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邯鄲市這個縣得名不光因為漳河,還為了避開一位18歲皇帝的名諱

縱談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曆史,大家好,我是「 ”青史君”,歡迎關注「 ”青史觀”,每天為您帶來新鮮、有趣、幹貨滿滿的曆史故事。 邯鄲市臨漳縣是河北省的著名文化古城。這裡出名不光是因為境内的著名古都邺城和曹操營建的銅雀台,還因為這裡豐富的文化遺存和各種名人雅士。 臨漳縣邺城遺址 這裡的古稱「 ”邺城”變為「 ”臨漳”,竟然是為了避開一位皇帝的名諱,這位皇帝就是西晉時期的末代皇帝司馬邺。 于和偉版曹操 在中國曆史上,完成了三國統一,結束分裂的西晉王朝是不折不扣的短命王朝。這個王朝從司馬炎登基到最後滅亡隻經曆了短短的52年時間,隻經曆了四代皇帝。西晉王朝建立後,統治階層迅速腐化,國内的諸位宗室還發動内亂危害社稷,北方的少數民族也不時南下。最後,西晉亡于異族之手,連皇帝也被俘虜殺害,這可真算是個悲劇! 公元311年,匈奴領袖劉聰派遣大将石勒、王彌等人南下進攻,在甯平城戰役(今天河南鄲城縣)中,匈奴軍隊殲滅西晉主力,殺死太尉王衍。随後,南下的匈奴大軍攻破西晉首都洛陽,俘虜晉懷帝司馬熾,屠戮軍民三萬人後揚長而去。史稱這次變亂為「 ”永嘉之亂”。 國不可一日無主,在這種情況下,風雨飄搖的西晉王朝的第四位皇帝登基,他就是司馬熾的侄子,被後世稱作晉愍帝的司馬邺。 西晉王朝疆域圖 司馬邺繼位時不過13歲,國力衰微分崩離析,對外沒有可作戰的軍隊,對内沒有安邦定國的能臣。司馬邺在長安繼位後,匈奴軍切斷了供給長安城的糧道,狼狽萬分的司馬邺一度隻能以曲餅充饑(酒曲制作的餅)。 公元316年11月,食糧斷絕無力回天的司馬邺被迫投降匈奴領袖劉聰。晉愍帝司馬邺被送往平陽被封「 ”懷平侯”。身居侯爵,但匈奴人卻故意讓他給狩獵隊伍帶路、洗刷杯盤,以這種方式羞辱西晉的末代皇帝。 西晉武士俑 公元318年2月,司馬邺最終被劉聰處死,年僅18歲。西晉王朝走下曆史舞台,北方陷入無休止的混亂。西晉貴族南遷建立起了新王朝,史稱東晉。 因為「 ”邺城”和司馬邺名字中的字兒相同,為了避諱,「 ”邺城”被改稱為了「 ”臨漳”。這麼命名取意臨近漳河之意。 今天的漳河 在之後的曆史歲月中,「 ”臨漳”縣名基本沿襲使用下來,1993年,臨漳縣劃歸邯鄲市管轄。 做為一個曆史文化名縣,臨漳的知名度有多高不用多說。有趣的是,臨漳得名卻始于一位王朝末代皇帝,這在臨漳的文化、曆史長河中也算是很有意思的一筆了! 好了,今天我們的故事就說完了,歡迎關注我們下次釋出的文章。您也可以留言來說您想聽的故事,想了解的曆史,我們盡量滿足您的要求,講給您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