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落霜。今天繼續盤點網文20年來的科幻小說代表作。
關注落霜,擷取更多網文盤點及推書資訊。
最後一期:中國科幻界唯一的真神——劉慈欣
如果說之前的盤點和排名,大家可能存在很大争議的話,那麼這期,應該都沒什麼太大的意見。
《三體(全集)》——征服世界的科幻神作!

每個人的書架上都該有套《三體》!關于宇宙最狂野的想象!就是它!征服世界的中國科幻神作!包攬九項世界頂級科幻大獎!出版16個語種,橫掃30國讀者!奧巴馬、雷軍、馬化騰、周鴻袆、潘石屹、紮克伯格……
強推!劉慈欣獲得2018年度克拉克想象力貢獻社會獎!
劉慈欣是中國科幻小說的最主要代表作家,亞洲首位世界科幻大獎“雨果獎”得主,被譽為中國科幻的領軍人物。
這本書被稱為中國科幻的基石,是硬科幻的典型代表,知識量很是龐大,當然對于我們這些科幻迷們,基本還是看得明白也了解得了。
設定新奇精巧,場面宏偉壯觀,劇情波瀾起伏,人物也足夠深刻,立足于現實着力于虛幻,建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宇宙。
大劉厚積薄發,不足百萬字,寫盡億萬年文明圖景,起于文鴿,終于末日,對政冶的假設、人性的探讨、文明的碰撞、宇宙終極問題的思考處處可見,作者實體學功底相對紮實,人文知識與文化底蘊亦見絕俗。
或許是偉大作家的通性,他們能看到這世界光鮮美好的外表下所隐藏的殘酷真相,而後愈看愈對這世間感到不滿和失望,于是以手寫心,嬉笑怒罵來揭露這世間的種種醜陋。
在劉慈欣的筆下,這世間露出了它最猙獰、醜陋的一面,他将世界看似美好的外表剝下,将它殘酷的核心赤裸裸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而與之相反的是他對宇宙的描寫,宏大、瑰麗,令人望而生畏,如癡如醉。無論是黑暗森林法則還是降維攻擊,他将自己所了解的宇宙一一描繪出來,令人震撼。
熱門章說:
近年國内小說綜合素質最佳,以一己之力将中國科幻拔到世界高度,也是第一本将中國科幻帶入主流公衆視野的扛鼎之作。
《最璀璨的銀河:劉慈欣經典作品集》——精選了大劉十一篇經典短篇作品,七篇都獲得了中國科幻銀河獎!
《 最璀璨的銀河——劉慈欣經典作品集》立于想象之巅,在繁星之上,在三體之前。《 最璀璨的銀河——劉慈欣經典作品集》精選了劉慈欣的11篇經典短篇作品。
這11篇作品中有7篇獲得了中國科幻銀河獎,本産品可謂是“最璀璨的銀河”。正是這11部精彩的作品,給《三體》的誕生奠定了基礎,這些作品,像一群璀璨的星星照亮了《三體》的前夜。
沒有這11部作品的“厚積”就沒有《三體》的“薄發”。這11篇作品恢弘大氣、想象絢麗,既注意極端空靈與厚重制實的結合,也講求科學的内涵與人文的美感,具有濃郁的中國特色和鮮明的個人風格,為中國科幻确立了一個新高度。
很經典的一個合集,大部分都是大劉的高分代表作,而且解決了一個重要問題,有些小說沒有單行本,又沒收錄在一個合集裡,而且合集之間還有重複,是以用這本來緩沖是個不錯的選擇。
本書收錄了十一部作品,都是寫于《三體》之前,其中不乏《三體》的雛形和影子,是大劉多年科幻創意的積累。
《贍養人類》
《流浪地球》
《白垩紀往事》
《超新星紀元》
《地火》
《地球大炮》
《帶上她的眼晴》
《全頻帶阻塞幹擾》
《詩雲》
《鲸歌》
《朝聞道》
書友神評:
《流浪地球》講述了地球面臨重大危機、環境日益惡化、前途未蔔的時刻,人類社會如何發展演變,各種思潮表現的淋漓盡緻。作品中關于“逃出太陽系”、“停止地球自轉”等大膽的想象,必定招來一大波“挑硬傷”,但對于大劉的粉絲來說,硬傷又有什麼關系,故事好看才最重要。該作品的同名改編電影挺好看的。沒看過可以去看看。
《贍養人類》是非常有深度的作品,觸及到了當今社會的教育體制問題。當科技發展滲透到教育領域,優質教育資源配置設定的不均衡,在高科技推波助瀾下,導緻人類階層劃分日漸明顯,階級間差距不斷加大,直至發生斷裂,由階級差距的量變,發展到物種劃分的質變——如果沒有資格接受高等教育,就會淪為低等物種,就像人與猿的差别,細思極恐。
《白垩紀往事》講了兩個物種共同控制地球的狀況,隐約可見人類與AI共同控制世界的預言。
《超新星紀元》中大段的天文景觀描寫,極其瑰麗炫目,在大劉的其它作品中很少看到。
《地火》、《地球大炮》、《帶上她的眼晴》,都展示了人類向地球内部發展的設想。
《全頻帶阻塞幹擾》反映了利用來自太空的電波傳輸幹擾,達到電子作戰目标的新型戰略核心思想。
《詩雲》,如果科技發展的趨勢無法阻擋,那麼科技發展的結果是否絕對無法改變?面對高等科技智能,人類的優勢在哪裡?我們的創造性、情感、藝術靈感是AI無法企及的,此文中以藝術戰勝科技的故事,具足哲學美感。它告訴迷茫中的人們,智慧生命的精華和本質,是技術無法觸及的。
《鲸歌》,最後沃納大笑的畫面還曆曆在目,“社會不給的,他們自己來拿”,我們人類之間總是一種罪惡結束另一種罪惡,因為人性貪婪是無止境的,而鲸自始至終都是那個無辜的受害者。
《朝聞道》我已經忘了是去年還是前年或大前年讀的。說實話,對我的觸動很大,甚至可以說其對我的鼓舞和影響,讓我一個文科生想弄清數理科學家在這一個多世紀以來到底在幹什麼的決心和信心以及好奇心更加強烈,作用不亞于《三體》。
這十一個小故事都是大劉早期的作品,可見《三體》的成功并非偶然,沒有前期十幾年的鋪墊和積累,就沒有《三體》的噴薄而出。
那輝煌燦爛的史詩般巨著中,不要錢一樣随意揮灑的靈感和創意,哪一個不是作者心血澆灌而開出的花朵!現在,大劉正在醞釀新的作品,他希望可以超越《三體》,讓我們靜待佳音吧!
大劉的作品,在起點小說網上可看電子版。
明天恢複兩更,下個盤點的分類,是懸疑靈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