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水門橋》必知細節:水門橋竟不是橋,水門橋竟關涉戰役勝敗

作者:三水三心

大年初一開始上映的《長津湖之水門橋》,是一部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執導,由吳京、易烊千玺主演的描寫抗美援朝時期,為了阻止美陸戰一師撤退,實作圍剿的戰略意圖,而在陸戰一師撤退的必經路線水門橋進行阻擊的電影。

看《水門橋》必知細節:水門橋竟不是橋,水門橋竟關涉戰役勝敗
這部電影,場面宏大,拍攝真實,代入感很強,讓和平時代的我們,對戰争的殘酷性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但在觀看的過程中,還有一些細節必須搞清楚,否則,會影響對整部影片的了解。

一、長津湖在哪個地方?水門橋是一座橋嗎?

長津湖位于赴戰嶺山脈與狼林山脈之間,由發源于黃草嶺的長津江向北在柳潭裡和下碣隅裡之間形成長津湖,最後注入鴨綠江(如下圖)。

看《水門橋》必知細節:水門橋竟不是橋,水門橋竟關涉戰役勝敗

長津湖距離中國邊境僅僅隻有110公裡,如果長津湖地區被美軍占領,順江而下,将直接扼住中國的咽喉。觀影之後,就有觀衆詢問,我們為什麼要派出将士,不怕犧牲去參加他國的戰争呢?我就告訴他,這就像在你們家門口吊了幾把刀,即使不落下來,你也會害怕,何況,美軍的飛機已經開始向鴨綠江以西的中國領土投擲炸彈。美國的侵朝總司令麥克阿瑟也曾發出豪言壯志,要“飲馬鴨綠江”,侵略中國的意圖是昭然若揭的。

看《水門橋》必知細節:水門橋竟不是橋,水門橋竟關涉戰役勝敗

水門橋位于古土裡以南5.6公裡,架在兩座山體之間,橋的跨度雖然隻有8.8米,但下面是斷崖,是唯一一座可以通行車輛和人員的橋梁,也是美軍陸戰一師逃出長津湖地區,向南撤到真興裡的必經的橋梁(橋梁)。

事實上,水門橋并不是一座橋,而是一個水庫的大壩。長津湖也不是自然形成的湖泊,而是一座人工湖。是以,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就會發現,水門橋有水泵房,下面還有四根非常粗大的柱子,那其實是洩洪的排水道。五千裡他們将這個柱子,炸開了一個洞,順着管子,就爬到了橋下面(如圖)。

看《水門橋》必知細節:水門橋竟不是橋,水門橋竟關涉戰役勝敗

二、水門橋戰役發生的背景是什麼?為何非要炸這一座橋?

要看懂《長津湖之水門橋》,必須了解長津湖戰役。志願軍整個抗美援朝,共打了5次戰役,長津湖戰役是第二次戰役的重要東線戰役。

此次戰役之前,美國率領所謂的聯合國軍參加北韓戰争之後,迅速擊敗金日成的北北韓人民軍,越過三八線,一路北上,大有乘勢而上,消滅北北韓,威脅中國邊境的意圖。是以,宋時輪将軍指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大約15萬人,與愛德華·阿爾蒙德将軍指揮的美英韓軍10.3萬人(包括美國海軍陸戰一師、美國第三步兵師、第七步兵師、英國第41皇家海軍陸戰突擊隊等),在長津湖地區展開拉鋸戰。戰役從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6日共進行了10天,包括4部份:防守下碣隅裡,防守柳潭裡,美國海軍陸戰隊第5團及第7團從柳潭裡突圍撤向下碣隅裡,美國陸軍第31團級作戰隊第在長津郡東面的戰事。

而水門橋就是美參戰部隊的陸戰一師被志願軍炮轟之後,機場被毀,從柳潭裡突圍撤向下碣隅裡,并試圖通過水門橋南撤至真興裡,然後從北韓的興南港撤退。志願軍如果全殲了美陸戰一師,就将震懾美國,為談判赢得先機——真理都在大炮的射程之内,就是這個道理。

也就是說,美陸戰一師要想逃出生天,必須通過水門橋;而志願軍要想全殲美陸戰一師,也必須把這座橋炸掉,然後圍而殲之,否則,他們開着汽車跑,我們邁着雙腿追,不可能跟得上。

