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我個人非常喜歡這個系列,猶如我自己學習法國文學的小抄。幾年前隻在法國讀了幾年書,日常自己看了點文學書,回國就一頭紮進“法語編輯”的崗位,這感覺就是浩瀚啊!非常有幸認識了很多法語系的同行和前輩,也就這樣開啟了自學的道路。學習文學史,其實也就是讓自己多一點機會去發現,去閱讀。然後你會發現,天呢,自己竟然錯過了那麼多金子。是以這個整理必然是很慢的,尤其到了二十世紀,雖然離現在最近,卻依然是陌生的。隻有慢慢接觸,慢慢閱讀。今天打開小冊子,驚訝地發現我又新認識了一些作家,也感受到了一些閱讀的沉澱和鼓舞。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五位二十世紀的法國作家,他們在中國可能那麼沒有知名。此時最怕法語圈的小夥伴跳出來說,“這麼出名,怎麼就不紅了?”但事實是,就連加缪這樣的大作家,我也是一直在跟身邊的朋友普及,隔行如隔山嘛!那我們就言歸正傳吧!

讓·科克托

(Jean Cocteau)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讓·科克托這個名字我倒是很早就聽說了。當時我還在法國學習法語,學校安排我們去大學部聽一些文化課。當時端着我法語B1起點的水準,懷着對法國文學的滿腔熱情,走進了課堂。實話實話,當時的我,完全聽不懂。我唯一知道的就是老師讓我們先去買一本讓·科克托的《爆炸裝置》(La Machine infernale),于是整個學期她就是拿着一張A4紙,靠着講台在介紹這本書。自然,我深刻記住了讓·科克托這個名字。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但後來我發現科克托是跨界大師啊!!書上對他的介紹是“集小說家、劇作家、導演、裝飾師、畫家、設計師于一身,但他認為自己首先是個詩人。”這位帥哥還認識普魯斯特、畢加索等大師,故事自然就更多了。前幾年南京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遇見畢加索》的小書,就是讓·科克托的作品,感覺是緻敬那一代人的友誼。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剛剛搜了一下發現,其實國内也早就引進了《科克托戲劇選》,倒也是不錯的選擇。我想喜歡法國文學、藝術和戲劇的小夥伴,或許可以留意下這位大師。

推薦作品:

《爆炸裝置》(La Machine infernale)

雅克·普雷維

(Jacques Prévert)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不知道在何種情況下知道了雅克·普雷維,可能就是讀到過幾首詩吧。比如每一個法國國小生都念過的《壞學生》(Le cancre)。是以一直知道普雷維是位大詩人。前些年法國出版了一本非常厚的圖像小說,就是關于這位大詩人的傳記。當時非常開心地推薦給朋友們,但的确遇到了很多問号:“這是誰?”而這本傳記也非常有趣,書名就叫《雅克·普雷維不是一個詩人》(Jacques Prévert n’est pas un poète),我想或許每個作者都有多重身份,作者本人更是有不同的定義。戰争、超現實主義等等詞彙都圍繞着雅克·普雷維。淺讀了一首《言語》中的小詩《家庭》,就可以感受到雅克·普雷維内心的溫暖和力量。詩中也暗合了對生命的诠釋,尤其那句“這一切都很自然”。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媽媽在織毛衣

兒子去打仗了

媽媽覺得這一切都很自然

爸爸在幹什麼呢?

他做生意

他的妻子在織毛衣

他自己在做生意

爸爸覺得這一切都很自然

兒子啊兒子

兒子發現了什麼?

兒子當然什麼也沒發現

兒子的媽媽在織毛衣,爸爸在做生意,他自己在打仗

當以後戰争結束後

他會和爸爸一起做生意

戰争繼續着,媽媽繼續織毛衣

爸爸繼續做生意

兒子被殺了,他沒有繼續

爸爸和媽媽去墓地

爸爸媽媽覺得這一切都很自然

生活繼續,繼續織毛衣,繼續打仗,繼續做生意

生意,戰争,毛衣,戰争

生意,生意,生意

生活和墓地。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言語》(Paroles)

《故事》(Histoires)

鮑裡斯·維昂

(Boris Vian)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第一次讀到這個名字,也是因為法國出版了一本關于維昂傳記的圖像小說《莫利托泳池》(Piscine Molitor)。一旦一位作家的生平以圖像小說的形式問世,那他一定很出名,不然也沒有作者和出版方會考慮改編。但看到那本圖像小說的時候,我第一反應的确又是“他是誰?”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于是讀完了這本圖像小說,不得不說維昂是浪漫的。他是小說家,他也是投身爵士的音樂人。他在巴黎充滿文藝的聖日耳曼德佩區的酒吧擔任小号手。這個街區就是著名的花神咖啡店所在地。維昂的人生或許就是如此戲谑,輕描淡寫幾筆就讓文藝青年們追随一輩子了。更何況他的背書還有詩人、劇作家、演員、記者、工程師、發明家……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翻了下豆瓣,他的作品《歲月的泡沫》的确也擁有了中文版,隻是知道得比較晚而已。

《歲月的泡沫》(L’ cume des jours)

《我将去你們的墳上吐唾沫》(J’irai cracher sur vos tomes)

讓·阿奴伊

(Jean Anouilh)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一直沒有記住這位作家的名字,可能是姓氏比較難拼吧!但他的作品《安提戈涅》卻讓我印象深刻。從索福克勒斯的《安提戈涅》到讓·阿奴伊改編版的《安提戈涅》,都充滿着古典的戰歌氣息!其實對于作者的了解也僅限于此了:戲劇、古典,《安提戈涅》。但一部作品可以讓你内心想重新翻開經典,乃至追溯到古典,都讓人側目。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安提戈涅》(Antigone)

保羅·克洛岱爾

(Paul Claudel)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今天最後要介紹的這位 ,私以為知道的人可能多一些。前幾年99讀書人出版了一系列克洛岱爾的詩集,讓這個名字更是如雷貫耳。這位詩人本身也是外交官,對東方也具有高度的熱情,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他的知名度。然而讓我突然對這個名字印象深刻還是因為詩人的姐姐:雕塑家卡米耶。沒錯,正是電影《羅丹的情人》中的卡米耶。重溫電影《羅丹的情人》時,突然聽到了克洛岱爾這個名字,腦門猶如被擊中了一下,“竟然是他!”。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但坦白而言,克洛岱爾的作品還來不及品讀,非常開心總有一些有智慧的出版社走在文學的前端,帶着我們一起前行。

不知從何說起的二十世紀法國文學|第三期分享

《扇面百題》(Cent phrases pour éventails)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寫這篇稿子的同時,又下了幾單買書,心裡開心極了。即便一時半會看不完也沒關系,每天讀一點,細水長流。祝大家春節假期閱讀愉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