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在北京之前,世界上有20座城市舉辦過冬奧會。和夏奧會的舉辦地不同,此前舉辦過冬奧會的大部分是小城市,冬奧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它們。不少曾經默默無聞的城市被冬奧會帶火,成為冰雪聖地和熱門旅遊城市。還有的,卻繼續沉寂。當盛況過去,一座城市應該怎樣對這些場館設施進行後續利用,讓它們為城市發揮作用,這為後人提出了一個課題。

第十四屆 南斯拉夫 薩拉熱窩

1984年2月8日-2月19日

49個國家1272名運動員參加,6大項10分項39小項

這是首度在社會主義國家舉辦的冬奧會,而他們此前已經擁有成功舉辦包括高山滑雪世界杯和錦标賽等大型冬季運動賽事的經驗。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雖然在這屆冬奧會的開始階段因為氣候條件影響發生了一些狀況,并導緻高山滑雪賽事不得不延後4天進行,但總體來說,這屆冬奧會被廣泛視為一次巨大成功。自此,南斯拉夫國内開始大力開展起冬季運動。但在1992年爆發的波黑戰争嚴重毀壞了這座城市的冬奧會建築設施,有些場館此後得到修複,但更多的從此被廢棄。

第十五屆 加拿大 卡爾加裡

1988年2月8日-2月28日

57個國家1423名運動員參加,6大項10分項46小項

許多年以後,當人們談起加拿大史上舉辦的第一屆冬奧會時,他們将會想起的是日均17℃的高溫。當一波猛烈的奇努克風吹過卡爾加裡這座山城,不僅帶來了創紀錄的高溫天,也完全攪亂了室外賽事的日程。一些項目被延後,因為強風會給運動員帶來危險性;一些場館則不得不使用人工造雪裝置。這也是冬奧會史無前例第一次将所有高山滑雪項目放在人造雪上進行。在不合時宜的天氣以外,這屆賽事還因奧地利滑雪隊隊醫約爾格·奧博哈爾(Joerg Oberhammer)的慘烈死亡而籠罩上一層陰影。2月25日,當他和一名滑雪運動員發生沖撞後,被撞進一台壓雪車底下,當場被碾壓緻死。類似的死亡事件在冬奧會曆史上不止一例。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雖然發生了這些意外,此次冬奧會對于提升卡爾加裡在世界舞台的形象仍然起到了關鍵作用。8.29億加元的巨資被證明沒有白花,5座建立的場館此後每年都被用于舉行各類雪上運動賽事,而加拿大也從此被視為冬奧會最佳舉辦國之一。

第十六屆 法國 阿爾伯特城

1992年2月8日-2月23日

64個國家1801名運動員參加,6大項12分項57小項

這是法國第三次舉辦冬奧會,而這屆冬奧會的申辦城市達到了創紀錄的7個,其中包括曾舉辦過冬奧會的科爾蒂納丹佩佐以及風景壯美的貝希特斯加登,這座小城以希特勒的“鷹巢”而得名。阿爾伯特城雖名不見經傳,但它的領先優勢是驚人的,他們獲得了51票,而第二名的索菲亞僅獲25票。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阿爾伯特城其實地理位置絕佳,至少被7座叫得出名字的大山環繞,非常适合舉行冬季運動。但舉辦冬奧會的經曆并沒有将此地發展成一座旅遊城市,它的支柱産業仍為工業。

這也是冬奧會和夏季奧運最後一次同年舉行,同時,觀衆也目睹了一些政治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參賽國的變化:柏林牆已于1989年末倒塌,德國終于得以作為統一國家參賽。而從前南斯拉夫分裂出來的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首次作為獨立國家參賽。

第十七屆 挪威 利勒哈默爾

1994年2月12日到2月27日,67個國家1737名運動員參加,6大項12分項61小項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你可能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座城市,不要緊,記住它是所有舉辦過冬奧會的城市裡最接近北極圈的就行。

第十八屆 日本 長野

1998年2月7日-2月22日

72個國家2176名運動員參加,7大項14分項68小項

長野也是實慘,此前兩次申奧,都在國内選拔階段就敗給劄幌。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這座地處北緯36度的城市,也是北半球的冬奧會舉辦地裡最南端的城市。長野是座多山的城市,常年多降雪。他們當時面對的最大挑戰就是交通問題。奧運村距離市中心7公裡,賽場又比較分散,且多隻有一條路通向外界,容易導緻嚴重的交通堵塞。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日本政府決定将新幹線網絡延伸到長野,長野新幹線就是在冬奧會開幕前5個月通車的。

第十九屆 美國 鹽湖城

2002年2月8日-2月24日

78個國家2399名運動員參加,7大項15分項78小項

這是一屆尚未開始便已籠罩在醜聞中的冬奧會:在獲得主辦權前,鹽湖城已經申辦了四屆冬奧會,每次都隻能陪跑。1998年突然爆出醜聞,多名國際奧委會成員被指控收取鹽湖城申奧代表團的禮物。調查最終導緻涉事的國際奧委會成員被開除,而鹽湖城申奧委員會也更換了主席。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作為911事件後在美國本土舉辦的第一項大型國際賽事,本屆冬奧會全面提升了安保規格。

