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什麼禮物能讓你心頭一熱——品2022齊魯民俗網絡春晚

若幹年後,我還記得那個飄着雪花的冬夜,兩個年逾六旬的盲藝人到我們村說書,記不清說的是啥了,但記得那撕心裂肺的訴說,記得那抑揚頓挫的腔調,記得那或急或緩的鼓點,記得那晶瑩的淚水。是什麼撥動了我的心弦?以至于跨越時空,久久不能忘懷。是質樸、是率真、是帶有泥土氣息的真誠表達,是鄉野之韻味。

古人說,禮失而求諸野,野生的,綠色的“禮物”,才讓人挂念。

看罷省文聯集結藝術家們打造的齊魯民俗網絡春晚,我覺得讓我心頭一熱的,也恰恰是“野”,散落在民間的“野”,紮根在人們心頭的“野”,從博物館展陳櫃裡、史志上、家譜中走到舞台中央的“野”。它沒有一般晚會的“鬧”,沒有一般晚會的豪華舞美、強大陣容,沒有大而全的俗套。它隻是沿着黃河流淌的方向,展現出兩岸老百姓的喜怒哀樂、春夏秋冬,展現出他們對“人倫日用”的無比眷戀與喜愛。

什麼禮物能讓你心頭一熱——品2022齊魯民俗網絡春晚

獨一無二的美,才是真美;紮根泥土的綻放,才是真綻放。

黃河水滋養的詩人塞風,有一首詩叫《我熟悉這條河》,他寫道:“龍的圖騰造型/在地球的東部遊動起落/所繁衍的偉岸民族/獨具金子的光澤”。晚會以黃河為主線,貫穿“魂”、“韻”、“情”、“夢”、“美”五章,讓黃河形象清晰地立在舞台上。如《黃河夯号》+《黃河頌》巧妙地把山東陽谷的6名農民質樸的号子和鋼琴加古筝演繹的《黃河協奏曲》相結合,铿锵奔湧的鋼琴曲中添加了黃河夯号“野”的粗糙,高亢雄渾,伴之以古筝曲演繹隽永流淌,一曲下來,令人内心激蕩。以黃河安瀾大背景下的原型人物創作的歌曲《村長外号叫“老邪”》,歌詞以正話反說的“野”趣,為那些堅守原則、積極作為、擔當奉獻的新時代基層村幹部們畫像,作品借鑒了濱州沾化“漁鼓戲”的調式結構特點,結合新時代音樂創作的現代技法,增強了唱腔活力,突出了叙事特點,傳統與現代,“雅”與“俗”達到完美融合。結尾歌曲《黃河萬古流》,是著名作曲家李雲濤的最新奉獻,歌唱家黃華麗傾情的演唱,仿佛是山野吹來的春風,将黃河兩岸萬物吹醒。

沿黃的村莊,就像一粒粒珍珠,讓黃河這根金線穿成了項鍊——民間藝術的項鍊。我看到木版年畫、剪紙、織錦、花布印染、泥塑、面塑等造型成為大螢幕背景,這些凝固的風景裡掩藏着黃河的行迹,黃河的風姿,東明舞獅、呂劇、魔術、國術、平劇、魯西南吹打樂、琵琶古曲、膠州秧歌、海陽秧歌、鼓子秧歌等讓人目不暇接。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泰山皮影戲,皮影戲傳承人範正安那忘我的表演讓人驚歎,“腦裡想着詞兒、嘴裡唱着曲兒、手裡舞着人兒、腳下踩着錘兒”,五官、四肢、頭腦一刻都不能閑着,那功夫,真是“野”味十足!壬寅虎年,哪能缺了虎元素。布老虎、年畫虎、剪紙虎、曹州江米人虎、曹州面人虎錫雕虎、膠東大饽饽虎、琉璃虎、磚塑虎等點亮舞台。拿着“泥叫虎”,身穿虎頭鞋頭戴虎頭帽的小孩子們共同玩耍。我體會到了鄉野之趣。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怎麼化?怎麼鑄?需要提醒,更需要反複提醒,如春雨潤花、清渠溉稻。剪窗花有什麼含義?“壓歲錢”的說法是怎麼來的?過年為什麼吃素餡餃子?大年三十為什麼不倒垃圾?大年初一為啥講究不動火?大年初二回娘家,為啥說“娘親舅大”?大年初三“老鼠嫁女”的故事,你知道嗎?大年初四有什麼忌諱?晚會中的嘉賓,追根溯源,娓娓道來,說得恰到好處,有滋有味。

什麼禮物能讓你心頭一熱——品2022齊魯民俗網絡春晚

新穎的形式,能增加内容的分量。齊魯文化、黃河魂魄,呼喚耳目一新的表達。齊魯民俗網絡春晚的形式,強化網絡特性,注重網絡傳播特點,可否用一句話概括“民俗+網絡+”:民間藝術+區域生活+區域美景=融合設計,現代藝術+非遺傳承=嫁接創新,讓人們看到了傳統文化的時尚表達,不是傳統意義的視覺再現,而是多媒體多層次趣味化娛樂化的表現。

“黃河多像站起來的一片海”,這是詩人眼中的黃河,讓黃河這一躺着的的形象站立起來。齊魯民俗網絡春晚也如此,熟悉的場景、熟悉的旋律陌生化,用時尚元素賦予黃河兩岸的微小碎片以存在感、整體感、時代感。比如VCR先導片—《山東年 中國年》以孔府過大年的民俗對中華民族的深遠影響為切入點,片中融入黃河、漢服、非遺等元素,運用時尚大片的拍攝手法,将山東傳統民俗做了一個網絡時尚表達。透出個性化的詩意之美和悠遠之思。受到民間編織手造類非遺的啟發,主創們在傳唱曆史悠久,齊魯地域特色鮮明的山東民歌《趕牛山》《打棗》《包楞調》中加入山東民俗的魯繡、魯錦、印染、柳編、草編等民間編織技藝元素,進行舞蹈編排設計組合成《編織夢想》。平劇念白、青衣與傳統舞蹈演繹的《琴台高會賞牡丹》,把牡丹文化和詩詞文化進行了有機融合、《戲韻武魂》把中國文化愛好者俄羅斯安德烈一家三口呂劇和國術捏在一起,真有了“野生”的韻緻。

什麼禮物能讓你心頭一熱——品2022齊魯民俗網絡春晚

可以說,晚會是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鮮活案例,是不斷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的生動實踐。

前年夏天,著名作家莫言到了黃河口,由衷感歎:“黃河入海處,必有大文章。” 可以說,以“黃河入海、盛世新春”為主題的齊魯民俗網絡春晚,也是一篇大文章,是獻給觀衆的最美好禮物。(逄春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