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 九、體育場

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長安體育場興建于1956年,它的時代特征就是簡陋,灰磚水泥的五層看台圍着用黑爐渣鋪就的400米環形跑道和草坪殘缺不全的足球場,幾個沙坑,一個寬大的主席台坐西朝東,體育場的東北部是掩映在樹林之中的一排小平房,就是市體委的所在地;南側也有一排平房,那是乒乓球及其他運動項目的場地,周圍有許多大樹和長滿雜草的大片空地;西南部有一座廢棄的紅樓,東部矗立着高聳入雲的跳傘塔,塔的東邊是一座矮矮的小土山。這便是體育場的全部。

盡管體育場乏善可陳,但是對我們很有吸引力,因為在那裡有跳傘訓練、足球賽和大片的荒野。

被譽為“勇敢者的運動”的

跳傘作為國防體育運動項目興起于上世紀50年代中期。1955年北京市跳傘運動俱樂部成立,一座伸開三隻鋼臂的跳傘塔現身于崇文門外龍潭湖畔。從1956年到1960年,全國先後修建了15座跳傘塔,石家莊跳傘塔便是其中之一。石家莊跳傘塔始建于1957年,建成于1959年,塔高約58米,塔台上方有約十米長的鋼臂伸向四方;塔身内部有螺旋形樓梯,通向靠近塔頂的塔台,塔台一米來寬,總共可容五、六人站立。這在當時是石家莊第二制高點,站在塔台上舉目遠眺,整個石家莊盡收眼底。

有一段時間,我們幾乎每天放學後都去觀看跳傘。鋼臂上有一條鋼索,一端連接配接降落傘釋放鈎,一端與卷揚機連接配接。操作人員操縱卷揚機升降直徑八米的傘圈,傘圈下懸挂着降落傘,運動員端坐其上。地面上用白灰畫出着陸點的圓圈。運動員根據風速風向調整傘繩接近目标。我們看着運動員升起跳下,百看不厭。在那個娛樂方式短缺的年代,這帶給我們莫大的快樂。

1981年,國家取消了傘塔跳傘比賽項目,加之八十年代末滑翔傘開始流行,傘塔跳傘走向衰落黯然謝幕,跳傘塔也慘遭拆除。

六十年代群衆性的體育運動非常活躍,足球最有人氣,各大廠礦企業都有自己的球隊,化肥廠隊和四大棉紡廠隊赫赫有名,體育場經常舉行球賽,球場開放觀衆如雲。我們弟兄仨算是球迷,長大後大弟曾經代表解放軍某部參加過全國聯賽,小弟也曾入選石家莊中學生隊。那時我們有球必看場場不落。石家莊球迷們熱情而文明,每次比賽,全場情緒高漲,後排的人總是站起來觀看,有人替場上的逼近球門卻遲遲不出腳的隊員着急,情不自禁地擡腳而踢到前面的觀衆的事情常有發生引起哄笑。

60年代中期,市裡常常舉行航模比賽。由跳傘航模摩托俱樂部合并而成的“國防體育俱樂部”,就在市體委辦公。我在一個發小的帶動下也參加了航模飛機的制作。我們從俱樂部買來零部件材料打磨成型,用稀料和廢電影膠片制作膠水,把各個部件粘合起來做成飛機模型。那位發小多年來經常參加航模比賽,頻頻獲獎。

1965年學校分來一個年輕的老師當我們班主任,他叫王中和,文革中改為王衛紅,他工作熱情極高,憑借家裡的關系,安排我們到市體委接受乒乓球訓練,教練都是由運動員擔任。可惜好景不長,剛學完推擋和扣殺兩個基本動作,文革爆發訓練中止。那時體育工作全面停止,但這也不影響我們去體育場玩耍,我們白天去捉蟋蟀逮蝈蝈粘知了,傍晚去挖知了猴,盡情盡興地揮灑着大把的時間。

文革爆發後,長安區改稱東方紅區,長安路改為東方紅路,長安體育場自然而然就改成了東方紅體育場,這裡成了石家莊召開全市大會的場所。1968 年 2 月 3 日,河北省革命委員會成立,在這裡舉行了隆重的慶祝大會,會後沿着“東方紅路”搞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遊行。

1972年體育場進行了翻修擴建,1982年清除文革色彩,恢複了長安體育場的名稱。

1992年體育場迎來了高光時刻,香港大亨鄭裕彤出資3.5億元,在體育場原址修建裕彤國際體育中心, 其占地總面積10萬餘平方米,主體結構總高度為45.88米。這是一座商體結合的建築,分為上下兩層,一層是裕彤體育商業廣場,面積近5萬平方米,二層是用800根石柱支撐起來的大型懸空式國際标準足球場,這是全國唯一的“空中綠茵場”,面積為5萬餘平方米,場内可容納3萬2千餘名觀衆。從2013年起這裡成為中國足球職業聯賽石家莊永昌隊的主場,作為中超聯賽的舉辦地,每場觀衆人數都超過2.5萬人。2015年石家莊有了自己的中超球隊,球迷有了自己的“協會”,我的一位技校同學曾擔任會長。石家莊球迷以特有的方式為自己的球隊加油鼓勁,用熱情和文明,使裕彤國際體育中心成為永昌隊16輪主場不敗的魔鬼主場。

幾十年過去了,長安體育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對于少年時代的長安體育場的記憶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特此鳴謝石君儒先生)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石家莊記憶九、體育場長安體育場離家很近,自然成了常去的地方,那是我們曾經的樂園,承載着我們少年時代的快樂,留下了許多回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