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滑雪場盡頭是醫院?冰雪運動熱來襲,冬奧會醫療專家教你如何防範損傷

來源丨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創作品

作者丨朱萍 實習生王馨漪

編輯丨徐旭

圖檔來源丨圖蟲

滑雪場盡頭是醫院?冰雪運動熱來襲,冬奧會醫療專家教你如何防範損傷

“早在西漢年代就有滑雪相關的活動文字記載,在中國運動冰雪至今有2000多年。不過,從目前統計看,滑雪運動是各類運動裡面損傷率發生比較高,損傷比較嚴重的運動,而且職業運動員大概損傷率是普通老百姓的2倍。”近日,在中國初級衛生保健基金會、強生醫療聯合舉辦的運動醫學公益健康教育活動上2022年北京冬奧會醫療保障組專家、北京大學第三醫院(下稱“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楊渝平教授指出。

滑雪事故的報道也屢見不鮮。如彼時44歲的舒馬赫在法國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勝地梅裡貝勒滑雪時發生意外造成了常年昏迷。是以,在坊間也流傳着“滑雪場盡頭是醫院”的說法。不過,楊渝平也給出了另一組資料: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手術治療的患者中,隻有5.7%是運動員,約94%是老百姓。“他們才是廣大運動損傷的受傷群體,更應該了解相關的科普知識。”

對此,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醫師、中華醫學會運動醫療分會全國委員王雪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伴随着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全民運動熱情日益高漲,在此過程中運動損傷也越來越多。“運動損傷的主要臨床表現分為急性期和慢性期。如果沒有獲得及時的專業診療,急性傷痛往往會轉變為慢性損傷,給患者的運動功能造成限制的同時降低了生活品質。應避免自行處理,并及時尋求專業醫師的幫助,積極配合治療和康複。”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骨科主任醫師戴雪松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目前老百姓參加運動越來越多,但同時也非常缺乏關于運動健康、科學運動的科普知識,為此,運動醫學應該更多地走向大衆,讓更多的人了解運動醫學并能及時就醫。

“滑雪場盡頭是醫院?”

随着北京冬奧會的來臨,大陸在運動員損傷救治等方面也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王雪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稱,為了更好的保障冬奧會運動員,國家動員了很大的力量,在不同的場館均設立了專門的醫院。在各個賽場,一旦出現冰雪運動員受傷的情況,第一代的滑雪醫生将滑雪到現場救助。并且各個村都有相應的診所和完善的診斷的機制,能夠把他們及時運送到醫院。

“在不同的場館有專門的醫院進行保障,如延慶賽區主要是高山速降滑雪,像這種高速的滑雪運動往往損傷比較嚴重,不僅是肢體的損傷,可能更多的是腦顱損傷、脊柱的損傷,或者上肢骨折等更嚴重的損傷,下肢則是膝關節的韌帶傷更多見一些。”王雪松介紹稱。

與此同時,楊渝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與夏奧會相比,冬奧會在運動員的救治方面有很多差異甚至更為困難。在夏奧會中,大多數的運動均在場館内進行,醫生可以在賽場旁待命,一有突發事件立刻就可以到達受傷運動員的身邊;但在冬奧會中,很多賽事在極長的雪道上進行,如果運動員受傷,滑雪醫生很難在數秒鐘之内到達受傷運動員的身邊,甚至會面臨下雪、大風、低溫等環境因素幹擾。

“是以冬奧會要求4分鐘之内到達運動員身邊,3分鐘之内算是很快的速度,而有的在野外滑雪時,救護人員無法到旁邊必須采用直升機救援的方式去救治運動員。”楊渝平介紹稱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就設有一個停機坪來滿足冬奧會的救治需要。

冬奧會的籌備和宣傳也促進了冰雪運動的普及,有越來越多的公衆開始接觸冰雪運動。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頒布了帶動3億人參加冰雪運動的實施綱要。在近日國家公布的一次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已經有3.46億人參與了冰雪運動。

在楊渝平看來,冰雪運動在大陸的發展一定是方興未艾,但與此同時醫生的責任也比較重,因為統計顯示,滑雪運動是所有的各類運動裡面損傷率發生比較高,損傷比較嚴重的運動。

滑雪場盡頭是醫院?冰雪運動熱來襲,冬奧會醫療專家教你如何防範損傷

楊渝平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中國也擁有自己的滑雪損傷資料,如職業運動員大概損傷率是普通老百姓的2倍,而無論是專業運動員還是老百姓最多的損傷是頭頸部的損傷,第二部位則是關節,其中膝關節占損傷率的8%。

楊渝平也進一步解釋了其中前三位的損傷原因:

第一位損傷原因是超過55%的技術性失誤。比如很多人其實不太會滑雪或者在剛滑雪的時候就要上冰雪場甚至到别的城市,其實失誤造成的滑雪損傷是特别多的,是以提示大家要在好好的學習了基本功以後,尤其是找一些專業的教練,然後再上滑雪場。

第二位損傷原因是意外撞上。滑雪場的時候發現很多高水準的人也會受傷,是因為通常在雪道上突然間有低水準的滑雪者受傷摔倒以後,高水準的人反而絆倒了,這種情況接近四分之一,提示大家雪道上一定注意自己的位置和技術。

第三位損傷原因是氣溫。目前我們看尤其是在平原地區,冬季氣溫比較低,山頂上可以達到零下-30度,是以這樣可以一部分人突然間出現有損傷,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護的問題,保溫的問題,是以滑雪上除了物質的因素,就是我們的滑雪器具和護具之外,一定要在人為因素上要避免剛才說的三種情況,大大減少滑雪損傷。

