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話裡話外:制造業的N種生産計劃

       我服務的某裝備制造企業,今年新進了50多名大學生,他們廠這幾年發展挺好,訂單接不過來。為此在沿海某開發區建立了廠區,計劃明年進入量産階段。現在這批新大學生在老廠實習,準備一年後派往新廠。

    進入企業的大學生有一個普遍的感覺,就是生産企業有很多計劃,各個機關、各個崗位天天都在談計劃、與各種計劃打交道。但是對計劃是什麼,大學生還是鬧不明白,就想讓我給講講。

    計劃,簡單說是企業的一種工作安排,因為有專業分工、企業就需要跨部門分工合作,有合作就要事先有安排,這就叫有計劃。

    計劃有多種分法,不同的分類次元派生出不同的計劃叫法。

    如果按照計劃所對應的制造環節分,有銷售計劃、出産計劃、發貨計劃、投産計劃等。

    按照計劃編排的周期和頻次分,有月計劃、周計劃、日計劃。

    按照計劃對應的物料來分,有零件計劃、部件計劃、總裝計劃、現場施工計劃等。

    按照生産組織方式來分,有外協計劃、自制計劃。

    按緊急程度分,有正常計劃、臨時計劃、插單計劃。

    按計劃的"力度"有分,有先行計劃、預投計劃、補件計劃。

    按産品生命周期分,有量産計劃、研發計劃、試樣計劃。

    按計劃下達的方式和狀态分,一次性計劃、有滾動計劃。

    有些企業,特别是老國企(從蘇聯的計劃經濟模式演變而來的),在月生産計劃等"規律性"計劃之外,還有一種叫"另投計劃"的,也可以了解為"例外計劃",或者說因為沒有趕上計劃周期,而追加安排的計劃。

    上述兩類或者多類計劃的組合,就形成了企業的常用計劃定義。比如計劃周期如果再加上"限定詞",就是月生産計劃、周生産計劃、日生産計劃,或者說月銷售計劃等等。

    這些計劃雖然分類繁多,其實單一次元反而清晰。然而企業中之是以計劃的叫法不一、了解不一,主要是大家沿用了舊有的習慣,省去了準确的叫法和定義,因為沒有準确描述計劃的本質含義,這就使得新進的大學生無法了解。

    我每每與企業的生産計劃部交流,都不能了解他們所說的"我是負責生産計劃的"這句話的含義,是負責與銷售接口的月銷售滾動計劃?還是負責與協調交貨期、原材料準備的投産計劃?還是負責每天的機台作業計劃?如果這些名詞說不清楚,就很難知道對口崗位和人員的職責,那就很難進行分工協作。很多計劃執行的偏差就是這樣來的。

    生産計劃的N種含義,需要我們剝絲抽繭,問清楚、想明白,說來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将上述概念程式設計教材、做成考題,是普及計劃知識的好辦法。企業不妨拿去試一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