這也是世界反興奮劑機構成立後的第一屆冬奧會,多名運動員因未能通過藥檢而被取消比賽資格。

第二十屆 意大利 都靈

2006年2月10日-2月26日,80個國家2629名運動員參加,7大項15分項84小項

在爆出過此前的申奧醜聞後,國際奧委會改革了投票程式,都靈是新程式啟動後産生的第一個冬奧會舉辦城市。這也爆了個大冷門,此前瑞士錫永當選的呼聲是所有城市中最高的。

這是意大利第二次舉辦冬奧會,意大利人對此表現出極大的熱情,這也可被視為對于羅馬此前痛失2004夏季奧運會舉辦權的某種補償心理。在火炬傳遞中,各路名流齊聚一堂,當時已72歲高齡的喬治·阿瑪尼也興緻勃勃地跑了一程。而都靈冬奧會口号“激情在這裡燃燒”無疑是對于群眾熱情的最高度概括。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當然,意大利人的無序性在整個籌備過程中也暴露得很徹底:由于意大利政府的撥款不夠覆寫各項支出,籌備工作一度陷入窘境,并險些導緻都靈奧組委解散。都靈市内為此次冬奧會興建的地鐵整整推遲45天工期,直到賽事開始前一周才對外開放,并且讓人無力吐槽之處還在于不僅每晚6點即停運,且不能直達任何奧運場館。賽事正式開始後,又因為很多項目比賽現場出現大片空位而引起争議,官方給出的回答是:贊助商包了席位卻不到場。

雖然槽點無數,但必須承認這屆冬奧會對于提升都靈形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舉辦這屆冬奧會前,這座意大利西北部城市向來以足球聞名,意大利老牌足球俱樂部尤文圖斯就來自此地。但除此以外,它留給世界的印象模糊一片。但冬奧會的舉行扭轉了它的傳統形象,它富有活力的文化生活和曆史悠久的建築向世人揭開了自己神秘的面紗。都靈自此跻身意大利最受歡迎的旅遊城市行列,并且成為歐洲重要的體育之都。

第二十一屆 加拿大 溫哥華

2010年2月12日-2月28日,82個國家2626名運動員參加,7大項15分項86小項

溫哥華冬奧會将以艱苦樸素的精神而被載入曆史,這毫無疑問是進入21世紀以來最簡樸的一屆冬奧會。在籌備過程中,遭遇财政危機和經濟蕭條,導緻原本預算被大規模削減,溫哥華奧組委不得不放棄所有對于美學層面的追求,而本着極簡主義的态度建造和翻新場館。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在冬奧會開幕前,甚至有一些國外媒體質疑溫哥華街頭缺乏具有冬奧元素的裝飾,以至于當人們踏入這座城市的這一刻,他們完全感受不到冬奧會的氣息。難道為省錢竟然做到了這個地步?溫哥華奧組委有自己的苦衷。鑒于一部分冬奧會抗議者不斷毀壞此前已有的冬奧會紀念物,比如倒計時鐘,這迫使溫哥華市不得不裝了很多探頭。是以奧組委不得不盡可能減少奧運會相關的裝飾物,否則這座城市将為此投入更多警力,這無疑又将是筆巨資。

這屆冬奧會開始得也不平靜,就在開幕式前幾小時,格魯吉亞一名無舵雪橇運動員在訓練中身亡,這掀起了一波對于賽道安全性的質疑。

此前溫哥華奧組委專門斥1660萬加元的巨款更新了位于賽普拉斯山的比賽設施,然而發生在2009年到2010年間的厄爾尼諾現象卻導緻山上積雪不足。他們于是在250公裡外的土撥鼠公園裡勞師動衆地大挖積雪,并用卡車運輸到賽地,保證多項比賽順利進行。

第二十二屆 俄羅斯 索契

2014年2月7日-2月23日,88個國家2873名運動員參加,7大項15分項98小項

俄羅斯史上第一次舉辦的冬奧會,耗資史上之最,然而最後變為一個巨大的恥辱。

索契冬奧會最初預算為120億美元,最後實際投入510億美元,相當于2012年倫敦奧運會花費的三倍多。這屆賽事的收視率也是創紀錄的,全世界總共有210億人觀看了比賽。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俄羅斯代表團以33枚獎牌登頂獎牌榜,兩年後,世界反興奮劑機構證明俄羅斯國家層面在索契冬奧會期間資助運動員服用興奮劑并掩蓋事實。2017年,國際奧委會剝奪了俄羅斯代表團的13枚獎牌,不過其中的9枚後來被歸還。

第二十三屆 南韓 平昌

2018年2月9日-2月25日,92個國家2922名運動員參加,7大項15分項102小項

冬奧會版圖上的又一塊空白被填滿了。在此前申辦2010和2014冬奧會過程中,平昌兩次都以微弱劣勢出局。而自從痛失2014年冬奧會舉辦權後,南韓花大力氣發展冬季運動并興建場館,平昌奧運會所有13座場館中有7座都是建立而成。

這些城市因冬奧被世界認識,也因為冬奧被曆史銘記(下)丨冬奧特刊

平昌得以戰勝慕尼黑和安納西這些老牌歐洲城市的原因,主要來自于經濟層面。把冬奧會帶到南韓,意味着滑雪産業可能迎來潛在的機會。南韓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之一,該國群眾對于包括滑雪在内費用昂貴的娛樂活動越來越表現出濃厚興趣。

這座小城人口不滿5萬,乘坐高鐵50分鐘即可達首爾。前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當時就預測,這屆冬奧會“将留下一筆巨大的遺産,平昌将成為亞洲新的冬季運動中心,讓運動員和年輕人可以在自己國家練習冬季運動。”他的預言在今天得到一定程度的實作。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