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部落客”郭傑瑞:我需要更多時間去體驗和了解中美價值觀差異

作者:海外網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上海2月1日電 題:“文化部落客”郭傑瑞:我需要更多時間去體驗和了解中美價值觀差異

中新社記者 李佳佳

美國猶太人、知名視訊部落客郭傑瑞發表的最新一期内容停留在“用京杭大運河淤泥做墨西哥面包窯”的讨論上。在中國,郭傑瑞因擅長拍攝介紹中美之間差異的視訊而走紅網絡,眼下,正值中國傳統新春佳節,他也選擇入鄉随俗過一個原汁原味的“中國年”。

“我是知道中國春節的,在美國,每年春節都會有慶祝活動,特别是在唐人街,會上演燈車遊行、舞龍舞獅、放紙炮等具有中國文化色彩的活動和表演。”近日,郭傑瑞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說,春節期間,不隻是生活在美國的華人,其他族裔的人群都會聚集到唐人街去慶祝,很多美國商場也會貼上“新春快樂”的智語,四處張燈結彩。

同樣是過年,不管是國外的聖誕節還是中國的春節都是阖家團圓的日子,是以會有很多相似的小年俗,“比如說大家都會歡聚在家中用餐,而不會選擇外面的餐廳,美國聖誕節會給孩子準備聖誕小禮物,中國的長輩們同樣也會給孩子們‘壓歲錢’”,在郭傑瑞看來,最大的不同恐怕就是放假的天數,“中國的春節有7天假期,聖誕節卻隻有1天,開心太短暫了”。

你一定沒想到,美國的孩子特别愛過中國的春節,“因為聖誕節的時候,街上可沒有那麼熱鬧,但是春節卻很熱鬧。在紐約,春節可是法定假日,學校是會放假的,很多美國孩子會去唐人街看舞龍舞獅,還可以放鞭炮,當然是紙鞭炮,沒有火星的那種”,郭傑瑞說如果讓他來做中國的春節推廣大使,那他一定會從孩子的角度入手,向他們介紹春節期間好玩的活動,比如剪紙、學書法、貼春聯,把家裡裝飾得紅紅火火。另外,他還會再介紹一些中國傳統美食的簡單做法,這樣友善父母和孩子一同參與。

大學時,郭傑瑞以交換生的身份來到中國台灣學習了幾個月,從此以後,他喜歡上了中國文化以及中國美食,他自稱比四川人還能吃辣,在視訊中點評美食時也常常以“辣不辣”為标準。

回憶最初是如何走上視訊部落客之路,郭傑瑞說,大概5年前,他發現中國網絡上有很多對于美國的介紹都不太準确,“比如很多人覺得美國人讀書免費、就醫免費,其實事實并不是這樣。讀書免費是因為群眾支付了高昂的稅收,看病免費是因為購買了昂貴的醫保”,郭傑瑞說自己拍攝視訊的初衷就是為了讓更多中國人看到一個真實的美國,用鏡頭向公衆展示事實。

漸漸地,從介紹美國,郭傑瑞開始關注中美之間的差異,不論是文化上的,還是經濟生活中的,“我的選題一般都來自于觀衆和粉絲的提問,大家好奇什麼,我們就去調查什麼,就去拍什麼,一切都以觀衆為中心”。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期間,郭傑瑞以短視訊的形式記錄制作《海外抗疫日記》,不僅在美國街頭實地采訪,探訪美國醫院,還探讨美國疫情暴發的原因,每一條都有數百萬的點選量。他以硬核解說疫情下的美國現狀而聲名大噪,但是背後“我的壓力很大,也很困惑”,“疫情、抗疫、疫苗、口罩這些本來是一個個科學問題,但是不知道怎麼在美國就演變成了政治問題。關于抗疫的報道,明明是說科學,但是别人看來卻變成了價值觀立場問題”,那段時間,郭傑瑞排解壓力的唯一辦法就是堅持隻說事實,“因為隻有事實才能經得起考驗”。

網絡上很多人習慣叫他“寶藏男孩”,也有人管他叫“美食部落客”,更多人愛稱呼他為“洋網紅”,但郭傑瑞對自己的定位一直是“文化部落客”,“因為這個(文化部落客的身份)能讓大家看到世界的多姿多彩,人類曆史發展了幾萬年,每個國家的人有很多不同,我們不隻是國籍不同、外表不同、語言不同,最重要的是我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也都不一樣。我們不要把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強加于他人,也不要用自己的思維方式去揣測别人的想法,隻有了解和尊重别人的文化,人和人之間才能更好地溝通,更好地和平共處。”

如果說還有什麼是他對中國感到好奇的,過去是美食和風景,現在則是中國的經濟社會運作方式,以及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在中國,大家特别在乎基本生活的保障,吃好、住好、身體好是每個人理所當然的基本需求,但是美國很多人并不這麼想,美國很多人的價值觀認為‘不戴口罩的權利’比‘自己生病’更重要,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我需要更多時間去體驗和了解這個價值觀的差異。”(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