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略方向:ERP系統是為企業的管理者服務的;
ERP系統,中文名稱叫做“企業資源管理系統”,一般來講,企業資源包括,人力,資金,供應商,生産裝置,倉庫,物料;同時,在企業的運作的過程中,就很形成資金流,物流和資訊流;對于企業的經營者來說,根據資金流物流和資訊流來判定這個企業的健康情況,是以我們可以說好的ERP系統是企業的體檢表;
二、如何選擇ERP軟體
戰略是要落地的,換句話說,ERP的價值展現在資金流、物流和單據流上,但是資金流、物流和單據流這幾個概念還是有些太寬泛,對于企業的采購者來說,企業要買的是一套能夠記錄資金流、物流和單據流的軟體;
如何考察軟體的功能是一個問題?通常采購公司是怎麼做的
1 通過招标來進一步獲得各個軟體能實作的功能,通常的做法是散出采購ERP的資訊,然後由各家ERP公司的人員去競标遊說,在與供應商打交道的過程中,記錄下一些關鍵資訊,然後進行比對采購;
2 通過咨詢公司進行業務咨詢,然後由專業的咨詢公司給出方案;
如何将供應商給出的方案同公司的戰略聯系起來?
即便是現在有了咨詢公司的專業建議和供應商給出的産品展示資訊,但對于IT采購的管理人員來說,要選擇一款包括采購、銷售以及财務、生産等業務軟體來說,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為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具體選擇哪家軟體需要征求采購、銷售、财務以及生産部門的意見,為了打消各方的顧慮,采購人員一般會向供應商提出,進行成功案例參觀的要求,而供應商一般也會滿足這種需求,最後采購召集一幫人去參觀,參觀回來大家進行投票選擇;
對實地參觀的評價:1 參觀可以展現的隻是點上的應用,讓各部門對點上的應用更加深刻;2 一般來說,能參觀的客戶一般是供應商的樣闆客戶,應該是系統應用的比較好的客戶,是以樣闆客戶讓自己看到最好也就是應用成這樣; 3 由于物流、單據流和資金流是建立在對業務了解的基礎上的,單靠點上的應用在沒有業務了解的基礎上,沒有辦法判斷是否已經形成了穩定的物流資訊、單據流資訊和資金流資訊;
是以在采購軟體前,需要将自己的單據流轉流程圖搞清楚,然後根據自己的流程與軟體的流程進行比對;如果比對度高,則進行購買,如果比對度不高,則需要慎重;
三、采購與各部門之間的關系
采購向管理層負責,同時各管理層需要配合采購的需要;
采購的第一要務就是要求各管理層整理出自己的業務流程圖;
采購的第二藥物就是要求各管理層将自己的業務流程同軟體比對起來;
四、業務流程比對的取舍問題
一切取舍都是為了最後的資料報表是穩定而長久的
1 由于每個軟體都是有長處的,同時也有缺點的,如果是一般的小公司,在采購軟體的時候,盡量用标準版,因為小公司沒有精力去支付高昂的開發費用;
2 如果是大公司,在采購軟體的時候,同樣要避免進行二次開發,不要因為一些操作性或易用性的問題而要求軟體公司去修改軟體,即便是可以支付高昂的開發費用,如果有想動軟體結構的想法,那麼可以考慮去訂制一套軟體了;
3 在選擇軟體的時候,易用性問題可以忽略;
4 流程性問題需要重點關注,但對于那些流程要在系統内完成,那些線上下完成,仍然需要的進行取舍;不要為了所謂的管理需要将所有的流程都進入系統;
五、曆史資料歸檔
曆史資料歸檔簡單的了解就是将不在用的曆史資料從生産資料庫遷移到備查資料庫;
一個ERP軟體是否有曆史資料的歸檔設計和考慮,這屬于ERP軟體的天生能力問題,當然截至目前來說,ERP軟體的曆史歸檔還是需要考慮的,因為不是每個軟體都有這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