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共赴一場美麗的冰雪之約

作者:光明網

【冬奧特稿之四】

共赴一場美麗的冰雪之約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帶來新氣象與新期待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 李曉 李苑

2008-2022。

當北京夜空中的巨大腳印還在人們記憶裡閃現,又一場奧林匹克盛會如約而至。

夏奧,冬奧;北京,北京。

是運動與運動的邂逅,也是文明與文明的重逢。沖破新冠肺炎疫情阻隔,與中國新春佳節浪漫相遇,成就奧運史上首個“雙奧之城”……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注定别開生面、與衆不同。

此刻,盛會開幕在即,倒計時即将變成進行時。奧林匹克公園内,“水立方”化身“冰立方”,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在冬夜裡被點亮;京張高鐵載着運動員們在京冀間快速穿梭,熱情的主人張開雙臂迎接遠方客人,冰天雪地間洋溢着歡聲笑語……

此刻,我們一起倒數,靜候中國帶給世界的驚喜。

中國風标注冬奧之“特”

“殘雪暗随冰筍滴,新春偷向柳梢歸。”

入夜的北京冬奧村,張燈結彩,喜慶充盈。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裡的皮影,卧室裡的剪紙,窗邊的火繪葫蘆裝飾,還有福字、春聯、燈籠、餃子,濃濃的年味兒撲面而來。

冬奧會遇上中國年,一場特殊的緣分,必将留下一段文明交融的佳話,交織出美美與共的優美旋律。

奧林匹克運動會,是運動實力比拼的競技場,更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大舞台。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印、福娃、金鑲玉、鳥巢、祥雲火炬等充滿中國色彩、中國風格的設計,令世人耳目一新。

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羅格贊歎:“北京奧運會讓東西方文化在奧林匹克五環旗下相聚,同時必将讓世人領略到中國這個東方古國的獨特文化和魅力。”

2015年,經過幾番角逐,第24屆冬奧會主辦權花落北京。中國将奉獻出一場怎樣的盛會,從那時起便成為全世界的共同期待。

習近平總書記向奧運大家庭承諾:“我們不僅要辦好一屆冬奧盛會,而且要辦出特色、辦出精彩、辦出獨一無二來。”

從依山而建的國家雪車雪橇中心“雪遊龍”,到寓意吉祥如意的國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飛燕”;從仿佛披着冰雪外衣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到取自敦煌壁畫形象“飛天”的首鋼滑雪大跳台“雪飛天”,一座座流光溢彩的冬奧場館與自然山水、曆史文化交相輝映。

抽象的滑道、冰雪運動形态與篆刻和漢字巧妙融合,靈動飄逸的冬奧會徽應運而生;國寶大熊貓和傳統紅燈籠“喬裝改扮”,化身萌态可掬的冬奧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奧運軍團的“國風”戰袍,在水墨山水演繹下,一筆一畫盡顯中國浪漫;冬奧獎牌宛如同心圓玉璧,冰雪紋和祥雲紋镌刻其間,東方文明與奧林匹克精神在方寸之間相映生輝……

于曆史深處探尋,從傳統中汲取滋養,中華文化标注了北京冬奧會的底蘊和特色。

2021年11月,意大利,冰雪項目新賽季開啟,北京冬奧吹響備戰沖刺的号角。中國雙人滑選手彭程、金楊在動人的國風音樂中,輕快地展現風采。

講述中國故事,展現中華魅力,已是中國體育健兒的自覺和共識。

金楊坦言,比賽選曲時,中國風音樂是首選,“經過多次溝通和協調,最終標明電影《夜宴》主題曲。我們很喜歡這首歌曲,想通過自己的演繹來傳遞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故事”。

以“中國風”托起“奧運範”,北京冬奧會必将再次驚豔世界。

山水間盡顯冬奧之“美”

冬日的崇禮,皚皚白雪籠罩山巒之巅。徜徉在清澈深邃的碧空之下,閉目仰天,清風拂面,一吸一呼,沁人心脾。

作為冬奧會雪上項目主賽場,河北崇禮以每年“10萬畝+”的速度造林植綠。全區森林覆寫率從2015年年底的52%提高到67%,奧運核心區林木綠化率達80%。

當冬奧會大幕開啟,一幅千裡冰封、萬裡雪飄的山水畫卷徐徐展開。體育設施與自然景觀,和諧相融;運動之美與生态之美,美美與共。

綠,北京冬奧會的鮮明底色。早在北京冬奧會申辦階段,中國即向國際社會莊嚴承諾,要舉辦一屆低碳冬奧會。

春華秋實,歲物豐成。如今,綠色故事、環保理念,已遍布中華大地的山川水系、林田湖草之中。

1.2萬平方米全冰面,國家速滑館創下冰面“亞洲之最”。如何更環保地制冰,成為一大現實挑戰。

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囑托時刻在耳:“要突出科技、智慧、綠色、節儉特色,注重運用先進科技手段,嚴格落實節能環保要求,保護生态環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國風格。”

