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冰雪之約丨冰雪綻放

作者:中國吉林網

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在即。這是中國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标曆史交彙點上舉辦的一次重大标志性活動。反映新時代大陸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的三集政論專題片《冰雪之約》,從2月1日起在新聞頻道晚8時檔播出。節目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冬奧會籌辦備賽工作的高度重視、對推動3億多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熱切關注,講述了幾代冰雪人為國争光奮力拼搏的感人故事,展現了中國人民為奉獻一屆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奧會而進行的努力奮鬥。

冰雪之約丨冰雪綻放

冰雪世界,魅力無限。但冰雪運動的開展,受到地域和季節的嚴格限制。在中國,一個旨在“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實施綱要,卻打破着時空的局限,讓冰雪舞動于更廣泛的人群,綻放在更廣闊的天地。

2014年2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索契冬奧會開幕式,并會見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正是在這次出訪期間,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了“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構想:“在中國,冰雪運動不進山海關。如果冰雪項目能在關内推廣,預計可以帶動兩三億人參與,由此點燃中國冰雪運動的火炬。” “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為中國申辦冬奧的鄭重承諾。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開始實施,冰雪熱潮在神州大地前所未有地湧動起來。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曾高度贊賞這一構想,2019年1月,他在考察北京冬奧會賽區時說,習主席的貢獻怎麼評價都不過,“推動兩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這将是世界冰雪運動的巨大變革。”

東南西北

新疆阿勒泰可可托海滑雪場

長期以來,山海關以外的東北三省,是大陸為數不多的有冰雪運動傳統的省份,“冰雪運動不過山海關”是對這一狀況的精準概括,而如今,一切已經改變。

2021年的十一黃金周,廣東深圳的滑雪發燒友們在機場集結,準備共赴一場冰雪之約。他們此行的目的地是位于西北邊陲的新疆阿勒泰可可托海滑雪場。

冰雪資源豐富的新疆,近幾年成為建立滑雪場最多的省份之一,新疆目前已有72座滑雪場,數量僅次于黑龍江,居全國第二位。而在雪友們的滑雪地圖上,新增的目的地遠不止新疆一個,截至2021年1月,全國已有803個室内外各類滑雪場,較2015年增加41%,有28個省份已經擁有了滑雪場。從一路向北到飛遍全國,雪友們有了更多的選擇,可以去往更多詩意的遠方。

廣州:北雪南飄

野雪,給人們與自然共舞的機會;室内滑雪場,則讓更多的地方,有了擁抱冰雪的可能。

《2020中國滑雪産業白皮書》的資料顯示,大陸室内滑雪場項目呈現爆發式增長的态勢,國内開業的室内滑雪館已經從2016年的12家,增長到2020年的36家,數量已經高居世界第一,世界上面積排名前三的室内滑雪場也都全部來自中國。在室内滑雪場領域,中國已實作了彎道超車。

西甯:惠民冰場

中國的冰雪運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冰雪運動。《“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實施綱要》指出,要着力建構群衆身邊的冰雪運動服務體系,推動冰雪運動場地的普惠性開放,推動冰雪場地、分時段向群衆免費或優惠開放。

在高原城市西甯,市民中心冰場的開放,結束了西甯市民隻能滑野冰的曆史。而在各地的探索中,這樣的普惠性冰場越來越多,政府補助、場館讓利、個人消費相結合的冰雪惠民機制,逐漸建立起來。

吉林冰場:參與率高

宜冰則冰,宜雪則雪,不同區域要因地制宜、各有側重,這是大陸開展群衆性冰雪運動的基本原則。在冰雪資源得天獨厚的東北城市,自然結冰的湖面随處可見,這裡是開展滑冰項目的絕佳場所。

