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虎年新春舞“火虎”“子接父棒”傳承千年非遺文化

作者:MtimeTime.com

(新春見聞)虎年新春舞“火虎” “子接父棒”傳承千年非遺文化

中新社合肥2月2日電 題:虎年新春舞“火虎” “子接父棒”傳承千年非遺文化

中新社記者 張強

搓麻撚子、制作虎頭、準備防火服……記者近日見到孫元多時,他正在為春節期間表演“火老虎”準備着。每年春節,火老虎演出是當地一項重要的民俗。

火老虎是流傳于安徽省鳳台縣山口村和淮豐村的一種民間舞蹈,至今已有千年曆史,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孫元多是火老虎項目省級非遺傳承人。

就在前幾天,孫元多領銜二十多位表演者,為當地返鄉群眾獻上一場火老虎演出。令他沒想到的是,現場人山人海,多家媒體争相采訪報道。

火老虎所用道具分虎頭、虎身、虎尾三部分。虎頭制作時先用竹篾紮成骨架,然字尾上麻撚子;制作虎身是将21塊泡桐闆以細鐵絲連接配接起來,每塊泡桐闆上鑽出12個等距的小孔,再将麻撚子安進小孔裡;最用桑樹條彎成上翹的形狀,即成虎尾。

孫元多說,一個火老虎制作前後有30多道工序,需要6人協作完成。其中,最難的工序要數麻撚子制作。“麻撚子要耐燒且不起明火,舞起來才會火星四濺,不會燒傷人。每個撚子有10厘米,由三股麻絲搓成,取材時隻能用秋麻最裡面的纖維。”

時至傍晚,天漸暗,孫元多戴上帽子,護住頭和脖子,隻露眼睛,再穿着防火服,戴起手套,然後将虎皮、虎頭、虎尾捆在身上,兩手各拿一棍作虎的前爪,開始登場。

頓時,火老虎火星四濺,同獅子“搏鬥”在一起。整場表演張弛有度、妙趣橫生,引得觀衆連連拍手叫好。

孫元多說,火老虎表演中包含老虎、雄獅、雌獅、幼獅、土地神及領獅者等角色,要20多人配合。“火老虎身上約有600個麻撚子需要6人同時點火,不然後點的剛點着,先點的已經燒完了。”

孫元多告訴中新社記者,以前,表演到尾聲時,都是火老虎不敵兩獅,滿身帶火撲進水塘。現在改變了表現形式,用濕毛巾将火滅掉來代替;防火服代替了演員身上用來防火的濕麻袋、濕棉被。

孫元多從小跟随身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的父親孫永超後面進行火老虎演出,2018年父親去世後,他正式從父親的手中接過傳承棒。“火老虎是祖上傳下的,中間沒有斷過,我也會竭盡所能,讓這項傳承千年的非遺發揚光大。”

孫元多表演時,他的兒子在一旁歡呼。“兒子還在上國小,我每次表演,他都會跟我一起,就像當年我跟随我父親一樣。等他長大,如果他願意,我再把手藝傳給他。”孫元多介紹。

火老虎表演展現着淮河流域群眾吃苦耐勞的精神品格和堅定樂觀的生活信念,具有民俗學等方面的研究價值。近年來,鳳台縣文化部門搶救性挖掘、保護、傳承火老虎藝術,鼓勵村級民間藝術團、花鼓燈藝術學校等多支隊伍學習傳承。

孫元多說,現在國家越來越重視非遺文化的保護,每年都有專項保護資金。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和從事火老虎這項非遺傳承。“一切都在向好,希望有更多的舞台,讓更多的人看到鳳台民俗文化中這一獨特藝術的魅力。”(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