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05年,82歲的張柬之帶侍衛把武則天的寝宮包圍起來,武則天驚問:“是誰作亂?”張柬之不疾不徐道:“二張已除,我等奉太子

705年,82歲的張柬之帶侍衛把武則天的寝宮包圍起來,武則天驚問:“是誰作亂?”張柬之不疾不徐道:“二張已除,我等奉太子之命清君側。”武則天聽後,聲音清冷道:“作亂已平,太子回東宮去吧!”

時間追溯到公元705年,正月的一天,重病在床的武則天突然被一陣喧鬧聲吵醒。

80多歲了,人一老了就安于享樂。武則天也一樣,到了晚年以後,寵幸張昌宗和張易之兄弟。寵得二張專權跋扈,插手朝政,朝廷百官都畏之如虎,一時間流言四起,人心不穩。

二張還挑撥離間,逼死了李顯的女兒女婿;就連武則天的子侄們都争相給張易之執鞭辔,尊其為五郎……諸多罪行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

不僅如此,甚至在這次武則天生病期間除了二張,誰都見不到她,萬一傳出什麼假聖旨也不是沒有可能……

眼見事态越發嚴重,以張柬之為首的五個大臣暗中積極聯絡,以“誅殺二張,匡複李唐”為口号,發動了政變。

卧榻上的她,一睜眼就看到了逼宮的場景。隻見文官武将簇擁着太子李顯而來,自己的親信“二張”早已身首異處。

面對這一局面,武則天沒有自亂陣腳,而是鎮定地思考:如何破局?如何絕地反擊?

幾秒後,她想到擒賊先擒王,從自己的懦弱兒子李顯入手。

她問李顯:“是你幹的嗎?既然你要清君側,那麼現在二張已死,你回你的東宮去吧!”

不得不說,這步棋太高了!

李顯沒什麼主見,本來也是被群臣架着來的。他一聽母親說得有道理,立馬準備撤退。當然,這也和他從小經曆的家庭陰影有關系。一般武則天一開口,李顯就會不自覺的一哆嗦。

就比如,李顯的兒子,女兒,女婿當時得罪了張昌宗兄弟,武則天讓他回去處理,他吓得直接逼死了他們。如今,武則天叫他退,他怎敢不聽。

誰知,這次逼宮的大臣實力強勁。這時候,桓彥範跳了出來,他主動開口怼了武則天。他說:“太子不能回東宮!他如今年紀這麼大了,您該還政于他!當年先帝把太子托付給您,是因為他小,如今,大家都思念李唐,您應該順應民意!”

此話一出,李顯才想起來,這次政變的主要目的不僅僅是殺二張,還要逼武則天退位。

刹那間,李顯這邊的人又凝聚了起來。也就意味着,這一回合武則天反擊失敗!

雖說已是強弩之末,武則天也不想輕易放棄。她再次振作,繼續抓對方的薄弱之處。這就好比一頭年邁的獅子遇見了牛群,必須找弱勢的敵人來攻擊。

她縱眼望去,看到李義府的兒子李湛,說:“我平時對你們父子不薄,竟然你們也參與今天的變故!”

李湛被武則天問得滿面羞慚,向後縮了縮頭。武則天見有了松動口,又瞅準崔玄暐說:“别人都是經過其他人推薦,朕才提拔的,但是你卻是朕親手提拔的,為何也在這裡?”

武則天本以為這招可駁倒崔玄暐,不料崔玄暐也是個辯才,給武則天來了個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說道:“我這樣做正是為了報答陛下對我的大恩大德。”

武則天一時被怼的語塞,意識到自己是保不住帝位了,為避免自己和武氏一族落個西漢呂氏的慘局,她選擇順勢而為,迅速遷居上陽宮。正月23日,武則天頒下制書,由太子李顯代行處理國政,大赦天下。24日,武則天将帝位傳給太子李顯。

李顯繼位登基,也就是唐中宗,這也是他第二次做皇帝了。

然而發動此次神龍政變的五大功臣,下場卻一個比一個慘,短短的一年内就竟全死了。張柬之和崔玄暐遭到武三思和韋皇後的誣陷接連被貶憂憤而死;其餘三人均被某人派人除掉。實在令人唏噓!

在古代,争權是非常狠的,要不是武則天也老了,不一定會敗在這些男人手上,但是這些男人也沒有赢,你方唱罷,我登台,就是這樣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