湖》和《水門橋》這兩部電影幾乎同期拍攝完成,兩部電影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長津湖之水門橋》:打打打,炸炸炸…

2022-02-02 20:05·影視獨舌

不拆開的話,這部電影的時長會在5個小時以上,很難在排片上取得優勢,是以才一分為二。在《水門橋》的首映禮上,出品人于冬表示,希望未來能夠把這兩部電影剪輯成一部。

據悉,在2021年《長津湖》宣布殺青之後,《水門橋》的戲份也基本完成。在《長津湖》上映之時,《水門橋》的補拍也正式啟動。補拍的戲份主要包括七連奔赴水門橋的前因,以及在路上的艱難險阻,如此把兩部作品很好地銜接在一起。

春節最值得刷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細心的觀衆也許會發現,《長津湖》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三位導演聯合執導。到了《水門橋》,導演隻有徐克一人。出品人于冬表示,《水門橋》大部分戲份由徐克獨立執導。陳凱歌和林超賢在《水門橋》中改任監制一職。

從《長津湖》到《水門橋》,影片的視角是有變化的。

《長津湖》是宏觀視角,展現了長津湖戰役的全貌,從緣起到總攻,呈現出立體而激烈的戰役過程,角色衆多、故事線交織。

《水門橋》是微觀視角,隻是展現了一場水門橋戰鬥,雖仍是群像,但故事線僅有一條。

“三炸水門橋”為何能被載入史冊?它為何是長津湖戰役後半程的重中之重?徐克導演又是如何将一場戰鬥拍出超級大片的震撼觀感?

現在,就讓我們走進《水門橋》。

電影開場,聯合國軍被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得丢盔棄甲。敵方主力是美軍陸戰1師,師長史密斯見大勢已去,下令南撤前往興南港,因為那裡會有軍艦接應。

從美軍陸戰1師所在的下碣隅裡直到古土裡的水門橋,一路都是山路。水門橋依山而建,是一座建在崖壁上的懸空橋,穿過水門橋之後就是平原。對美軍的機械化部隊而言,水門橋就是生死之橋。

149分鐘的片長,重點就是講述“三炸水門橋”這場經典戰鬥。

電影中第一次炸橋由營長談子為(段奕宏 飾)率領九連完成,他以生命為代價對水門橋造成了破壞,但美軍很快進行了修複。

談子為臨終遺言:“哪一場仗不難打?越難打,就越要打。”這場戰鬥充滿了悲壯的基調,也預示着之後接二連三的慘烈犧牲。

随後,伍千裡(吳京飾)率領的七連趕來增援,“二炸”“三炸”水門橋都是由七連和九連聯合完成。

春節最值得刷的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從電影的節奏感上來看,《水門橋》的運動鏡頭居多,全片用“打打打”和“炸炸炸”來形容頗為貼切。

整部電影不僅拍出了戰争的真實感,同時讓觀衆能很快進入電影的情境當中,與片中人物同呼吸、共命運,産生強烈的代入感。

徐克非常懂得通過鏡頭營造壓迫感。那接近于山頂的水門橋猶如立于萬仞之上,在仰拍鏡頭的襯托下,更給人一種不可戰勝之感。敵軍占據優勢地形,擁有重機槍、迫擊炮、火箭炮、噴火器等重武器。志願軍一出現,子彈、炮彈就傾瀉而下。

在冰天雪地中,戰鬥一打響,志願軍就置身于炮火和火焰當中。極寒和極熱同時出現,不僅在視覺上形成了沖擊力,也讓觀衆感受到了取勝之艱難。

伍千裡率領的連隊為了完成任務,使用了包抄、偷襲、強攻等戰術。依據地形特點,打出了一個接一個的戰場奇招。在重火力的對射中,也營造出一個又一個的視覺奇觀。

每一次炸斷水門橋後,敵軍在裝備和守軍部署上都會更新,戰鬥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斷更新。我方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犧牲的代價。