告别“周末勇士”

2022年除了冬奧會,還有将在杭州舉辦的亞運會,與此同時,伴随着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全民運動熱情日益高漲。國務院釋出的《全民健身計劃》顯示,到2025年按14億人口計算,将有近6億的人口經常參加運動。

不過,王雪松也指出,全民健身運動多的同時,帶來的運動損傷也增多,普通老百姓運動損傷類的疾病發生率也在提升,其中對運動損傷也存在很多認知誤區,對運動醫學本身也了解不多。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一些患者在發生急性傷痛時往往姑息治療,并且沒有尋求正規專業的醫療服務,很多也沒有到運動醫學科就診,最終可能會演變成慢性損傷,甚至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與此同時,目前公衆對運動醫學這一科目了解較少,不清楚哪些症狀應該去運動醫學科就診。戴雪松指出,與運動有關的損傷都可以考慮到運動醫學就診。運動醫學的覆寫面廣,不論是脊柱、關節的運動損傷,還是肌肉、肌腱、軟骨、韌帶這樣的結構損傷,甚至是與運動有關的心理疾病,都可以到運動醫學的專科門診就診。

“運動醫學針對的是骨關節、肌肉、肌腱、韌帶或半月闆等,在不正常的運動或者不科學運動的情況下,這些部位都有可能損傷,而且現在這個趨勢越來越多。” 戴雪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國家現在要實作全民健康,健康中國的目标,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參與到運動中,這就涉及如何安全地、科學地運動。

而且,需要強調的是,運動醫學不是年輕人的專利,還包括老年人。一般四五十歲以上的人群肌肉、骨骼、韌帶機能開始下降,包括身體的平衡性、靈活性、協調性都在下降,并不是一定要體育運動,有一些生活中看似一般的運動,就有可能造成這樣的損傷,這也屬于運動醫學的範疇。

楊渝平以一個常見的運動場景舉例:在籃球比賽中,一隊比分落後,為了幫助自己的隊伍追回比分,一位曾在場上叱咤風雲的老将登場了。他雖然表現亮眼,但膝關節很快受了傷。這就是前交叉韌帶斷裂,也是運動醫學界損傷率最高的病之一。

韌帶是兩端連着骨頭的纖維結締組織,是保證人體關節、骨頭連接配接穩定性的重要接口,而交叉韌帶則是在人身體快速和旋轉運動時發揮作用。

滑雪場盡頭是醫院?冰雪運動熱來襲,冬奧會醫療專家教你如何防範損傷

對于韌帶斷裂,楊渝平指出“縫合韌帶”是一個很大的誤區,重建手術實則是最佳選擇。所謂重建手術,即從大腿的内側取下兩根肌腱,在骨頭上打上骨隧道,把韌帶重新放在裡面。經過半年到一年的時間,這兩根肌腱就可以從一根沒有生命活力的肌腱組織變成類似于前交叉韌帶的韌帶組織。

“前交叉韌帶斷裂這個是運動醫學界損傷率、手術率最高的疾病,在北醫三院運動醫學研究所所有的手術量裡面占到了三分之一,我們大概一年要做3000-4000例前交叉韌帶的重建手術。” 楊渝平介紹稱。

在生活中,有很多和受傷的“籃球老将”相似的人,被稱為“周末勇士”。平日裡,他們忙于工作和應酬,運動較少,但一旦到了重要比賽就想要上場為團隊出力,此時就會因為很長時間沒有适應高強度運動而出現損傷。是以,平時疏于運動的“上班族”,一定要謹慎參與劇烈運動,并做好熱身運動。

其實,運動損傷不隻出現在運動比賽中,有時一個簡單的生活場景就可能造成損傷。半月闆損傷就是另一種常見的運動損傷,尤其是對老年群體。有很多老人表示“我隻是上個樓梯就扭傷了半月闆”、“我沒有受到外力的沖擊和撞擊,但去醫院檢查就發現半月闆損傷了”。

王雪松指出,因為老年人的半月闆出現退變,更容易受到損傷。

半月闆是一個夾在股骨和胫骨之間的纖維軟骨的結構,它能夠分散關節壓力、增加關節穩定,起到緩沖的作用;同時它還分泌一些滑液,有一定營養的作用。王雪松表示,随着年齡的增長,半月闆局部的水分會減少,彈性會下降,它承載負荷的能力也會下降。在這種情況下,膝關節受到很輕的扭轉也可能使半月闆被擠壓而損傷。而對于年輕人,半月闆損傷可能是受到沖擊或暴力扭轉導緻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半月闆内部血供極不豐富,一旦損傷,自行愈合幾乎是不可能的。是以,一旦出現了膝關節扭傷之後反複長期的腫脹,而且在運動後加重,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做磁共振的檢查,一經确定半月闆損傷,大多數的病患均需要手術治療。

除了半月闆,人體的其他關節也會因為年齡的增長而出現退變。一旦出現突如其來的疼痛症狀且無法緩解,一定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戴雪松表示,及時确診,接受治療,才不會使病情惡化。“很多病人之前總以為自己用點藥熬一熬就能夠過去,但是很多情況下不遂人願,接下來整夜睡不着的時候才到我們醫院來。”

“我們需要把專業知識用在這樣的運動損傷的病人中,讓病人得到及早的診治、優良的醫療服務。”戴雪松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