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台灣姑娘“登陸”記:不僅是大陸媳婦 更是創業弄潮兒

[新聞頁-台海網]

台灣姑娘“登陸”記:不僅是大陸媳婦 更是創業弄潮兒

胡雅雯工作場景。 林波 攝

(新春走基層)台灣姑娘“登陸”記:不僅是大陸媳婦 更是創業弄潮兒

中新網甯波2月3日電 古早味的台灣米糕、原汁原味的鹵肉飯、略帶甘甜的月子水……2月3日,在浙江省甯波市海曙區的馨蕙馨月子中心,胡雅雯正和從業人員一起将一道道月子餐端上餐桌。

來自台灣的胡雅雯是該月子中心的創辦人。這個春節,她将和産後媽媽一起度過。

審視當下,自兩岸恢複民間交往以來,年輕的足迹紛紛跨越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成就了一對對“兩岸夫妻”,訴說着一段段“兩岸情緣”。

胡雅雯就是其中一位“台灣媳婦”。

台灣姑娘“登陸”記:不僅是大陸媳婦 更是創業弄潮兒

月子中心寶寶洗澡項目。 林波 攝

2012年,胡雅雯孤身一人從台灣來到大陸,在月子中心從事護理、管理等相關工作,“那個時候是網際網路剛起步的時候,這10年來可以說見證并參與了大陸的發展變遷,也見證了大陸産後習俗的變遷。”

手機打車、快遞上門、刷臉支付……從陌生到熟悉,在大陸的生活,胡雅雯直言“都挺好”。

而從北京到杭州,再到如今的甯波,10年的時間裡,胡雅雯經曆了戀愛、結婚、生子的人生“三重奏”。

“我的先生是江蘇人,現在我們都在甯波海曙定居工作。”在胡雅雯看來,他們這段兩岸婚姻其實與普通人之間的婚姻一樣,互相包容,共同成長,“對于生活習慣與地域文化之間的差異,我們換位思考,互相了解。”

2020年胡雅雯在甯波迎來了她的“小寶貝”,并留在當地坐月子。

“成為母親以後,才真正了解産後媽媽的不容易。”真正體驗過坐月子的生活後,作為在該行業深耕近20年的專業人員,胡雅雯萌生了開一家屬于自己的台式月子中心念頭。

創業的想法一旦産生,胡雅雯就立馬将其付諸行動,“其實我也可以在家當全職太太,但我還是想開創屬于自己的事業,讓更多寶媽享受道地的台式月子服務,用更好的狀态迎接人生。”

在胡雅雯看來,越來越多的台青将大陸作為實作自己事業的理想之地,而擁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她也想打造一家最具成本效益的台式月子中心,實作自己的“小目标”。

選擇母嬰行業作為創業方向,并非心血來潮。她曾在台灣當地一所醫院的新生兒加護病房任職,也曾在醫院的兒科門診工作,“來大陸後一直在母嬰領域工作。”

豐富的工作經驗給予了胡雅雯創業的底氣,而台灣深厚的月子文化則為她突破自我增添了信心,“在台灣,月子中心已有30餘年的曆史,在當地有上千家月子會所,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特色,并且到月子中心坐月子的理念更是深入人心。”

“打造一個最具成本效益的台式月子中心,不僅關注寶寶,也關注産後媽媽的身心健康,為新媽媽打造一個舒适又自在的樂園。”這是胡雅雯創業的初衷。聚焦現代女性産後護理需求以及産後心态問題,在夢想的道路上,她正揚帆起航。

胡雅雯表示,産後媽媽面臨着從女孩到母親角色的轉變,身份的轉變會帶來諸多不适和茫然,更需要被關注、被呵護,“很多時候,大家圍着寶寶轉,進而忽視了産後媽媽的身心健康。”

而這也是産後媽媽容易抑郁的原因之一。

“但實際上,你不僅是孩子的媽媽,你更是你自己。”胡雅雯希望,在這裡,能夠導入台灣人性化服務,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胡雅雯所打造的月子中心,不僅有瑜伽房、會客廳、理療間等硬體設施,還有為媽媽量身定制的軟性服務。

“台式月子餐也是我們的特色之一。”胡雅雯以台灣傳統的紅蟳米糕為例,老姜與煮開的米酒将螃蟹的寒性中和,讓産後媽媽也能享受海鮮美食。

淺淺一灣水,濃濃兩岸情。如今,在大陸,從初出茅廬到獨當一面,再到如今的乘風破浪,越來越多的台青們正融入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熱潮中,共享大陸發展機遇。

如今胡雅雯的“名片”,不僅僅是大陸媳婦,更是創業弄潮兒。(來源:中新網 記者 林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