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曹寶麟的書法沒有争議嗎?

曹寶麟的書法沒有争議嗎?

曹寶麟的書法沒有争議嗎?

曹寶麟先生是當代不多見的、理論與創作兼善的書法家。他畢業于名牌大學,所跟随的老師也是現當代頂尖的學者,這為他奠定了良好的理論研究基礎。

曹寶麟先生善于在史書中發現細節,甚至一些并不太為人關注的古代筆記,都能成為他研究的資料,是以他的理論研究博大中見精微,于是有了“書法神探”的雅号。

曹寶麟的書法沒有争議嗎?

曹寶麟是一位容易産生争議的書法家,比如他在出任中國書法蘭亭獎評委後,宣布退出以後的蘭亭獎評審,并“炮轟”蘭亭獎評審中出現的問題;又比如他因揭露安徽省書協主席“賄選”,被以诽謗的名義告上法庭,成為書壇矚目的年度事件。

這些争議,孰是孰非是一回事,但曹寶麟這位書壇衛士的形象算是确立起來了。當代書壇各位書法家之間,大多和和氣氣,尤其是一些所謂的批評家,打着批評的名義,行的卻是吹捧的勾當。像曹寶麟這樣敢于發出不同聲音的人,的确是很珍稀。

曹寶麟的書法沒有争議嗎?

然而,對于曹寶麟先生的書法,卻很少産生争議。欣賞曹寶麟先生的書法有一種輕松愉悅感,那流暢優雅的線條,明快跳蕩的節奏,充盈于字裡行間的書卷氣,令人如見魏晉名士,揮麈放蕩,而又不失風雅矩度。

曹寶麟先生學養深厚,從乃師王力先生繼承的“例不十,法不立”的嚴謹學風,從米芾那裡學到的放筆恣肆而又不失法度的行草書,幾至于無懈可擊,無“非”可議。

曹寶麟先生自幼習書,先後學過顔體楷書及趙孟行書。後又轉習米芾,浸淫其中二十餘年。其志凝,其性癡,咬定“米芾”不放松,終将米芾書法上下前後、裡外左右,從皮毛到骨髓以至于精神氣質,吸收消化,變為己有。

大凡在書法上有成者不外乎兩種情況:一是遍習百家,融會貫通,然後自成一家;一是依傍一家,反複硏習,熟極而生變,亦能自成家數。曹先生應屬于後者。

曹寶麟的書法沒有争議嗎?

作為王力教授的研究所學生,曹寶麟先生首先是一位語言文字學者,他在專業研究以及後來從事的書學研究中,都嚴格恪守清代樸學的優良傳統,求實證,輕附會,實事求是,嚴謹踏實,對一個學術問題的探讨不經反複考證,萬無一失,則很少行諸文字。

按說這種作風與米芾的縱橫塗抹、揮毫“刷”字是不相瓜葛的,但此二者卻奇妙地統一于曹先生的筆下。

曹寶麟先生對米芾的研究是精深的,了解是全方位的,立體的。他這種“鑿井”式的研究給他帶來了難以言狀的好處。米芾的生平,米芾每一件書作的年代,甚至書寫時的情态,隔過曆史的迷霧,曹先生都能清晰洞見,了然在胸。

應該說,曹先生對米芾書法的“癡心不改”“忠貞不渝”,恰恰說明了他的嚴肅與嚴謹。至于他為什麼偏偏“愛”上了米芾而非其他書家,卻應歸結為是他的藝術才情使然。

曹寶麟的書法沒有争議嗎?

曹寶麟先生對端莊平穩一路書法比較疏遠,而喜歡那種平穩中有奇險,奇險中又能複歸平穩的書作。米芾書法欹側颠倒,奇态橫生,這與曹先生幾乎一拍即合,難怪他能于米芾情有獨鐘了。

但我們也看到,近年來曹先生已與米芾拉開了距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用筆漸趨勻稱,點畫亦趨厚實,這與米芾運筆迅捷造成的點畫的粗細對比有所差别;另一點則是結字也較為平穩,即使有奇險處也絕非米芾的一律左傾,而是左颠右倒。其實,這樣做的結果應是更為奇險生動,也是更高的一層境界。

這已反映出曹先生對米芾的客觀認識,同時也說明了他對其他書家長處的吸收——一種不着痕迹的吸收。我們相信,曹先生的行草書将随日月的累積,向完美之境漸進。

文章來自網絡,為傳播而發,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号立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