看《水門橋》必知細節:水門橋竟不是橋,水門橋竟關涉戰役勝敗
看《水門橋》必知細節:水門橋竟不是橋,水門橋竟關涉戰役勝敗

但第九兵團的大部隊集結,需要時間,關鍵的問題是缺少制空權,車輛運兵要遭受美軍機轟炸,不可能在美陸戰一師撤退前就布好口袋,就隻有安排特遣分隊也就是由伍千裡任連長的穿插第七連去炸毀水門橋,然後集結部隊,全殲美陸戰一師(在此之前,9連已經奉命炸橋,但沒有成功,這就是電影中伍千裡的七連趕到水門橋之後,立即着手營救9連的戰士的原因)。

也就是說,伍千裡的七連如果能夠炸毀水門橋,組織美陸戰一師南撤,就将被,第九兵團全殲;反之,第九兵團就會喪失良機。

對于這一點,七連的戰士們都非常清楚,是以,面對美軍的防守,前赴後繼,明知不敵也要亮劍,就是這個道理。

三、看《長津湖之水門橋》我們最有感觸的應該是什麼?

一百人眼中有一百個哈姆萊特,不同的人看完《長津湖之水門橋》後有不同的感受,但總體而言,我們至少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認識:

一是科技強軍的重要性。

不得不說,抗美援朝完全屬于一種不對稱戰争,對戰的雙方,科技實力相差太過懸殊。

美軍倚仗高科技,完全掌握了制空權。轟炸機一枚炸彈,特别是一枚燃燒彈,就對志願軍造成巨大的人員損失,炮營的全部大炮,就是被美軍機轟炸得一座不剩的。

雙方武器極不對稱,有數個代差。志願軍主要用的是步槍,火箭筒、迫擊炮都很少,而美軍有坦克、大炮,還有燃燒器、噴火器。特别是雪地作戰,火焰發射器一噴,人都會被汽化。

雙方的禦寒、飲食、交通裝備也不可同日而語。雖然這一部片子沒有怎麼進行特寫,但我們可以注意到,美軍的禦寒物資非常充足,狙擊手可以零下30度左右長時間趴在房頂上,防寒保暖設施裝置非常過硬。而志願軍連防雪鏡都沒有,長時間直視雪地,就會雪盲——指導員梅生就是這樣的。至于飲食,志願軍帶了幾個蕃薯,美軍卻可以喝着咖啡;交通方面,志願軍依靠雙腿,沒軍師飛機汽車;通信上志願軍靠人(旗語、魚鷹哨),美軍則用上了大哥大。

通過三次舍生忘死拼命炸橋,終于把水門橋炸了一個大洞,可是,直升機吊了幾塊鋼梁,很快就解決了問題——炸也白炸啊!

可以說,單純看武器裝備後勤保障,志願軍是不可能取勝的。是以,我們看這部片子,就要意識到科技強軍的重要性——隻有不斷提高科技水準,發明創造新的高科技武器和裝備,才能在未來可能的戰争中取得勝利!,

二是戰術要具有合理性。看《長津湖之水門橋》,我們就會發現,再高科技的武器裝備,也要在合理的戰術下才能發揮作用。三炸水門橋,伍千裡、梅生采取了很多合理的戰術,比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擒賊擒王等等。

正是這些戰術的合理使用,才在人力、火力都極為不利的情況下,最終還是成功完成了炸橋的任務。

三是支撐勝利的最終因素是精神的力量。當然,整個電影,所要表現的,其實是精神的力量。七連的戰士們,都非常清楚自己為什麼打仗,他們在行軍過程中,特别是在生死訣别的時候,面向祖國的方向敬禮,他們的雙眼,凝望着祖國,那是因為他們深知,自己的犧牲,會換來祖國的安甯!

看《水門橋》必知細節:水門橋竟不是橋,水門橋竟關涉戰役勝敗

是以,為了祖國,他們才會慨然赴死:指導員梅生,雙目失明,毅然駕車俯沖而下,吸引敵人的注意力;伍千裡才會微笑赴死,并在墜落的瞬間,依然集中炸彈的引信,成功炸毀水門橋;伍萬裡也才會頂住零下30多度的嚴寒,活過來,并在水門橋區域挂上紅布,為大部隊指明方向!

可以說,抗美援朝的勝利,是精神的勝利,充分展現的是精神的力量!

主席說,“世間萬事萬物,人的因素第一”,人是戰争的決定因素,核心在于精神和思想。看這部影片,我們需要從這些平凡、普通、甘于犧牲奉獻的英雄們身上學習,在自己的工作學習中,更主動自覺地将個人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融為一體——這就是家國情懷!

向抗美援朝的将士們緻敬!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