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銅纜萬兆以太網:使用者問答

銅纜萬兆以太網:使用者問答

1.我想了解一下銅纜萬兆以太網采用了什麼新的技術?傳輸性能提高了,可是成本是不是也随之提高很多呢?這關系到我們是不是能夠真正使用它。

  IEEE 802.3标準仍舊使用IEEE802.3以太網祯(Frame)格式,保留了IEEE802.3标準最小和最大祯(Frame)長度,以及 CSMA/CD(載波監聽/沖突檢測) 機制,向前相容10M/100M/1000M以太網,并且相容LAN現行的星型拓樸結構。

  10G BASE-T将采用PAM16(16級脈沖調幅技術)以及“128-DSQ(double square)”的組合編碼方式,由于采用四對線全雙工方式傳輸,平均每一對線輸250 速率Mb/s,每對線要求能夠支援帶寬為500MHz。

  10G Base-T性能是1000Base-T速度的10倍,但成本隻增加2~3倍。與IEEE802.3ae萬兆光纖标準10GBase-SR相比, 成本隻有五分之一。

2.我知道除了衰減、回波損耗等因素,影響萬兆系統傳輸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是ANEXT,即線外串擾,那麼我們如何來測試它呢?

  萬兆以太網10G Base-T要求布線系統帶寬高達500MHz,遠高于千兆以太網1000Base-T80MHZ的帶寬要求,此時布線系統對于來自于同一捆線相鄰線纜的串擾(ANEXT)十分敏感,是以萬兆以太網的測試必須加入ANEXT測試,ANEXT機關dB,測試值越大,性能越好。

  為了測試在相鄰線纜之間的ANEXT,TIA/EIA568B.2-10 Draft5提出了如下的測試方法:測試儀主機和遠端通過永久鍊路測試擴充卡分别插入待測試的信道(被幹擾)及幹擾信道,為了保證測試儀主機和遠端測試過程同步,測試儀主機和遠端之間通過一條标準跳線互相連接配接,此外在測試遠端為了防止遠端信号反射,在待測試的信道(被幹擾)及幹擾信道兩端各插入一個特殊的終端插頭。下圖是同一捆電纜中ANEXT測試模型。

  測試儀從1~500MHZ帶寬範圍内,在兩條信道總共要測試4*4=16次ANEXT。

  為了測試在相鄰線纜之間的線外遠端串擾(AFEXT),TIA/EIA568B.2-10 Draft5提出如下測試方法:測試儀主機和遠端通過永久鍊路測試擴充卡分别插入待測試的信道(被幹擾)及幹擾信道,為了保證測試儀主機和遠端測試過程同步,測試儀主機和遠端之間通過同一捆線纜中一條未用的鍊路互相連接配接,此外在測試遠端為了防止遠端信号反射,在待測試的信道(被幹擾)及幹擾信道兩端各插入一個特殊的終端插頭。

  除了測試在相鄰線纜線對之間(pair-to-pair)的線外近端串擾(ANEXT)之外,被幹擾信道中任意一對線還受到來自同一捆線纜中無數線對的ANEXT影響,這些線外串擾的總和稱之為綜合近端線外串擾(PSANEXT)或綜合遠端線外串擾(PSFNEXT)。

  測試多對線(power sum)線外串擾的時候,需要将筆記本電腦連接配接到測試儀的USB或Serial接口,将測試好的線纜線對之間(pair-to-pair)的線外近端串擾(ANEXT或AFEXT)測試結果通過USB或Serial接口輸出到電腦,測試儀應用程式會自動計算綜合近端線外串擾(PSANEXT)或綜合遠端線外串擾(PSFNEXT)。

3.這樣測試起來那就太麻煩了,一個鍊路就要測試這麼多次,工作量很大啊。有什麼好的方法能減少這些工作量呢?

  現場測試ANEXT對于能否保證10GBase-T傳輸非常重要,另一方面,現場測試ANEXT及PSNEXT是一項相當耗費時間和人力的工作,對于一捆7根線捆紮在一起的線纜來說,中間的一條受幹擾(victim cable) 總共要測試4*4*6=96次ANEXT及AFEXT。是以建議現場測試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1.隻測試需要運作萬兆裝置的線纜。

  2.随着信道長度的增加,插入損耗(以前标準稱之為衰減)随之越大,耦合到相鄰線纜的ANEXT幹擾就越小,是以應該盡量選擇長度較長的鍊路作為待測試的受幹擾(victim cable)線纜,長度小于50米的鍊路無須進行ANEXT測試。

  3.如果采用信道測試模型測試時,所有的配線架跳線必須全部插上,因為此時的噪音場(noise floor)最惡劣。

  4.當一捆線纜中包括大量線纜時,會産生平均線外串擾(Averaging Cross Talk),選取少數幾根長鍊路進行抽樣測試,觀察測試結果是否接近,如果測試結果接近并且超過測試标準,則無須再測試其他線纜。

  5.應從配線間一端進行測試,因為配線架上面插有大量跳線,此時噪音場最惡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