近幾年,這個冰場得到了政府的公益補貼,開始免費向市民開放。而放眼整個吉林市,由于政府投入的增加,7年時間,公益冰場從6塊增長到了135塊。老冰友們明顯感受到,随處可見的冰場,讓這座城市充滿了動感與活力。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城萬地雪花開,冰雪運動早已越過山海關,走向全國。中國的冰場和雪館蓬勃發展,向南,向西,向東,從塞北雪國到江南水鄉,從西部邊陲到東部沿海,冰雪之花華麗綻放。根據《“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統計調查報告》,從2015年北京申冬奧成功到2021年10月間,全國冰雪運動參與人數達到3.46億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已經從願景變為現實。

健康中國

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

2022年1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二七廠冰雪項目訓練基地考察調研。在參觀“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成果展”時,總書記的目光在展闆上久久停留,“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目标已經實作,讓他感慨不已。他指出:“通過籌辦冬奧,不僅把冰雪運動的競技水準追上去了,冰雪運動的普及推廣也追上去了,體育運動的質和量都提高了。從體育強國到健康中國,人民的健康、人民的體質、人民的幸福,都是一脈相承的。這是全面小康、全面現代化的題中之義。”

河南特殊學校

在河南栾川大山深處的滑雪場,一百多個特殊的孩子正在接受滑雪訓練。為了讓殘障孩子也能觸摸冰雪運動的陽光,在各方努力下,專業教練配備到位。

冰雪運動難度大、要求高,很能點燃人的激情,也很能磨煉人的意志。相同的動作,孩子們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磨煉是加倍的,快樂也是加倍的,滑雪讓他們擁有了更燦爛的笑容、更堅韌的性格。

老少皆宜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走向健康和小康的路上,一個也不能少,一個也不能掉隊。不論性别、年齡和身體狀況,讓更多的人有參與冬季運動的機會,共享全民健身的累累碩果。

冰雪運動,正跨越年齡的界限,成為不老的時尚。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享受樂趣,在科學訓練的基礎上追求活力與陽光,冰雪,也能相伴老年人的健康晚年。

履冰踏雪,蔚然成風。從耄耋老者,到三歲頑童,冰雪運動已經告别曾經的“小衆”和“冷門”,逐漸成為時尚和流行,成為中國人全新的生活方式。

少年強則中國強

少年強則中國強,體育強則中國強。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青少年是重中之重。幾番寒暑,校園裡的“冰雪熱”,成為“三億人參與冰雪”的生動縮影:場地瓶頸不斷破解,師資隊伍日益壯大,冰雪運動特色學校達到2000多所,冰雪運動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總書記的諄諄教誨,在孩子們的心中種下了一顆“冰雪種子”。五年過去,當年的孩子已經變成翩翩冰雪少年。

幾番寒暑,校園裡的“冰雪熱”,成為“三億人參與冰雪”的生動縮影:場地瓶頸不斷破解,師資隊伍日益壯大,冰雪運動特色學校達到2000多所,冰雪運動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

吉林搜登站國小

在吉林省吉林市搜登站鄉鎮中心國小,校長沙志勝正帶領着孩子們去室外的滑雪場上體育課。體育課能在标準的滑雪場進行,這讓孩子們格外興奮。為了上好滑雪課,校長沙志勝四處奔走,為孩子們籌得了滑雪裝備,把專業老師請到了校園,讓滑雪成為學校的體育必修課。他還把操場擴建為300米的環形跑道,夏天練滑輪,到了冬天,就能改造成滑雪道。

簡易的雪道,栽下了冰雪的種子;但要提高技能,還得去專業雪場。發展校園冰雪運動,必須廣泛利用社會資源。教練要走進校園,學生也要走出校園,學校與社會力量的雙向互動、深度合作,緩解了“誰來教”的師資難題,讓孩子們打牢基礎,讓冰雪之夢走得更深更遠。

冰球聯賽

在做到“教會、勤練”之外,還要做到“常賽”,強調青少年比賽的重要性,是大陸近幾年校園體育改革的重大變化。冰球,是冰雪運動中對抗激烈的集體項目,觀賞性、競技性較高,能否在冰球領域,率先創辦起中國的青少年聯賽,一直備受期盼。

