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CNA】3.OSI Layer2 資料鍊路層

資料鍊路層主要功能

定義了資料傳輸格式,資料如何去控制通路底層的媒體,以及如何對底層的傳輸做基本的錯誤檢測。目前層最主要的裝置就是交換機。當然向之前說的有的網卡也有2層的功能。

MAC位址(二層編址)

MAC位址又叫做固話位址,一般儲存在網卡的rom裡面,是不可修改的。如下圖所示,MAC是48位的,前兩位是描述一下資訊的,之後的22位是用來表示網絡的生産廠商的,一個廠商一個系列甚至所有裝置的這個22位是一緻的。後24位用來辨別不同裝置,不能夠重複。在同一個網段之内,裝置之間實際通過MAC編址進行通信。

【CCNA】3.OSI Layer2 資料鍊路層

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

通常情況下都是短距離之間電纜相連的,高速的。并通過交換機互聯在一起(多)。分為小型LAN和大型LAN。

區域網路内的通信用的最多的是以太網技術(Ethernet)一種高速的網絡連接配接協定。以太網是目前廣泛應用最多的二層協定,當然還會有其他的二層協定(PPP,FR等),但最多的還是以太網協定。

以太網協定格式

如下圖所示,藍色部分是以太網的标準格式。正如以太網作為二層協定的這一事實,我們可以看到其目标位址和源位址用的都是二層編址(MAC位址),最後的FCS段用來做校驗,來判斷資料在傳輸的過程中是否有損失。我們目前用的主要還是圖中橙色段(802.3),當然基本都是一樣的。

【CCNA】3.OSI Layer2 資料鍊路層

以太網的3中資料傳輸方式(單點傳播,廣播,多點傳播)

如下圖所示,通過以太網進行資料傳輸主要有這三種形式。單點傳播很容易了解,就是一對一通信。廣播顧名思義就是說傳給所有的裝置,以太網就會将mac位址标記為FFFFFFFF..進行發送,當目标裝置發現是這個位址的時候,就會無條件選擇接受(是以說目标裝置除了看到自己的mac位址會響應以外,看到全f的mac位址也會響應,這導緻有的時候回被攻擊)。多點傳播也是類似。

【CCNA】3.OSI Layer2 資料鍊路層

以太網中沖突解決機制(分為有線和無線)

由于以太網是一種共享型機制的傳輸方式,是以會産生沖突,基于此設計了防沖突的機制。(由于有線和無線都用到了以太網,且其機制不一緻是以有兩種不同的解決沖突的機制)。

針對有線網絡而言:

利用CSMA/CD,這是一種被動的檢測方式。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