伍家兄弟四次捏臉,捏臉是兄弟間獨有的情感表達方式,每一次都展現出不同的情感。第一次是剛回家,兄弟二人久别重逢;第二次是離家告别,囑咐萬裡照顧好爹娘;第三次是并肩戰鬥時的支撐,這時的二人傷痕累累;最後一次是直面生死時的慰藉。伍千裡對弟弟的話不多,但打心裡疼愛着這個弟弟,用自己的生命守護着這個孩子。最後一次伍千裡在大風雪中将自己的臉捏成包子,告訴弟弟要挺住。伍千裡至死都在拼命保護弟弟,兩兄弟被敵軍發現,伍千裡仍抱住被凍暈過去的伍萬裡,他的身後時美軍噴射機的熊熊烈火,在臨死前開了最後一槍炸毀水門橋。伍萬裡靠着哥哥的溫度僥幸存活,在烈火中醒來看着快要被碳化掉的哥哥,殘酷又溫情。

水門橋戰役結束後,部隊進行人數清點,原本三百多人的七連隊伍,最後隻剩下了伍萬裡一人。他們打下最難攻克的長津湖一戰,卻也全都死在了戰場。

伍萬裡隐忍着喊出“第七穿插連應到一百五十一人,實到一人”,他

在戰争中成長,繼承七連的精神,他帶着哥哥們回家,将這份意志傳承給更多的人。

在電影的結尾,少年伍萬裡蛻變為剛毅勇猛的戰士。“老子就是一門炮”在七連哥哥的守護下,萬裡啄殼而出,學會隐忍,懂得配合。

伍萬裡抱着二哥伍千裡的骨灰罐子回到老家呼應了《長津湖》開篇伍千裡抱着大哥伍百裡的骨灰罐子回鄉,展現了軍人的傳承,一家三兄弟為保家衛國拼戰沙場,令人動容,诠釋了舍小家為大家的動人情懷。這場更寒冷、更熱血、更殘酷、更火爆的戰鬥,七連全員舍生忘死、浴血奮戰,誓死保家衛國!讓我們看到了英雄的來處,也看到了自己的歸途。

如果《長津湖》讓我們記住了那段曆史,那麼《長津湖之水門橋》會讓我們記住每一位七連的戰士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膽魄。在那樣的時代背景下,不打敵人就要打到家門口的時候,它會迸發出什麼精神力量。就像一個人在生命邊緣的時候他的勇氣和力量會被發揮到極緻。

為什麼一定要看主旋律電影?

《長津湖》播出後有不少網友回到家中嘗試咬凍洋芋,剛咬一口就哭了,認識到如今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當今的年輕人不再排斥主旋律的影視作品,年輕人是有很強的求知欲的,渴望了解曆史。 創作者對曆史的尊重、對觀衆的尊重,使得愛國熱情在全社會激蕩。

《長津湖》有着最真實的表達,身處電影院,看到戰士們冒死戰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無畏精神,作為觀衆的我們也滿腔熱血。對于革命先輩我們敬佩,我們感激。不禁發問,他們也是人,他們不怕死嗎?為什麼會這麼勇敢?事實上在戰争年代,面對民族侵略,面對着若不反抗他們就要打到家門口,無論是哪位中國人都會迸發出愛國熱情,包括新時代的我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踐行着愛國主義。

換一個角度來講,部分年輕人受到美國文化霸權的影響,崇尚歐美文化的言論自由,殊不知他們口中的自由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受到歐美進步主義運動腐蝕下的文化自由。《長津湖》的出現甚至在海外市場上映,便是中國文化赢得國際話語權的機會,真正成為文化輸出大國。文化也需要領頭羊效應,《長津湖》電影大概也是第一次如此真實的将美國真正作為反派在節目中出現。

我想這部影片想要告訴我們的遠不止是了解先輩的不易和對于美好生活的珍惜,他們用血肉之軀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還有對祖國實力的自信。七十二年過去,中國強大了,那時的志願軍戰士幾乎沒有上過學,而今天中國的部隊是具備高文化素質的解放軍部隊,也是擁有着強大軍事實力的部隊。今天的我們仍像先輩一樣英勇頑強。武器裝備懸殊的七十二年前我們的先輩赢得了戰役,我們今天更加有能力赢。因為這股精神和力量是注入到每一位中國人的靈魂之中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