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王陽明《傳習錄》八:克服習氣和人心弱點才能獲得成就

作者:無心蓮子
學習王陽明《傳習錄》八:克服習氣和人心弱點才能獲得成就

【原文】

又曰:“知是心之本體,心自然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弟(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若良知之發,更無私意障礙,即所謂‘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勝用矣。’然在常人,不能無私意障礙,是以須用‘緻知’‘格物’之功,勝私,複理。即心之良知更無障礙,得以充塞、流行,便是緻其知。知緻,則意誠。”

【譯文】

先生又說:“能知是真心的本來(功能)。看見父母自然懂得孝順,看見兄長自然知道恭敬,看見小孩落井自然有同情心。這便是良知,無需從外界去求得。

如果良知發展開來,又無私欲障礙,便是孟子所說的‘充分擴充這個善良同情之心,而仁愛慈悲則用之不盡’。但是一般人不可能沒有私欲阻礙,是以就要修習應用‘緻知’‘格物’的功夫,戰勝私心,恢複天理。

讓心體良知沒有障礙,便可以充分擴大心量,流通踐行,發揮作用。如此用功便是緻知,回歸自心。如果能夠達到純淨無染的狀态,自然能夠正心、誠意、格物。”

學習王陽明《傳習錄》八:克服習氣和人心弱點才能獲得成就

【注解】

一、知是心之本體。

知覺是真心的本來功能,而非本體。原文意思是“良知就是真心。”此義有待探讨。應該是:良知是真心的本來功能。如同“拍攝是相機的功能”同理。按文章的邏輯則了解為“攝像功能就是相機”。是以特别說明。

文章有好幾處都把良知當成了真心,我都一一注解了。有人說我敢懷疑聖人的話,在此隻是以事論事,從邏輯上讨論它的沖突。并非不敬及自大。學習過程中自然有疑惑,在了解能力之内盡量理順。如果到後面有新的認知,再做更正。僅供參考。

二、修學用功的程式。

在上一篇已經談及:格物,緻知,正心,誠意。在禅門中的方法便是參悟、開悟、保任、禅定(專注)。

三、為什麼很多人缺少同情心?

因為他覺得外界事物跟自己無關。這個源頭障礙便是“私欲”,我執。以自我為中心,别人的孩子跟我沒關系。傷害動物時,因為它是它,我是我,弱肉強食。隻有自己的口欲之歡,無法了解衆生與自己同體,皆同一個真心。

人類很難了解宇宙就是一個共同體。可以從量子的角度簡單了解一下:宇宙由一個能量體變化而形成不同的事物。一切衆生、事物的源頭皆是能量。因緣不同而産生了不一樣的結構和功用,變成相對的個體。但是能量并沒有隔離開你、我、它。我們如同大海中的不同的浪花,但我們都是大海的一部分。(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學習王陽明《傳習錄》八:克服習氣和人心弱點才能獲得成就

【原創聲明】

1、文章僅是個人學習和了解,為抛磚引玉,錯誤難免。敬請大家指正。

2、寫此文為了有緣者一起學習,提高。若有錯誤,将在評論區注明和道歉。

3、原創文字,轉發請注明作者。請勿擅自修改。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