低碳,再低碳!中國團隊放棄國際慣用的氟利昂制冷劑,選擇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作為目前最先進、環保、高效的技術,碳排放趨近于零,這在冬奧場館史上尚屬首次。

綠,無處不在,被嵌入每處設計、融入每個細節。接力火炬全部應用氫燃料;可降解餐具使用玉米、薯類等可再生資源;盡力減少紙張消耗,使用電子門票……

“中國堅持綠色辦奧,不僅實作了碳中和辦賽的承諾,也為未來奧運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借鑒。”國際奧委會北京冬奧會協調委員會主席小薩馬蘭奇如是稱贊。

賽後場館利用,是世界難題。如何避免“場館建設,頗費周折;賽事過後,棄之不用”的“一錘子買賣”情況?北京冬奧的回答是:不搞鋪張奢華,不搞重複建設;籌辦全程堅持綠色節儉的理念,将賽時需要和賽後利用相結合,為每座冬奧場館“量身打造”一份着眼于“後奧運時代”的發展規劃。

“水立方”的“水冰轉換”,五棵松體育館的“冰籃轉換”……北京賽區13個場館中有11個是夏季奧運會遺産,“雙奧場館”成為北京冬奧會的突出亮點。

北京冬奧會媒體運作部進階專家安東尼·埃德加,這位中國媒體的老朋友,在北京2008年奧運會到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十幾年裡,往返北京40餘次。

參觀冬奧場館時,他不禁贊歎:“我認為中國不是以舉辦奧運會為唯一目的,而是為人們留下長期‘遺産’。”

綠色,讓這場“冰雪之約”多了春的生機。

匠心服務彰顯冬奧之“暖”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世界體壇的節奏。東京奧運周期曆時5年,充滿變數與挑戰。2022年,北京冬奧會能否如期舉辦、怎麼舉辦,成為奧運之問、世界之問。

“中國辦冬奧,言必信、行必果。而且我們趕早不趕晚。”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語擲地有聲。

一諾千金,說到做到。“趕早不趕晚”,再次彰顯中國的自信和底氣。

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堅信,北京這座奧運城市向全世界發出一個強烈信号,體育界已準備好為從危機中複蘇,為重建一個更加以人為中心、更加包容的社會作出貢獻。

防疫大事,必作于細。

2021年12月13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防疫手冊》第二版釋出。涵蓋疫苗接種、海關入境要求、機票預訂、出發前檢測、冬奧賽時、閉環管理、住宿、交通、餐飲、核酸檢測等方方面面,事無巨細,成為參加賽會的指南針和說明書。

奧地利單闆滑雪奧運冠軍安娜·加塞爾一直期待北京之行:“我一直擔心在冬奧會開始前,怎麼保證自己不被感染。隻要到了北京,就到了最安全的地方。”

678道菜品、8天一循環,家常實惠而品類豐富的冬奧菜單“饞哭了”國内外網友。曆時3年11個月,一份菜單凝結了中國團隊的用心和誠意。

北京冬奧組委延慶冬奧村運作主任宋雪瑩細數菜單制定程式:“曆經菜單編制、風險評估、課題研究、菜品試制、優化完善;過程中還面臨反季節種植養殖、山地運輸等挑戰,需要統籌考量不同項目運動員對營養、熱量的不同需求,不斷調整,不斷嘗試。”

匠心内嵌于衣食住行,暖心展現在細枝末節。

延慶冬奧村為運動員建造了貫通南北的暖廊,“足不出戶”即可到達村内所有居住組團和公共組團;中國殘障人士體育運動管理中心考慮到天氣變化,為每個房間準備了兩床被褥、電暖器和馬桶墊;北京冬奧村的床墊采用記憶棉材質,舒适結實,可以更好地保障運動員睡眠,幫助其緩解比賽壓力……

志願者的微笑,猶如冬日冰雪中的暖陽,是賽場最動人的風景。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閉幕式上,四川女孩李菊作為志願者代表,手捧一束鮮花,笑容堆滿臉頰;今天,這個從“震”痛中走出的女孩,帶着她的學生,再次加入志願者行列。

“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志願者,我會用自己十餘年的志願服務經驗,幫助我的學生們,成為合格的北京冬奧會志願者。”今年,她的任務是在首都機場迎接海外賓朋。

一個個忙碌的身影,猶如一個個動人的音符;數萬人投入賽事志願服務,必将合奏出最溫潤人心的優美樂章。

安心、放心、用心、匠心、貼心……冬奧之“暖”,讓體育健兒專注比賽,令五洲來客賓至如歸。

時間,在指隙間輕輕滑過。春節的鐘聲已經敲響,北京冬奧會的開幕近在咫尺。

奧運的時空将再次镌刻下清晰的“北京坐标”,曆史的大潮必将托舉出更多“中國奇迹”。

中國準備好了!讓我們共赴一場美麗的冰雪之約!

(光明日報北京2月1日電)

《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2日01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