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海派城市考古:最“高”大廚遇見江南古鎮,人人非遺新體驗|樂嗨過大年

作者:上觀新聞

如果說石庫門和老洋房展現的是老上海的風情,那麼一幢幢插入雲霄的摩天高樓就是上海新風貌的代表。坐落于浦東陸家嘴區域的上海中心大廈,是勾勒出上海城市天際線的最高符号。位于上海中心大廈120層的J酒店天之錦餐廳,則以距離地面556米的高度,成為目前全球最高的景觀餐廳。

在如此具有時代高度的地标建築裡工作,如何才能展現上海元素、呈現江南味道,讓身為J酒店上海中心天之錦餐廳江南菜廚師長的蔡鵬飛,有了一種天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蔡鵬飛是安徽人,他的職業生涯開始于上海,如今已走過20年時光。上海給了他烹饪美食的靈感,擅長本幫菜和淮揚菜的他,強調在江南菜“不時不食”傳統的基礎上,根據時令制定、更新菜單。

說起來到J酒店天之錦餐廳工作的初衷,蔡鵬飛開玩笑道:“在世界最高的餐廳工作,不僅可以看到不一般的風景,還不用買門票。”

但“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日常工作中每天忙于準備午餐、下午茶和晚餐的他,不是在看不見風景的廚房裡度過,就是忙着上上下下收貨驗貨。隻有在忙裡偷閑時,才能稍微欣賞一下雲端的風景。很多人都羨慕蔡鵬飛可以天天看風景,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蔡鵬飛每天花在乘電梯上的時間就要一兩個小時。

和往年一樣,蔡鵬飛的虎年春節還是會繼續堅守在餐廳的工作崗位上。大家的團圓時刻,往往是他最忙碌的時候。作為一位美食愛好者和發掘者,他常常利用休息時間到古鎮探訪當地風味、尋找特色食材,從中尋覓創作靈感。是以,蔡鵬飛的“樂嗨”之旅就從獨具江南意蘊的南翔古鎮開始。

海派城市考古:最“高”大廚遇見江南古鎮,人人非遺新體驗|樂嗨過大年

古猗園

小籠饅頭、老街、雙塔、古猗園、檀園……這些都是南翔,甚至是上海江南文化的标志性代表。走過老街,蒸騰的煙火氣充滿了鄉愁的記憶;制作小籠,在一招一式間讀懂江南的味道。

此次“樂嗨”之旅最令蔡鵬飛驚豔的,莫過于在古猗園餐廳跟着“南翔小籠饅頭制作技藝”第七代傳人一起,學做正宗的南翔小籠饅頭。

古猗園餐廳,是南翔小籠最有名的嘗鮮好去處之一。穿上廚師服,戴上白色高帽,洗淨雙手,蔡鵬飛跟着國家非遺項目——南翔小籠制作技藝第七代傳承人陳海雲師傅,走進制作小籠包的工作間,親身體驗如何制作一個擁有十八道褶的标準小籠。剛從爐上端出的籠屜,熱氣如雲四散,一個個小籠端坐其中,薄皮裡兜着一包清鮮湯汁,品嘗自己親手制作的小籠饅頭,暖意融融。在一問一答、一招一式、一籠一品之間,舌尖上的江南味道也綿延開來。

因為蔡鵬飛和同僚們的手藝,粢飯糕、老虎腳爪、油墩子、糍毛團、特色小籠這些傳統的上海點心,在他們就職的餐廳都能品嘗到。在緻敬傳統的同時不斷拓展眼界、精進廚藝,制作出令人心動的江南菜,是蔡鵬飛和同僚們孜孜不倦的追求。

非遺新體驗:

南翔小籠饅頭制作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

南翔小籠制作技藝從1871年誕生至今已有151年曆史。2007年6月8日,南翔小籠饅頭制作工藝被列入上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4年8月6日入選文化部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南翔小籠,每兩面粉制作10隻饅頭,每隻加餡3錢,折褶14個以上,形成皮薄、汁鮮、肉嫩、餡豐的特點。曆經幾代人的努力,“南翔小籠饅頭”形成了獨特的工藝技術和調配秘方。其餡料調配工藝、面皮制作、蒸制技術等均自成體系。在申請了“南翔小籠饅頭”地标保護的同時,南翔小籠陸續推出鹹蛋黃小籠、三色小籠、香蕉小籠、可可小籠等新品小籠口味,讓非遺“老字号”玩出新花樣,不斷獲得新的生命力。

樂嗨線路推薦:

南翔老街-古猗園-南翔小籠饅頭文化體驗店

目的地推薦:

南翔老街

位址:南翔鎮

南翔老街坐落于南翔古鎮的中心區域,為傳統的商業區和居民住宅區,是國家4A級景區。經過整修,恢複了清末民初“銀南翔”的曆史風貌:粉牆黛瓦、屋舍參差林立,大小商鋪鱗次栉比;小橋、流水、長廊、畫店各具風韻。

位址:南翔鎮滬宜公路218号

古猗園初建于明嘉靖初期,經清代、民國時期的修繕,解放後的擴建,面積已擴至 9.2 公頃,是上海五大園林之一。園内儲存的唐代經幢、宋代普同塔、南廳、微音閣等文物、曆史遺迹,彌足珍貴,引人探古問勝。

南翔小籠饅頭文化體驗店

位址:南翔鎮生産街135号

該館設有四大主題展示區與一個互動體驗區。作為南翔小籠的傳習基地,強調嚴謹性與趣味性相結合,使參觀體驗更為貼合全年齡觀衆的參觀需求,真正地讓這門非遺文化親近百姓、廣為流傳。

J酒店上海中心天之錦餐廳

位址:東泰路126号J酒店上海中心120層

天之錦餐廳是全球最高的餐廳,位于上海中心120層,垂直高度達556米。餐廳融合中餐、西餐和日餐精華,擁有360度環形景觀,讓客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時,全方位領略風雲變幻的浦江兩岸風貌。

欄目主編:李寶花 文字編輯:李寶花

來源:作者:張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