冰雪“熱”經濟

冰天雪地 金山銀山

2018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到東北三省考察。在吉林省松原市的查幹湖,看着熱火朝天的捕魚場景,總書記作出了重要訓示。

“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重要訓示,為冰雪産業發展指明了方向。2017年1月在張家口考察時,總書記指出,冰雪産業是前景十分廣闊的朝陽産業,要努力帶動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北京冬奧會是一個重要推動,對冰雪運動産業也是一個重要導向。希望更多投資者關注中國冰雪運動産業發展,在經營中壯大實力,在支援中作出貢獻。

冰雪國産品牌崛起

冷冰雪也能帶動熱經濟,雪飯碗也能變成金飯碗。根據《冰雪運動發展規劃(2016-2025年)》,大陸冰雪産業總規模到2025年将達到1萬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充滿着商機。而且冰雪産業産業鍊較長,既有冰雪用品制造、旅遊、教育訓練等内容,也有造雪機、壓雪機制造等重工業有關的内容,對于提升科研能力、促進産業更新具有明顯的推動作用。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人看好冰雪産業,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冰雪産業,越來越多的産業園區以冰雪為特色。冰雪産業就像一座等待深挖的白色富礦,隻要摸準礦脈,就能噴薄而出,大放異彩。

京張高鐵:冰雪動脈

冬日的北京,每當周末來臨,這條高鐵線路上的客流都會明顯增加,它就是去往“冰雪世界”崇禮的京張高鐵崇禮支線。

作為2022北京冬奧會重點交通配套工程,京張高鐵崇禮支線将北京、張家口、崇禮串成一線,北京與崇禮的時間距離從4小時縮短為1小時。這條支線的開通,讓崇禮真正成為北京人擡腳可及的勝地。

2019年底,京張高鐵通車,這條有百年曆史的鐵路獲得新生。100多年前的京張鐵路,是第一條由中國人自行設計、投入營運的鐵路;如今的京張高鐵,則是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鐵。百年京張,見證着中國鐵路的曆史巨變。

京張高鐵開通兩年來,共發送旅客1380餘萬人,平均一天就有1.9萬人。京張高鐵為冰雪旅遊地送去了滾滾客流,成為盤活區域經濟的一條冰雪大動脈。

列車到達的京張高鐵太子城站,是世界上首個直通奧運賽場的高鐵站。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乘火車沿京張高鐵抵達太子城站,考察張家口賽區的建設情況。在總書記的心中,冬奧會的籌辦,是一盤關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棋,他指出,要将舉辦重大賽事同服務全民健身結合起來,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這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國家戰略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京張體育文化旅遊帶的版圖中,張家口市崇禮區是重要一環。過去幾年,擁有獨特冰雪資源的山城崇禮,發生着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國外媒體評價中的“閃耀的冬季運動中心”。

奧運的東風吹來,越來越多的外地人來到崇禮,他們見證着這座小城的因雪而興、因雪而變,也見證着崇禮的滑雪服務業一步步向國際接軌。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崇禮直接或間接從事冰雪産業和旅遊服務的人員達3萬多人,每5人中就有1人從事冰雪相關工作。在這其中,包括過去的貧困人口約9000人。

2019年5月,崇禮退出貧困縣序列。崇禮的滑雪場從申奧成功前的4家,發展到現在的7家,其中4家位列全國十強。7座滑雪場,169條雪道,每年冬季接待遊客近300萬人次,崇禮實作了從貧困山區到“冰雪之城”的華麗轉身。

冰雪之約,中國之諾。八年前,中國許下了“三億人參與冰雪”的承諾;八年後,承諾已經變為生動的現實,中國冰雪運動大潮奔湧。大江南北,雪橇劃過;長城内外,冰刀飛舞;大河上下,雪車轟鳴。

競技運動光芒閃耀,群衆體育夢想綻放,冰雪産業蓬勃向上。全民關注冰雪,全民參與冰雪,全民享受冰雪。新時代的中國,正向世界呈現出一幅無比動人的冰雪畫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