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朝乾隆四十八年,七十三歲的乾隆皇帝坐着馬車出京城去祭奠陵墓時,一個偷偷摸摸的年輕人出現在了禦道上。為了見到乾隆皇帝,他

作者:逆流上岸

清朝乾隆四十八年,七十三歲的乾隆皇帝坐着馬車出京城去祭奠陵墓時,一個偷偷摸摸的年輕人出現在了禦道上。為了見到乾隆皇帝,他帶着食物在這裡已經等了好幾天。

出現的年輕人就是來自山西臨汾的三旬學者馮其炎。他提前準備了他是多年來的研究成果,即用易經的原理,來解釋詩經。但是,水準并不好。

在皇權管制下,文人祈求完成個人的朝堂夢想跟意向,除了去參加官員的科舉考試之外,還有一條近道就是面見聖上-上書。

乾隆确實翻看了這個冊子,隻是,這本書寫得牽強附會,實在沒什麼看頭。不過,因為馮起炎說的幾句話,乾隆不僅樂不可支,還專門把冊子拿去後宮,讓後宮嫔妃們一起開心一下。

馮起炎說的話,很簡單,無非是他自認為這本書是驚世神作,獻給皇帝過目,可以讓皇帝認可他的才華,然後滿足他的心願。

隻是,他的心願實在奇葩,讓乾隆大開眼界罵他“呆子說夢。”

原來,他的家境貧寒,31歲還沒能娶妻。而他的意中人,還不止一個,一共有兩個,分别是2位年輕貌美的表妹。

馮起炎說:“嘗到臣張三姨母家,見一女,名曰小女,……又到臣杜五姨母家,見一女,名曰小鳳,可娶,而恨力不足以辦此。”

他自知無房無地,直接求娶,肯定會被姨母打出家門。

于是,馮起炎想了個好主意,那就是向乾隆獻書,隻要乾隆開心了,他就可以迎娶意中人了。

後來,馮起炎被抓進了監獄,但他還不忘請主審官轉告乾隆一句話:“若以陛下之力,差幹員一人,選快馬一匹,克日長驅到臨邑。”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隻要皇帝派一名得力之人,騎着快馬,去我老家幫我說媒,這事肯定能成。

可以說,乾隆登基41年來,這是發生在他身上最有趣的事情。當然,乾隆的仁慈,可不是幫馮起炎去說媒,而是以“癡心迷妄”“欲渎聖聰”之罪,将他刺配到黑龍江甯古塔。”

可憐的馮其炎活了下來,但付出了可怕的代價:在冰冷的黑龍江度過餘生

乾隆的理由不是“成人之美”是有道理的,如果開了先例,那麼大家都想跟着馮其炎,不顧一切的去找皇帝解決問題,那麼天下又何嘗不混亂呢?

馮其炎作為一個書生,人品也好不到哪裡去,一看兩個堂兄弟,想一箭雙雕,真夠有激情的

乾隆是仁慈的,但不是素食主義者。他怎麼會被這樣的人利用?那不是伊戈爾嗎?

這個案件與書面語有關,書面語後來被列為文學監獄

乾隆對曆代王朝滅亡的原因有着深刻的認識。他認為社會底層的人非常危險,是以他不得不攻擊社會底層失意的文人

可憐的馮其炎想走一條“捷徑”來獲得寵愛和愛情,卻沒有想到這徹底斷送了自己的事業

#故事# #曆史故事# #曆史冷故事# #頭條故事挑戰賽# #頭條曆史#

繼續閱讀